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庵
张德芬
曾心吴文芳
1 26次日本深度游“重要的是活得最多”
《游日记》作者:止庵 商务印书馆
止庵是研究周作人、张爱玲的专家。他编校过周作人的大量著作,写过《周作人传》,主编过《张爱玲全集》。出身于书香之家的止庵(他的父亲是著名诗人沙鸥),本人也是一位诗人、作家。两年前,他的随笔集《惜别》,写与母亲告别,感悟生死的心路。
止庵将旅行视为与读书并列的人生两件大事之一。他特别喜欢去日本。过去8年里,止庵曾经26次赴日本自由行。在日本所行、所看、所思,被他记进了日记。2018年,赴日的359篇日记被出版成书——《游日记》。既是“游日之记”,又是“游之日记”。近年来,去日本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否真正深刻认识日本,还是一个未知数。看看一位作家在日本看到了什么,体验到了什么,无疑是有意思的。
止庵的日记,简单直白,但也有平淡之真义。比如书中他写道:“民宿的墙很薄,隔壁两个日本老太太聊天到很晚,断断续续,影响了我的睡眠。”此外,他写东瀛风物人情观察、百大温泉旅馆体验和食料理记录品评等等。止庵对日本文艺了解甚深,去日本不可能不去寻踪文艺踪迹,比如小津安二郎、黑泽明电影的取景之处,比如川端康成笔下的“雪国”,还有著名的旧书店、中古二手店、跳蚤市场、各地名屋店……
“重要的并不是活得最好,而是活得最多。”止庵很喜欢加缪的这句话,甚至当成是人生的指南,在他看来,读书与旅行,应该算得上使人“活得最多”的两种途径了。2 忧郁时她鼓励自己“你不能倒下”
《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
作者:张德芬
很多人认识作家张德芬,是因为她2007年推出的心灵作品《遇见未知的自己》。她的“身心灵”成长之道,深受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的喜欢,成为百万级畅销书。
封面新闻记者采访到携新书《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前来成都与读者见面的张德芬。张德芬毫不避讳地讲述她曾饱尝情感婚变之苦,陷入抑郁,甚至有自杀念头,但最终她用写作完成了自我拯救。对于当下无数在重压下求生存的人们,张德芬希望他们都能通过调节自己的心态,管理自己的情绪,走出阴影,活出自由美好的风采。
22岁考进台视新闻部做记者;25岁成为中国台湾知名的美女主播;曾面对25万人演讲。她就是张德芬。在记者面前的张德芬自信优雅、淡定大方,让人很难相信,她也曾在黑暗中摸爬滚打。每每看到有关“轻生自杀”的新闻报道,张德芬就感到内心一阵痛,“我自己也是经历了很痛苦的漫漫长夜走出来的。那些人一定内心经历了非常巨大的折磨才走上了不归路,他们的痛我能理解。当他们发出求救信号的时候,周围人没有接收到。如果有机会,我也想传达给痛苦的人一个信息:他没有意识到,其实是有方法走出来的。心灵成长就是告诉你,看待生活还有另外一扇窗,另外一扇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
把自己如何走出心理阴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也成为张德芬进行心灵情感主题写作的一个动力,“我跟自己说,你拥有别人没有的资源,你知道那么多,看了那么多风景,如果你都被黑暗打倒了,对那些资源不如你的人,是树立一个不好的榜样。尤其是很多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他们还没有你的知识和眼界,他们在面对痛苦的时候,其实是看着你,希望以你为标杆的。所以,这也是我写下穿越黑暗隧道的内心经验的强大动力。”
在新书中,张德芬沉静有力地剖析自身的婚恋经历、亲密和亲子关系,写尽内心暗流涌动的秘密;不惧以身试炼,历经种种遗憾却依旧对生活怀抱热爱。“我有很多经验可以给大家分享,比如专注做好每一件小事;不要恐惧孤独,要善于与孤独做朋友,在孤独中充实自己;以出世的心态,去做入世的事情。努力去做事,但心态要放轻松。不要把结果看得太严重,要勇于试错,敢于失败。”3 旅行“40urs”理念“那时的感觉是最敏锐的”
《不假思索贪看天下》作者:吴文芳化学工业出版社悦读名品出版公司许多人都曾梦想探索世界,真正付诸行动的却少之又少。时间、金钱、家庭、事业,太多太多的压力羁绊着我们,催促着我们,忙忙碌碌间早已忘记曾几何时我们也有过那一腔热忱。
知名环球旅行者吴文芳热爱旅行,他说他在旅途上认识自己。
出生于福建的吴文芳,11岁随家人移居中国香港,18岁赴加拿大留学,1979年学成归来,三年后加入中国香港某国际4A广告公司担任美术创作总监,并于1989年晋升执行创意总监,是当时首位华人出任国际4A广告公司的此类职务。
漂亮的履历并不意味着困于办公桌后,没日没夜地埋头苦干,吴文芳推崇“争取所有旅游的机会,享受每个旅程,也感受不同的体验。”
多年的世界旅行,让吴文芳积累了丰富的感悟。他有一个“40urs”的理念: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最初40小时的感觉是最中立,也是最敏锐的。在那40个小时里,眼睛、耳朵、鼻子甚至心态都突然间被新鲜事物所占据。一切感受都会毫不客气地扑面而来。
