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至15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外事侨务办承办的“成都市人民政府国际咨询顾问团第二次年会”在蓉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为“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提升成都的国际竞争力”。
如何吸引更多国际中小企业来成都发展?如何对标国际标准,加快成都国际化社区建设?如何吸引国际人才,以及加强成都本土人才国际化培育发展?如何吸收国外先进经验,更好地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如何加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和建设?
由数十位全球各界“大脑”组成的成都国际“智囊团”围绕这五个咨询议题,从加强特定行业人才培养和教育创新、完善优化跨模式交通管理、建设任务关键型通信系统、扩张都市内需建设、规划现代服务业发展休闲区等方面,为成都进一步扩大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见。会议期间,与会顾问和代表参观考察了成都市规划馆、中国—欧洲中心、成都天府绿道等点位,对成都的规划、建设和发展有了零距离的了解和认识。
■奥地利联邦经济促进学院院长兰德哈默:
吸引国际化人才对成都尤为重要
重视培养自己本土人才
国际化人才是发展的重要人才,吸引国际化人才,这对成都尤为重要。吸引国际人才的因素主要是:关注与优先、会议和代表出版物、创造开放的竞争环境、资金雄厚的财政支持、欢迎中心。人才都是受到机遇的吸引,城市的创业环境、基础设施、科研水平、医疗教育保障、交通出行、税收优惠、法律援助等都是吸引人才的因素。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本土人才,维也纳的教育系统重视培育批判性精神和创新精神。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胡定旭:
准入便利化、政策明确等可吸引中小企业来蓉
国际化居住环境是国际企业高管关注的重点
对没有跨国资源的中小企业来讲,以下方面吸引他们到成都发展:准入便利化、政策明确、税收优惠、各种协作、讯息提供。如何吸引国际人才,以及加强成都本土人才国际化培育发展?对国际企业高管来说,高薪和前景虽然对他们很重要,但作为到其他国家就业的外国人,比较关注的问题是:医疗、教育、文娱活动、居住环境、语言、交通等。
■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总裁及首席执行官张凯:
考虑给予国际中小企业融资支持
了解海外人才选择城市的考虑因素
成都已是一个国际化的大型城市,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在吸引国际中小企业方面:一是可以考虑给予他们融资方面的支持;二是给予税收优惠;三是给予产业扶持;四是建设创新基地。在吸引国际人才,以及加强成都本土人才国际化培育发展方面,首先需要了解海外人才在选择城市时的考虑因素,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现代化程度、就业发展机会和人才吸引政策等四个因素。
■英飞尼迪集团董事会联席主席高哲铭:
可以借助以色列的经验
吸引以色列企业、人才来蓉
可以借助以色列的经验,提升成都国际竞争力。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培养当地关系,在当地开展业务,了解当地的实践和商业习惯是跨境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INNONATION将助力成都激发无限潜力。INNONATION是一个基于方法论的平台,专门用于在公私领域运营的中国和以色列实体之间建立伙伴关系。INNONATION将重点在两个方面帮助成都更好地扩大对外开放:运用INNONATION Smart Match吸引以色列企业来蓉落地;运用INNONATION Academy 吸引以色列人才来蓉,并加强成都本土人才国际化培育发展。
■韩中文化中心院长卢载宪:
建设一个创新文化产业
将引领成都成为一个国际消费中心
如何才能使成都吸引国际中小企业,加强国际化,建设国际消费中心?文化是三大目标的关键驱动力,对国际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都是主要的吸引力。因此,建设一个创新的文化产业最终将引领成都成为一个国际消费中心。随着更多的国际合作作品不断在这座城市上演,将助推成都成为文化交流中心,以“一带一路”连接世界。另一个潜在的模式是把整个成都变成一个文化平台,尤其是与音乐有关。为了发展成都的竞争优势,可以利用国际先锋中小企业作为催化剂,实现文化和技术的融合。当创意项目取得成果时,成都将成为国际性的文化消费中心。
■台湾商业总会理事长、台湾观光旅馆公会理事长、台湾乡林集团董事长赖正镒:
成都早已具备国际城市要件
为成都加速发展提议“十大行动”
成都早已具备国际城市要件,为成都加速发展,提议“十大行动”: 站上更高层看待成都,辐射带动周边城镇成长; 扩张都市内需建设,提高经济承载能力; 提升聚集国际人才的能量; 大胆起用年轻人的创新能力; 招引世界500强外资企业,创造总部经济; 规划现代服务业发展休闲专区; 争取国际体育赛事与国际大型会展来蓉; 以创新产业打造国际AI智慧城; 打造国家西部金融中心; 提升人民优雅生活礼仪与政府效能。思维决定高度,高度决定未来。
■正大集团资深执行副总裁谢毅:
就业环境、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
关系着企业投资和居民落户的选择
结合在正大集团工作的经验,为成都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居民选择生活城市,首先考虑就业机会和就业环境。就业环境、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关系着企业投资和居民落户的选择;城市需要不断改善投融资环境,做好企业在金融、数据、平台等方面的服务;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降低城市居民住房、医疗、教育、通勤等方面的生活成本。一座城市,美丽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规划可综合考虑绿色生态城市、海绵城市、卫生城市、零排放城市、智慧城市的优点。成都城市公园规划有特色,可以有多样的主题、有立体的布局,重视对已建之地的美化。城市规划兼顾农业农村发展。城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具备严格的区隔和界限,农业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摩托罗拉系统(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富莉莉:
人才、成本控制、生产力和供应商网络
成为提高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作为摩托罗拉系统公司的代表和成都城市发展的参与者,提出四点建议: 城市安全、产业高效、智慧创新、文化融合。在产业发展方面,我们从市场洞察中发现,人才、成本控制、生产力和供应商网络成为提高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同时,融合国际性的标准,引进国际性的技术,博采世界各地各具特色的理念,形成“更上一层楼”的成都智慧,将帮助成都乃至中国吸引跨国企业把先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带进来,并且成于斯,长于斯。
■戴尔科技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黄陈宏:
建议关注数字经济下人才发展战略
数字经济下传统产业现状与转型
成都有戴尔全球效率最高的运营中心。成都还有为戴尔全球提供研发服务的易安信存储产品研发中心。现在正是全力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刻,将决定谁能在下一个十年的竞争中处在领先地位,成都具备良好的基础,面临巨大的机遇在数字化转型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关于成都如何赢得竞争,建议关注这两点:数字经济下传统产业现状与转型;数字经济下人才发展战略。
■苏伊士集团国际业务高级副总裁关惟德:
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达到环境、经济、社会三维度平衡
我们支持成都落实其前瞻性的发展愿景——建设一座世界级城市,实现生态良性循环,提升城市承载力,开放协同发展。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达到环境、经济、社会这三个维度的平衡。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确保资源满足生存和发展所需;在此基础上实现工商业的繁荣,并用最优的成本进行管理,让每个人都受益。衷心地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将成都建设成为一座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之城。
■阿尔斯通中国及东亚区总裁罗义松:
提高现有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能与流畅
打造多模式交通的交响曲
成都是中国西部地区发展速度最快的轨道交通市场,有一套全面详尽的城市轨道交通远景线网规划。成都是阿尔斯通全球重要的战略布局。绿色、畅通、高效的轨道交通成为都市生活的核心支柱之一。前瞻性的绿色交通建设,成为城市宜居的重要标杆。建议成都当前突出两大发展方向:提高现有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能与流畅;打造多模式交通的交响曲,使之成为更具吸引力的出行选择。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张世明:
做强本地企业完善本地产业生态
是吸引国际中小企业集聚成都的基础
对于国际中小企业在成都的发展,我觉得,“开放成都,全球进宝”,成都已经有基础,有准备,有条件。以电子信息等五大万亿级产业为龙头,各行业发展齐全。国际中小企业在成都的发展,创新是关键,是第一生产力。中小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体,是带来创新活力的源泉和动能。说到吸引和扶持中小型创新企业,Slush的经验值得借鉴。做强本地企业,完善本地产业生态,是吸引国际中小企业集聚成都的基础。国际中小企业的集聚,必须结合当地的产业发展,和当地的行业龙头企业互补、互助,携手共进。
■中航安盟财产保险公司副总裁阮江:
用活成都印象完善成都人才新政
建立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
对于成都如何吸引国际人才建议:用活成都印象、完善成都人才新政、建立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立足世界城市定位吸引全球人才,依靠平台载体引才聚才,如发起世界级的科研大项目吸引人才,或者“走出去”把项目建到顶级人才汇聚的国家网罗人才,或者“请进来”海外机构全球配置人才,或者建立城市朋友圈探索高端人才共享模式。后续培养,收割人才“青苗”。
■哈曼智联汽车亚太区研发副总裁刘玉湛:
拓宽吸引稀缺人才的渠道
将吸引“蓉漂”的活动变为常态化
中国项目成功关键要素是吸引国际化和本土人才,求职信息获取、克服文化差异、融入当地生活、开通职业发展通道对吸引人才非常重要。同时,哈曼企业大学注重本土人才国际化培养。我们认识到成都互联网人才量丰富,但一些重点行业的人才稀缺,建议在重点行业,设立鼓励政策,拓宽吸引稀缺人才的渠道;建议将吸引“蓉漂”的活动变为常态化,搭建固定渠道;进一步改善提升城市交通、医疗、教育领域发展。
新闻多一点
国际咨询顾问团结出智慧硕果
自2016年成立以来,国际咨询顾问团先后举办了一次年会和一次专题咨询会,共有26名顾问和代表提出了很多前瞻性、国际性的意见建议。经过认真研究分析,这些意见建议已逐步转化成了推动成都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
据了解,国际咨询顾问团在产业发展方面,提出加快制造业效率的增长、发展新经济等建议;在创新创业方面,提出成立创新中心、加快促进跨领域跨行业的创新合作等建议;在人才发展方面,提出制定开放的人才政策等建议;在生态环境方面,提出关注绿色设计、绿色建筑和智慧建筑等建议;在扩大开放方面,提出突破内陆地区的局限性转型成为国际城市等建议。
国际咨询顾问团提出的意见建议很多都是有针对性的新观念、新思路、新举措,与成都包容的城市文化相融共生,让成都更加开放,更有活力。
本报记者 胡清 李霞 王雪钰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消息,记者15日从国家移民管理局获悉,经国务院批准,自2019年1月1日起,厦门、青岛、武汉、成都、昆明5个城...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