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关于创新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的意见》印发,提出到2022年,将形成商贸、旅游、文化、餐饮、康养5个千亿级消费市场,生活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中心城市。那么,成都引领发展体验服务、智慧服务的着力点是什么?将采取哪些具体举措?日前,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做客《新天府会客厅》,就市民关心的热点进行解答。
630个场所开通免费上网服务
制定促进虚拟现实发展工作方案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生活体验的要求步入更高水平,相比传统概念的服务,智慧服务、体验服务更多融入了‘信息技术+’。”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智慧服务、体验服务是发达城市未来普遍的发展趋势。
那么,目前成都的体验服务以及智慧服务的发展现状如何?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智慧服务方面,市经信委按照国家新型智慧建设标准,牵头起草《成都市“互联网+城市”行动方案(2017—2020)》,加快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积极实施宽带网络提速普及行动,i—Chengdu公共WiFi项目在政务服务中心、农贸市场、医院、图书馆、公交客运站等630个场所开通了免费上网服务;针对体验服务,组织开展了在心理健康、旅游、消费品等领域的体验服务政产学研用对接交流活动,同时还将在教育等领域开展相关活动,促进虚拟现实发展的工作方案也在抓紧制定。
“还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牵头组织推进虚拟现实等未来产业发展,促进智慧服务、体验服务与相关重点行业和领域融合发展,监测分析虚拟现实产业运行态势,促使成都市智慧服务、体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成都高新区为主的区域内
已聚集100多家VR公司和团队
“不仅在商业零售领域,在智慧服务等各个领域,成都也是‘遍地开花\’。”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着眼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促进人工智能与物流、金融、商务、医疗、旅游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融合发展,智慧物流、智慧金融、互联网医疗和智慧办公、智慧家居等新兴服务正在逐步兴起。“智能服务的大规模运用,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便利、商业模式的创新,也有助于城市形象的提升,让智慧服务成为成都的一张新名片。”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成都市委、市政府把虚拟现实作为未来产业,把虚拟现实应用作为重要的体验服务场景加以培育。“目前整个行业还刚起步,在以成都高新区为主的区域内,已经聚集了100多家VR公司和团队,这些企业围绕娱乐、房产、医疗、旅游以及军事等领域推出了一些较具特色的产品和行业应用案例。”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比如:VR硬件与设备方面,成都理想境界公司的VR眼镜、智慧星球公司的全景3D体验系统等已经具有一定的市场能力;VR工具软件方面,通甲优博的机器人视觉解决方案、川大智胜的飞行模拟机视景系统、明镜视觉的AR在线制作工具等,都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好产品;VR内容制作方面,景和千城、九门科技等致力于VR旅游领域内容开发,维途睿境、小微云联等致力于VR教育领域内容开发。
推进5G移动通信网络试点建设
实现主要公共场所WiFi全覆盖
针对在线服务平台,目前成都建成了哪些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体验服务、智慧服务平台呢?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举例说,市民融合服务平台由市政府与神州数码集团合作打造,旨在为市民提供社保、水电气、公积金、房产、就业、家政、医疗等方便快捷的服务,已经累计超过50万注册用户,APP下载量超过25万,微信关注人数超过30万……
在智能交通方面,全市建设了交通运行监测中心(TOCC)、网约车监管系统、共享单车监管系统、公共交通网络优化辅助决策系统等信息系统;在智慧环保方面,建立了全市企业重大风险源地理信息模型,覆盖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污染源综合监管等20多个业务领域;在智慧社区方面,全市以社区综合体建设为抓手,加快构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下一步,市经信委将进一步优化成都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网间架构,全面普及高速光纤宽带,推进5G移动通信网络试点建设,全面实现主要公共场所WiFi全覆盖;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应用,推动生活服务便利;打造更多的体验服务应用示范项目,推动四川省地方标准立项工作,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应用场景与商业模式,遴选本地骨干及国内外龙头企业参与“VR+”解决方案建设,促进生活性服务业转型提质。
本报记者 杨彩华
新闻推荐
昨日,成都机场遭受近年来影响最为严重的一场暴雨天气袭击。截至昨日下午5时许,民航气象部门统计成都机场降雨量已达142毫米...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