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知数科技研发团队部分成员
“公司遵循大数据时代‘理解数据、汇聚人才、服务社会”的创业宗旨,重视每一份数据所隐含的价值,尊重每一位人才所带来的思想,珍惜每一项服务所带来的成效。”成都高新区企业成都知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知数科技“)创始人、CEO王军见到《金融投资报》记者时,作出了如上表示。知数科技立足于互联网大数据以及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为企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以及智能决策支撑。公司已在今年实现了盈亏持平,目前估值人民币2亿元,是成都市的“准独角兽企业”。
■本报记者 杨成万 文/图
只做大数据技术的深度研发
王军说,公司主要利用自主研发的大数据技术为金融机构服务,目前已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邮储银行、中信银行、宜信、点融、中诚信等大型金融机构开展了实质性合作,合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信贷客户信用评级提供依据以及为银行发现目标客户。
在王军看来,为银行发现目标客户是一件对于银行业来说很有意义的事。“银行需要不断寻找目标客户。怎么寻找?仅仅依靠传统经验显然不够,因此,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海量的客户数据的科学处理,可以从中发现目标客户,这样的服务堪称增值服务。”
“为了能够给客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增值服务,我们决定对大数据技术进行深度研发、完善、挖掘其潜在价值。创业以来,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大数据。”王军说,特别是在人才、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与其多点出击,还不如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重点突破。
没有金刚钻,岂敢揽瓷器活?目前知数科技与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以及国内顶尖的数据挖掘分析团队深度合作,拥有国内领先的数据采集能力,对大数据技术有着深入的研究,目前已经申报了5项发明专利,其中获得1项专利证书。
“大数据的价值在于将其应用,发挥其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否则,就失去了研发的意义。”王军表示,目前公司有1/3的人员从事市场开拓业务。这些市场营销人员大都来源于百度、阿里巴巴、搜狗等国内一线互联网公司,70%以上的核心团队成员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对大数据行业有着深刻的理解,对大数据行业发展趋势具有前瞻性的研判。
与博导交流碰撞出创业项目
谈及选择大数据作为公司的创业项目,王军说,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创业前,我在与我的导师——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大数据技术专家周涛交流时,表达了想在大数据领域选择创业项目的想法。周涛听后当场表示支持,而且出资人民币100万元,成为了公司的出资人、董事之一。这次与导师的交流促成了一段创业故事,也才有了今天的知数科技。”
当然,除了偶然性之外,更多的是必然性。公司成立于2014年, 当时正值大数据风起云涌之际。大数据技术在未来的应用空间十分广阔,谁能抢先一步,就能胜人一筹,通过大数据技术服务于各行各业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因此,知数科技在选择创业项目的时候,也将目光投向了大数据领域。
与任何创业者一样,王军和他的创业团队同样经历了艰辛。首先,在办公场地的选择上,为了节省房租,他们成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队”,从创业至今已先后搬了5次家。“王军颁着手指头告诉记者,最先是在电子科技大学附近租了100平方米的居民住宅作为办公场所,客厅用于办公,卧室用于睡觉。
后来搬到了学校附近一套四的房子,虽然面积比原来的大一点,但仍然是居民住宅,在办公方面的配套实施肯定不完善。再后来搬到了学校附近的商住两用楼。2015年,公司搬到新希望国际大楼。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团队成员人数的增加,2016年搬迁到了现在的办公地点成都高新区菁蓉国际广场,现有办公面积700平方米。
知数科技一路坎坷走到今天,王军感慨良多:公司拥有一支始终视创业项目为“第二生命”的创业团队。开始创业的时候,公司只有4位员工,同时也是创业项目的出资者。工作、生活都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5+2”“白+黑”是常态,但大家无怨无悔、始终视创业项目为自己的生命,发展到今天已经拥有了50多位团队成员。
资本的眼睛是雪亮的。目前高捷资本已向公司投资了1000万元,截至目前,公司共获得风险投资2000多万元。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公司今后还会适时进行融资。“知数科技已实现盈亏持平,目前估值人民币2亿元。” 说到这里,王军面露喜色。
做大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
随着在大数据领域创业的成功,公司获得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认可。2017年7月19日至20日举办的第六届中国财经峰会上,公司被授予“2017互联网金融典范企业奖”荣誉称号。2018年5月,公司获得了“2018年度成都市新经济百家重点培育企业”荣誉称号,公司CEO王军获得了“2018年度成都市新经济百名优秀人才”荣誉称号。
同样令王军感到“暖心”的事情,还有在创业过程中得到了各级政府特别是成都高新区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我是辽宁铁岭人,2007年,我考入电子科技大学,从此与成都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的硕士学位也是在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的,目前正在电子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同时将公司注册于成都高新区,成都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王军满怀深情地说。
王军在成都创业、在成都工作、学习和生活,算是“蓉漂族”的一员。“公司享受到了成都高新区给予的房租补贴,同时获得了四川省、成都市相关部门的资助。使我们感受到这里是创新创业的热土,是人才汇聚之地、成就事业之地和价值实现之地!”
对于未来的发展目标,王军表示,公司将在大规模数据之上做用户数据的关联打通,刻画出用户的互联网全景画像,为企业提供用户数据分析服务。“我们的发展愿景是,成为国内最大的第三方用户画像公司,让每一家企业都能在大数据时代拥有用户数据分析能力。”
“创新永无止境。我们还将对大数据技术进行深度研发,让其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王军表示。
■记者手记
业精于勤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是出自我国唐代文学家韩愈所著《进学解》的名言。将此名言引用到今天的创新创业活动中又何尝不是如此?成都知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王军和他的创业团队之所以能够在创业的征途上有所收获,靠的不是投机取巧,不是一夜速成,而是数年如一日,心无旁骛、全副身心投入到对大数据技术研发之中。用王军的话来说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研发大数据!”正缘于此,如今的知数科技已经成为了成都市的“准独角兽企业”,估值已达人民币2亿元。
■相关链接
《成都高新区关于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若干政策》第三条规定,对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传感控制、增材制造、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无人机等新技术企业,按照投资额的20%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补贴;对上一年度研发投入在100万元以上的,按20%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补贴,对于重大攻关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对通过国内、省内首台(套)产品认定的给予100万元、50万元补贴;对年销售收入首次突破500万元的,给予50万元一次性补贴,每增加200万元再给予10万元补贴,依次递增后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对建设数字化工厂且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智能制造企业,按照投资额的10%给予最高不超过1亿元补贴。
《成都高新区实施“金熊猫”计划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给予“创智人才”“创业人才”入选专家最高200万元的研发经费资助,最高不超过200平方米场地租金、每年不超过10万元连续3年的场地租金补贴;给予“创意人才”入选专家每年最高 100 万元、连续3年的专家津贴;给予“创造人才”等入选专家每年最高10万,连续5年的专家津贴。
新闻推荐
“蓉e行”让市民参与举报、“直行待行区”让路口通行能力提高10%…… 破解拥堵 成都交警用“智慧”打头阵
人民东路路口设置的直行待行区成都全市人口2054万,副省级城市排第一,全市汽车保有量480万辆、高居全国第二,城市交通面...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