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第二届成都国际诗歌周经过几天精彩的活动,已经来到了尾声阶段。前来成都参加诗歌周活动的众多中外诗人、诗评家,都是各有功夫的实力派诗人。在参会的中国诗人中,其中就有不少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比如娜夜、李琦、张新泉、阎安、林雪、沈苇、荣荣、张执浩等。在本次诗歌周活动期间,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也采访到他们,聆听他们对成都国际诗歌周,对诗歌周的成都巴黎“双城记”主题的看法,以及对成都这座诗歌之城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闫雯雯钟雨恒摄影报道
张执浩(湖北诗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国际“双城记”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延续
前来参加成都国际诗歌周的活动,张执浩感受最深的有两个方面,“首先,是目前国内规格比较高,而且在各方面工作都非常细致的一个大型活动。在组织方面,可能是国内最有典范意义的一个诗歌周活动。我看到来的中外诗人人数非常多,很多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其次就是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多元化,多种活动融入到了城市的公众文化空间,渗透到居民的生活区域之中。我所在的武汉也做一些诗歌节活动。我觉得在这些方面,应该再多向成都国际诗歌周学习。”
本届成都国际诗歌周以成都和巴黎双城记为主题,张执浩认为,“这是一个大手笔。诗歌周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与成都的城市气质相似的城市,并以此为主题来展开城市文化的推广工作,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点子。而且这种经验是可以进一步延续,比如明年就可以拿成都与另外一个城市对比作为主题。这种跨国界、跨东西方的中外文交流活动,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
以城市作为诗歌周主题,张执浩说,城市化进程,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不可逆的。每个人都面临着一种心灵的动荡。作为写作者,我们要尝试城市的日常生活,然后忠实写下自己的内心感受。这也是当代诗人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李琦(黑龙江诗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曾在巴黎塞纳河诵诗在成都体味杜诗
在巴黎,诗人李琦曾经因为阿波利奈尔的诗,找到了塞纳河上的米拉波桥。那是个夏天的傍晚,她对着塞纳河默诵过《米拉波桥》。她多次来到成都,在春夏秋冬几个季节,几次在杜甫草堂徜徉,一遍遍体味杜甫的诗句和诗人的命运。她说,这样的时刻,人是恍惚的,也是充实的。“你不会觉得和那些隔世的诗人相距有多遥远,也会忘记国籍、朝代这样的概念。吹过他们的风,此时,也正在吹拂着我们。无论法国还是中国,老月亮还在,喜怒哀乐还在。写作,这古老的生命仪态,依旧是我们倾吐心事的方式。”
本届成都国际诗歌周以成都、巴黎双城为主题,李琦也看到两个城市之间气质的相通,“巴黎人手捧一杯咖啡,可以在咖啡馆悠然安坐。成都人也可以安闲地泡在茶茶馆里,谈天说地。两个分属欧洲、亚洲的城市,却有许多共同之处:讲究,自在,好美食,出美女,注重生活品质。同样的安然从容,都没有那种急促慌张的样子。这两个城市又都分别孕育了自己民族的优秀诗人,至今,也是好诗人聚堆、出没最多的地方。两个城市,相隔遥远,却各具魅力。世界有这样的地方,是福气。尤其是在这个仍有战乱和各种不安元素存在的今天,我们围坐在一起讨论、朗诵诗歌,蓝眼睛黑眼睛相互凝望,这是多好的事情!”
