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成都孕育出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天府文化。这里不仅留下过扬雄、李白、杜甫、杨升庵、巴金等一代代文坛巨匠的脚印,也孕育出了漆器、瓷胎竹编、蜀绣、银花丝、蜀锦等大批非遗瑰宝。当传统非遗与现代艺术相遇,究竟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昨日,在成都远洋太古里广东会馆拉开帷幕的《创承智造-非遗传承与创新成果展》将告诉你答案。观众不仅在现场聆听国内外顶尖设计大咖、国家级非遗传承大师带来的成果分享,还能感受一场全新的文化和生活体验。此次展览将持续到10月7日。此后,还将在其他世界顶尖艺术殿堂和文化地标巡回展出。
稀捍——
对非遗进行系统性恢复与传承
本次展出由非遗公益组织“稀捍行动”发起。据了解,公益项目“稀捍行动”秉持以“文化是连接人与人、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纽带”的理念,通过“文化梳理、公众教育、融合创新、市场联结”的保护模式,对以传统手工艺为代表的珍贵文化进行系统性恢复与传承,重塑和谐社区。成立6年来,该项目先后保护了11项传统手工艺,与200多位设计师跨界创作、为100个项目匠人创造了就业机会。
此次展出以传统文化为基因,以现代生活方式为依托,聚焦中华传统非遗技艺的“跨文化”创新实践成果,多维度诠释匠心技艺与当代设计碰撞融合下的现代造物智慧和生活美学,带来传统文化传承的新启示。通过对非遗原料、工具、传承人口述、设计师手稿、创研过程、跨界产品等实物、图片及影像资料的视觉化呈现,多维度诠释匠心技艺与当代设计碰撞融合下的现代造物智慧和生活美学。
此外,展品中也有东西方优秀文化融合的产物——如折扇屏风。设计师透过折扇与铝合金两种截然不同的材质,将东方文化的灵动与西方文化的刚毅完美呈现。纸扇收起时,简洁的框架结构灵活地将空间进行分隔,营造出空灵、通透的视觉效果。纸扇展开时,立体感十足的扇面造型又可将屏风的装饰性与功能性充分展现,在若隐若现中传递东方文化的含蓄之美。
主办方表示,本次展出不仅是一次传统非遗的集中呈现,更会引发对传统再创的思考。以设计分析的角度来萃取精华,从非遗的传统文化基因中,寻找可以融入当代生产或市场体系的元素,进行再次组合及创造,在传统非遗与当代社会之间搭建桥梁。
创承——
让设计回归传统,让传统回归生活
无论什么时代,文化都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集成形态。随着生活方式的慢慢变化,很多传统文化在慢慢演变甚至消失。因此,“创承”变得尤为重要,创承不仅是对文化的一种尊敬,更是对文化的一种挽留。
本次展出融入了漆器、蜀绣、银花丝等成都元素。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都漆艺代表性传承人尹利萍告诉记者:“漆器的历史比瓷器长得多,曾经辉煌了500年。但瓷器一出来后就迅速冲淡了它的历史地位。因为漆器的工艺很复杂,成本比瓷器高得多,所以逐渐被瓷器所取代。现在,漆器已几乎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了,导致人们普遍对漆器感到陌生。”
漆器最早出现时只是一般的生活用品,后来才逐渐演变成显示身份象征的高端陈设品、收藏品。尹利萍认为:“漆器天然、环保、抑菌,不能成为一般生活用品是制约它传承发展的最大障碍。”为此,2014年尹利萍所在的成都漆器工艺厂就喊出了一个口号:“让设计回归传统,让传统回归生活。”工厂开始大胆地做了一些实用器具的尝试,反响非常好。尹利萍表示,今后还要在笔筒、文具盒等文房用具方面多进行一些跟漆器有关的文化创新。
合作——
让天府文化传播得更远
谈到成都漆器工艺厂近几年的创新,成都漆器工艺厂厂长王岳峰将其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用创新方式去梳理和恢复汉唐明清各个时期成都漆器擅长的但已失传的老工艺;二是跟各方进行交流合作,尽可能学习一些之前从没有接触过的漆器技艺。另外,厂里的大师级人物也非常开放性地对其他流派的技艺进行取长补短;三是一定要跨界设计,包括跨流派、跨工艺手段、跨材料。他们非常愿意跟有文化情操、有市场能力的机构和个人展开合作。
目前,成都漆器工艺厂与上海“稀捍行动”已展开多轮合作。包括“稀捍行动”的前期现场调研、请南京大学的老师来成都进行学术梳理、连续三轮邀约7位世界级艺术家和设计师来成都进行每次为期一周以上的驻地活动。
王岳峰告诉记者:“所有驻地活动都意味着艺术作品或者设计产品的产出。我们双方会一起把他们提供的意向和图稿逐一落实。最后,这些作品将以展览形式进行全国甚至世界巡展。而产品一定是以发布会形式对接商业需求,然后进行批量生产并投放市场。”
本报记者 王嘉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上警示教育课扬廉政正气风 市委党校2018年秋季主体班学员接受警示教育
本报讯(王越张海艳)9月13日,市委党校组织2018年秋季主体班113名学员到成都市金堂监狱,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预防职务犯罪廉政警示...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