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大学、中学去开讲座,是想普及更多的轨道交通知识,推动更多人参与轨道交通的发展,这种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怀揣着“交通天下”的理想抱负,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市科协主席翟婉明1981年来川求学,现已彻底融入天府之地,亦见证了成都轨道交通的发展。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一大背景下,提升广大劳动者的科学素质尤为重要。当前,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市科协”)紧紧围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助力成都高质量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
共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活动4800余次 受众80万余人
据《2017年成都市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成都市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为10.5%,较2012年的6.2%提高了69.35%,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然而,《成都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2%左右,力争达到15%,还有一定距离。
科学普及是建造创新“通天塔”的塔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需要大力开展科学普及。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科技工作一体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声光体验、电磁探秘、运动旋律……激发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热情,今年以来成都市组织开展了第二十三届“科技之春”科普月,在全市开展240余项重点科普活动。同时,开展了成都市科学技术年会、全国科普日、科技周、防灾减灾日等科普活动。
科学精神影响创新能力。为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成都市还发挥科普导向性作用,着力加强科普“六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垃圾分类、防灾减灾、应急自救等为重点内容的科普宣传活动。
据市科协统计,今年全市已开展重点科普活动项目500余项,开展科技报告、科普讲座、科技培训、科技体验、放映科普电影、科技咨询等形式的各类科普宣传活动4800余次,受众80余万人次,营造了良好的科普氛围,对促进创新创业和提升成都市公民科学素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线上”+“线下”联动
已铺建475台全媒体科普阅览屏
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市科协还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线上”+“线下”联动,全方位提升科普传播能力,推动实现科普理念和科普服务模式的全面创新。
据市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新建全媒体科普阅览屏111台,全市已铺建475台,建成社区科普e站295个、乡村科普e站120个、校园科普e站60个;在全市475台全媒体科普阅览屏、各级科协网站、官方微信微博上传科普知识15万余条;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媒体推广项目,利用公交地铁、电视、平面媒体、纸媒加强科普宣传;在成都电视台打造一档科普电视节目《你好科学》,平均收视率达到1.25,覆盖人群达到300万人;全新定制微信公众号“科普熊猫”,目前粉丝量达到16.7万人,阅读量达到31.7万次;推动科普信息化落地行动,强化引导,大力宣传推广手机下载科普中国APP,提高科普宣传精准度,提升科普宣传效能,打通科普传播的“最后一公里”。
创新线下活动,着力夯实基层科普工作基础。市科协组织和动员有关社会团体、广大科技人员和科普志愿者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深入社区、乡镇、学校等场所,以科普讲座、科普展览、科学体验、放映科技电影等形式,开展群众需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科协开展的“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中,市科协被评为“2017年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地市级优秀组织单位”,成华区科协科普精准推送项目社区科普e站被评为“2017年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优秀典型案例”。
新闻推荐
北二外成都附属中学落户武侯 首届“一带一路”小语种创新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昨举行
8月22日,首届“一带一路”小语种创新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在武侯区新设立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中学举行。研讨会以...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