荣荣(浙江诗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成都巴黎气息相通传统又浪漫
曾获鲁迅文学家、首届徐志摩诗歌节“青年诗人奖”的女诗人荣荣在诗歌分享会上也带来了自己的诗歌。
对于本次诗歌节,荣荣表示自己还是很有收获:“这次的诗歌周搭建了一个国际交流的大舞台、大平台。在这个大舞台、大平台上,来自世界各国的诗人以及我们国内优秀的诗人们都能聚在一起,交流大家的想法,交流作品,对于每一个参与的人来说都是非常好的。对于我来说,至少能够通过这样的交流,来反观自己的创作,也有可能会对自己以后的创作进行一些微调,能够算是一种收获。”
本次诗歌周的主题是“成都与巴黎双城会”,荣荣表示自己曾经读过很多关于巴黎的著作,在她的印象中,成都与巴黎在气息上是想通的:“我虽然没有去过巴黎,但是我读过很多关于巴黎的作品,从一些其他的渠道了解到的巴黎和成都,在很多气息方面是相通的,比如说,很有艺术味道的那种浪漫气息,还有那种传统。成都是一座让人向往的,而且是富有诗意的一座城市。成都有很多伟大的诗人,孕育了诸多优美的诗篇,这并不是偶然的,这跟这座城市的气息,这座城市的吸引力,和那种与生俱来的东西是相符合的。”
不仅如此,已经来过成都几次的荣荣认为成都也是一座极具现代化气息的城市,她十几年间几次来到成都也感受到了它变化的脉搏:“成都还是个非常大气的一个城市,尤其是现代。它不仅是文人的,艺术的,诗意的,还是非常现代的一个城市。我最早是十多年前来的,这次来成都感觉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成都经济等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不错,在朝着一个非常好的方向在发展,并且有着历史传承和浪漫的感觉,让人流连忘返。我觉得这些元素在一起,成就了成都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这种丰富性让很多人来了就不想走了。这又回到了刚才说的,成都的气息就是多方面的,因此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来为成都的建设和发展做贡献。”
阎安(陕西诗人,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得者)
成都充满不一样的活力体现在它的包容
在来自西安的诗人阎安看来,与西安的大历史气质不同,成都的历史主要是生活的历史,细节的历史。当然,这种生活的、细节的历史,与大历史是有密切联系的。
谈到成都这座人们眼中“休闲之都”,阎安认为,安逸、闲适并不是构成成都的城市精神和内涵的主体,而只是一个次要部分。成都现代文明的特性,现代文明的精神才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提到成都,大家都觉得天府之国就像一个天然屏障一样围绕着在这里生活的人们,生活闲适、安逸。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其实在1949年以后,成都的三线建设如火如荼,对城市的精神气质起到了很大的影响。现代工业文明对成都的介入,是对成都几千年自然和农耕文明的强有力注入。”
“成都是一个充满不一样活力的城市,它的活力体现在它的包容。这里的人口,是五湖四海、四面八方拼凑起来的一群人,而不是从土著居民繁衍生息而来的。这也是它能够具有突破性和创造性一个重要原因。”
参加第二届成都国际诗歌周,阎安体验是,这届诗歌周完成了全球化语境下的一次中外文化交流,我认为诗歌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回到诗歌本身,让诗人在碰撞中得到启发。无论在哪个时代,我们都需要用诗歌来进行精神构建,形成一种内在契约。成都国际诗歌周提供了一个充分的场域,让诗人在此深思、解决问题。”
林雪(辽宁诗人,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得者)
诗人的气质,诗歌的韵律交响呼应、魅力叠加
诗人林雪曾数次来到成都,她认为,无论徜徉在大街还是流连于小巷,也无论是参观古迹还是驻足现代商城,成都的神秘气息辉映叠加,从不减退。“成都的非凡魅力源于人文、地理,源于千百年来她接纳、收藏、弘扬的诸多诗歌足迹和立体的诗歌精神。成都和巴黎同属于世界文化名城:巴黎洋溢着蜚声全球的浪漫气息,成都则弥漫着享誉中外文化古韵。”
在林雪看来,成都文化经历了远古、秦汉、三国、唐宋、明清、新文化运动发展阶段,融合了川西民俗风情,三国烟云,巴蜀文化更精进出天府文化。繁华与秀丽,流光与溢彩,都在闲适散淡中发散,转化为人的精神气质的重要内涵。文学的经典更成就了一个悠远、厚重的成都。
“如果说巴黎的诗意从赛纳河左岸的圣米歇尔大街开始,贯穿于文化名人和先贤们光顾和聚会过的咖啡馆、酒吧街区,那成都的诗意则在著名山水和名胜古迹中,在或舒缓或湍急的小桥流水,或名山大川,或田园风光,或古镇风情中,在成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佛文化和道文化余韵中,在创新、活力和包容的温暖中。”
此次参加第二届成都国际诗歌周,林雪亲历了东西方文学双城际会,百余名诗人唱和交流,她意犹未尽地谈到,“诗人的气质,诗歌的韵律交响呼应、魅力叠加,令人振奋。”
新闻推荐
10月10日,卡罗拉PHEV技术媒体沟通会在成都举行。本次沟通会以“双擎E+全新开端”为主题,向媒体介绍了丰田汽车电动化战略的...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