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上发带,戴上墨镜,还要穿上密不透气的衣服、鞋子和手套,炎炎夏日,这身打扮却是带电检修电力工作人员的“工作装”。带电检修不仅要与上万伏高压“过招”,还要长时间忍受高温酷暑,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还要有很强的心理素质。昨日,记者就跟随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带电作业人员,见证了他们的工作常态。
流程严谨 准备工作都需要一小时
昨日早晨一场阵雨,湿气弥漫,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在位于龙腾东路的抢修现场,带电作业的电力工人早早就位,只等雨水一停,就立马开始抢修作业。上午10时,天空逐渐放晴。此次抢修主要是由于双投路22号杆草金路口变压器丝具(保险)有脱落隐患,一旦丝具脱落,上千户居民将停电。
现场负责人刘德锋告诉记者,如果按照传统的停电作业方式,从接单到派单,从维修好到通电,最少要停电4-5个小时,势必对沿线居民生活生产造成不便和损失,如果是带电作业,居民用电丝毫不受影响。为了保障居民用电,此次就准备在带电状态下更换丝具。
“此次操作属于带电作业中复杂类项目,操作难度也很大。”刘德锋说,这是一处10KV的高压变压器,一旦操作不规范后果将不堪设想。如何来保证操作安全?据介绍,带电作业有一套严谨流程,“在每次作业前都有标准化的作业指导书,每一步都要严格执行指导书,有时准备工作都要花近一小时。”刘德锋说,作业前要开班前会,分析作业危险点,同时分工明确,交代各自的工作任务,“此外,带电作业对环境也有要求,湿度大于80%以上、风力大于5级、有雷声也都禁止作业。”在正式开始操作前,工人了解规范流程并签字确认后,才能登上绝缘斗臂车。
实际操作 与上万伏高压交手心理素质要过硬
此时室外气温高,加上工人“全副武装”,还没等正式操作,工人身上的衣服已经汗湿了一大半。斗臂向上伸至故障处,33岁的作业工人赵剑伟试着用操作杆靠近设备,测试设备带电情况,确认无误后,再对可能会接触的带电面用绝缘毯、丝具遮蔽罩等绝缘设备进行绝缘遮蔽。
“最危险的就是搭头工作。”赵剑伟说,要更换变压器一端的丝具,必须把一侧的电流先引入另一端,这就需要采用旁路作业,“即在破开线路绝缘层后,利用引流线把电引过去。”已经有38年操作经验的任兴成说,“这个操作工作人员的精神压力最大。”由于绝缘层暴露后,电缆内有上万伏的高压,只有眼疾手快地把引流线迅速搭上,才不会出现电弧,操作人员一旦产生心理恐惧,接头时操作不迅速,则会产生很长很亮的电弧(火花),对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心理都会产生影响。
“在模拟操作时可能做得比较顺畅,在实际操作时可能就会慌神,这就需要丰富的经验和胆量。”带过不少学徒的任兴成说,一个优秀的带电作业工人,除了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和专业素养,面对特殊情况心理素质还要过硬。
坚持原则 “能带不停”最大限度保障居民用电
高温炙烤下,操作还在进行中,赵剑伟和搭档已喝完随身携带的8瓶水。从上午10时开始,在毫无遮挡的露天斗车里操作近两小时,两人在斗车里大喘着气,他们翻出斗车,赶紧补充两瓶防暑药品。解开绝缘手套,手已被汗水泡白。赵剑伟告诉记者,这是他们的工作常态,每天平均4-5次,多的时候5-6次,“有时只能休息一小会儿,就要奔赴下一个抢修点位,通宵抢修更是常事。”
“每次出门,父母都要千叮咛万嘱咐,让我小心再小心。”赵剑伟说,为了能最大限度减少市民的停电次数,再辛苦也值得。回想起20年前的带电作业,任兴成告诉记者,那个时候绝缘设备没有现在先进,用手去触碰都会有麻的感觉,如今随着绝缘设备的发展,带电作业已经很安全了。
据国网成都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随着带电作业项目的推广实施,今后将坚持“能带不停”原则,能带电检修就不停电检修,尽量减少停电损失、简化检修作业流程,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用电需求。
成都晚报记者 章玲 摄影 王欢
新闻推荐
罗强主持召开市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 部署进一步强化 市场监管等工作
本报讯(成都日报记者常斐)昨日,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主持召开市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专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研究审...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