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李诗敏
进入冬季,慢阻肺疾病发病也进入了高峰期。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着力倡导,“早诊断、早治疗”,为患者宣传“治疗呼吸道疾病,任何时间都是恰当”的理念。
慢阻肺高发:收诊逐年递增
32岁的男子李奇(化名),走两步就觉得累,甚至喘不上气,周围的人都调侃其为“老年人”。来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肺功能很差,已达到慢阻肺诊断标准。医生根据其自我阐述,判断主要诱因为其长期吸烟。“有些年轻人的测试结果甚至还不如老年人,而且还不是少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练祥忠表示,近年来该科收诊的慢阻肺患者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每年增加率约为12.4%,其中年轻化的问题不容忽视,“虽然目前仍旧把45岁以上人群作为慢阻肺的目标人群,但实际近年来却收诊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其中大部分有十年以上吸烟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是一种呼吸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主要累及肺脏,也可引起全身不良反应,甚至对患者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产生影响,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都属于此病范畴。
依据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我国学者完成的大规模人群研究“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的首页成果,首次明确了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约为1亿(9990万)。研究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成人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患病率为8.6%,40岁以上则达13.7%,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已超过27%。年龄越高,慢阻肺患病率越高,且吸烟者慢阻肺患病风险显著高于不吸烟者,60岁以上吸烟人群患病率超40%。男性患者数为女性的2.2倍。表现为“四高”特点(高患病率、高死亡率与高致残率、高疾病负担)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阻肺,已成为我国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与医疗问题。
应对慢阻肺:需多方面联动
日渐高发的慢阻肺,不仅让患者承受着身心折磨,而且给家庭、给社会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了解慢阻肺的高危因素、症状、防治要点等,对相关个人、家庭及社会都有着重要意义。
【高危因素】
近年来,科研人员认为,慢阻肺发病因素包括个体易感因素以及环境因素两方面,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现在认为比较明确的个体易感因素,为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环境因素中,吸烟是公认的主要诱因,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大,患病的可能性越高,另外,煤炭等生物燃料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烟尘也是诱因之一。
【主要症状】
慢阻肺的症状有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还有例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精神抑郁或焦虑、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等其他症状。
【防治建议】
●定期检查:肺作为一个特别的器官,其在受损程度不足50%的时候,往往不会发生特别的症状,有症状时,基本肺部的情况已很不好了。建议有危险因素的人群每年定期接受肺功能检测,以便及早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治疗。
●科学治疗:慢阻肺患者需要接受科学治疗,切勿轻信偏方等,以免延误治疗,加重病情。
●慢阻肺患者家庭注意事项:避免诱因,预防发作,改善生活。注意生活环境,避免有害气体刺激及受凉感冒等;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增强肌体免疫力;坚持长期家庭氧疗;加强体育锻炼,比如步行、登楼、朗读、唱歌、游泳等;注意心理调整,避免积累过多负面情绪;合理饮食;遵医嘱用药;定期至专科复查。
新闻推荐
近日,成都康华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生产指标绩效公示,公司在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研发生产中心所生产的ACYW135群脑膜...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