《不假思索贪看天下》就记录了吴文芳在好奇心最强盛的四十个小时里,他所到之处的故事。你会看到为寻找电影镜头的意大利执着之旅、法国高级餐厅让人无奈的罐头奇遇、印度奇特薄荷的保命之谜、航空客机的绝对安全无患的秘密……“人生可以精彩的时间有限,遗憾则比比皆是。我们应该更懂得珍惜那些让人生变得更精彩的机会。旅行是我们人生成长轨迹的记录者,旅行也是日常忙碌生活的一份保鲜剂。”吴文芳说,他希望自己能用“至所未致”的精神让大家了解更多,并用旅行中获得的积极力量去影响别人。4《吕进文存》精简版庆贺诗学大家80华诞
《吕进:诗学隽语与泰华诗歌》作者:曾心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记得2008年,“吕家军”为庆祝吕进老师70大寿,制作了一尊吕进铜像。我来了灵感,便写了一首小诗《吕进塑像》敬赠,后来刊登在《中外诗歌研究》上:
新诗重镇的山城一座龙族新诗形象的坐标
俯察
一首熟透醉人的新诗
仰观
一束缪斯灵光的聚焦
今年6月收到熊辉先生转来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授权委托书,要我本人同意《一束繆斯灵光的聚焦》与《我为什么要主编<吕进诗学隽语>》,收入熊辉主编的《人淡如菊:漫话吕进先生》书里。之后又获知重庆文史馆推出《吕进学术论文精选》,西南大学新诗研究所推出《吕进诗学思想研究》《人淡如菊:漫话吕进先生》《上园派资料研究汇编》,作为吕进先生80诞辰的礼物,并于9月28日(与孔子生日同天)在北碚举行“吕进诗学思想研讨会”。得到这些信息时,我决定出版此书,作为赠给吕进先生80诞辰的精神礼物。
吕进先生是我敬重的中国诗评家。我是2007年10月在广东韶山举办第二届东南亚诗人大会上认识他的。会上他宣讲了论文《东南亚诗歌:本土与母土》;闭幕会议上,他又受邀做了学术总结,他的论文与总结,给我及到会的东南亚华文诗人,带来惊喜。我发现,他简直是桃李满天下,许多著名诗评家都出自他的门下。每当提到他,都对“吕老师”很仰慕。所以我也跟着他的弟子叫“吕老师”。我比他大一岁,他总叫我“曾心诗兄”。
2009年,我被邀请出席在西南大学举办的“第三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返回时,我购了一套《吕进文存》四册,共二百多万字。
当时中国的评价体系出了问题。国外有评论说“中国的学术评价体系已经到了最混乱的时候了”。“在当下中国,在现实生活中,评价标准却常常发生了异化,掺入了大量非学术因素。”(吕进语)。诗学界五花八门,各树旗帜,不知何去何从。我读了《吕进文存》,发觉这是诗学中排除“异化”的“正道”,是一部“守住心灵阳光”而充满正气的诗学全书。我想如能把《吕进文存》几百万字浓缩成一本小册子,如“语录”,如“诗话”,让当今忙碌爱诗的人们,在较短时间内能接受一次诗学的教育,岂不是很有意义吗?终于在吕进先生的支持和指导下,进行多方的筹划,找了钟小族(师从吕进先生、现供职于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吕进文存》的责编)一起当主编,还找了程海岩、董运生、李悦几位吕进研究生组成编辑团队,一起努力,从《吕进文存》中,精中选精,掇拾珍珠,编成一部语录体诗学的书。书名为《吕进诗学隽语》,并于2012年2月由(泰国)留中大学出版社出版,同年12月由(台湾)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2010年7月,泰国留中总会文艺写作学会,委托我邀请吕进先生来泰出席“文学名家讲座暨新书发布会”,他做了《中国文学的诗化特征》的学术主讲。2017年7月又邀请吕进先生出席会议,他主讲《诗可以群——纪念汉语新诗百年》,两次都深受好评。更为好评的是背后的故事:有一次领导委托我去中国邀请一位讲孔学的“名家”,未见“名家”的面,其经纪人就要高达几十万人民币出场费,真叫人吃惊。我们请吕进先生来演讲,他从不讲出场费,全属于“义务”的。有一次,我们邀请他的一位高足同来,吕进先生主动提出他的飞机票让给他的学生,说学生还没经济来源。大家很受感动,传为佳话。
吕进先生是当今诗学界的大家。他心中不仅有中国诗坛、世界华文诗坛、东南亚华文诗坛,还有泰国华文诗坛。他关心泰华“小诗磨坊”,为第4集《小诗磨坊》写序。同年,他还为我的160首小诗作了点评,“点”醒了诗中的眼睛,出版了《曾心小诗点评》。他还为岭南人的诗写序,题为《水过无痕——序<岭南人小诗集>》;也为我两本诗集写序,还写了两篇论文《寓万于一,以一驭万——漫谈曾心》,与周婷合写的《汉语新文学的“外国群”——以泰国诗人曾心为例》,还有一篇特写《泰国诗人曾心》。此文被十几个网站转载。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实习生张耀尹
新闻推荐
娱乐圈的新人一茬接着一茬,新生代们更是自带圈粉特质。这其中比较受欢迎的还要说蔡徐坤,参加练习生比赛的时候就已经自带流...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