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都江堰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新闻 > 正文

从“好养活”到“不嫌贵” 观草巷这家花摊见证市民生活变化

来源:达州晚报 2019-01-16 09:50   https://www.yybnet.net/

1月13日下午2点多,阴云始终笼罩着达城,在大东街附近一条小巷里,五颜六色的花卉为这个萧瑟的冬天增添了一抹亮色和春意,这里被人贴切地称为观草巷。黄凤的花摊在观草巷里开了近20年,每年春节前后都是花摊最忙碌的时节。许多人在采购年货时,都会顺道来这里逛逛,挑上一盆花团锦簇的大花蕙兰,或是长势喜人的金橘,将吉祥和喜庆迎回家中。

节前买花就图个热闹喜庆

没有客人时,黄凤习惯性地擦拭起店里的绿植。“花也要洗脸呀,干干净净地,客人的第一印象最重要。”

“老人家,你好久没有来买花了,今天要不要看一盆喔。”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娘被大花蕙兰金黄的花瓣迷住了双眼。大娘是黄凤的老顾客,每年春节前,她都会亲自来观草巷挑选年宵花。她说,自己喜欢颜色鲜艳的花,明媚的色彩让人心情很好。

“花开富贵,年宵花是福气,是好兆头,少不得。”老人说到,每年春节,在上海工作的儿女都会回达城团聚,因此,在这之前把家里布置得有“年味”,是她春节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番讨价还价后,老人抱走了一盆大花蕙兰黄金岁月和一盆仙客来。临走时,老人还跟黄凤约定,明年还来她这里选花。

小巷里不时有行人穿过,路过黄凤的花摊时,都会将所有鲜艳的花儿打探一遍,有的则驻足仔细观赏,选购一两盆喜爱的花。不一会儿,黄凤做成了好几笔生意。但对于黄凤来说,这只是卖年宵花的前奏,真正的购买热潮还要再等几天。从农历腊月二十开始,花市将会迎来一年之中最热闹的日子,黄凤每天都能卖出几十盆甚至上百盆花卉。“大家都图个喜庆,家里有一些颜色艳的花,整个家显得更闹热。”

成“花卉专家”交了不少“学费”

“你又不会养花,快走了!”“我要是专业的,我就去卖花了。”一对年轻恋人路过黄凤的花摊时,在一盆硕果累累的金桔前停下了脚步。

“水仙很好养的,放在土里、水里都可以,你随便养。”看到有客人蹲在地上打量着水仙花,黄凤立马介绍该如何养水仙花,“拿回去之后,可以把水仙花球切一下,你看,就这样正反切一刀,切下去差不多一厘米,然后顺着缝把水仙花球掰开,这样水仙就会提前发芽。”

“这个玛格丽特花期长……”“这是大月季花,扦插都会长!”“这个你不要放在室外去养哈,一周浇一次水就好了……”每当把花交到客人手上时,黄凤都不忘叮嘱几句。

“老板,为什么我买的花回去两个多月就蔫了?开了一次花就再也不开了呢?”不管围在摊前的顾客再多,黄凤都会耐心回答客人们的提问,“你放在哪儿养的呢?温度怎么样?栽得密不密?水浇得怎么样?湿度你摸了吗?有没有给它施肥?”在顾客面前,黄凤俨然是一名“花卉专家”。“哪不对我就来请教你哈。”顾客走时总会留下这句话。

但在成为专家的这条路上,黄凤也交了不少学费。有一次她进了1000多元的常春藤,但因为不知道怎么养,放在家里就得了病,只卖了几十块钱。从那以后,她没事的时候就会在手机上查看各种花卉知识,慢慢也就成了顾客眼中的专家。

近20年的卖花生涯,黄凤也在养花中悟到了一些养花窍门。“花跟人一样,都需要悉心照顾,需要根据它们的脾性来养活,人随时要吃营养品,花也要随时给它们养料,给他们光照。如果你把花养死了,一定是因为没有满足它的生存条件,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

从爱花到卖花

她见证了达城花市变迁

“我从小就喜欢养花,小时候就经常在家里种些花花草草,所以当朋友建议我开个花摊后,我毫不犹豫地就开始学习养花卖花。”1999年,黄凤从农村来到达城,向开花店的朋友学习经验,了解进货渠道和打理方法,学习养花技巧,紧接着便在观草巷找了一个小小的摊位,当上了一直梦想的花摊老板。

转眼间就是近20年,黄凤还记得,刚做花卉生意时,达城市面上的花主要是杜鹃、金桔、米兰花等本地花。为了开拓新品种,她隔几个月就要去成都拿货,“为了买到最新鲜的花,我们凌晨一两点就要去花市,进了花后还要找专门的搬运车拉回达州去,跑一趟要好多精力哦。”

“以前达城卖花的大都集中在这里,所以这里被称为大东街观草巷。后面卖的人多了,很多花摊就开到其它地方去了。”如今,不止卖花的人多了,花卉的品种也越来越多了,“光年宵花就有20多个品种。”

在这些年里,黄凤不仅目睹了达城花卉市场的变化,也见证着市民买花的心态变化。

“以前生活水平不高,花几十块钱买盆花绝对是奢侈消费,许多顾客的第一要求都是好养活。”黄凤说,虽然她也懂顾客的心情,但养花需要养分、阳光、温度等各种无法把控的因素,她从来不敢向顾客保证花肯定养得好。“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花上好几百买一盆花也不嫌贵、也不会心疼。”

□本报记者 姚丹

新闻推荐

“一夫三妻”拷问婚姻登记联网漏洞

斯涵涵在苏州昆山,一名男子3年内利用各省间婚姻系统没有联网的漏洞,分别和3个女人结婚生子。为了能让自己应付得了这3...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红色e站 理想泰博2019-01-16 04:02
猜你喜欢:
评论:(从“好养活”到“不嫌贵” 观草巷这家花摊见证市民生活变化)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