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早报记者 段祯 胡潇潇
“不要直接睡在地板上,容易生湿”“衣服湿了要换,避免湿气进入体内”……夏天养生,话题总离不开“湿”,加之成都近日接连降雨,雨水混搭着高温,让不少人感到没食欲,白天还时常犯困,这些症状是因为体内湿气过重吗?如何从日常起居、饮食进行调理呢?就此,天府早报记者采访了中医科及营养科医生,为市民支招。
配戴个香囊“化湿醒脾”
进入夏季以来,不少患者因头晕、犯困、没食欲到成都市三医院中医科就诊,“这些症状都和身体湿气重有一定关系。”该医院中医科陈敏博士说,从中医理论讲,“湿气”分为内湿和外湿两种。内湿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导致脾阳虚损、水湿不化停聚体内而成;外湿为湿邪由外浸淫、侵犯人体而成。“湿重的人容易出现疲劳、汗多、头重、四肢乏力、皮肤瘙痒、湿疹、腹胀等症状。”
在炎热潮湿的夏天,化湿醒脾很重要。《中医大辞典》云:“醒脾就是用芳香化湿健脾的药物,祛除湿邪,健运脾气,以治疗脾为湿困、运化无力的病症。”陈敏说,民间有“戴个香草囊,不怕五虫害”之说,古人为了确保健康,用中药制成的香囊挂在衣襟、肩衣上,不仅是民俗,也是除湿辟秽、预防疾病的方法。“临床中遇到一些症状较轻,又不愿服用中药调理的患者,可以做一个香囊佩戴在身上。今年医院根据季节定制的除湿香囊里,包括白芷、丁香、苍术、佩兰、艾叶等中草药,既可以醒脾祛湿,也有一定的驱蚊功效。”陈敏提醒,香囊也随身佩戴于腰间,也可悬挂于房内或置于枕边。“香囊的气味可持续半个月到一个月,但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应慎用香囊,同时家长要看护好孩子,避免宝宝误食。”
外感风寒喝一碗红糖姜汤
夏天没胃口?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营养科主管营养师肖红云建议,“可以食疗除湿。”“夏天饮食一定要清淡,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不吃太肥、太油腻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肖红云说,生活中常见的具有祛湿效果的食物包括薏仁、红豆、冬瓜,“其中,薏米、红豆是清除体内湿气的好食材,薏仁可促进体内血液循环、水分代谢,发挥利尿消肿的效果,有助于改善水肿型肥胖;红豆,在中药里称作赤小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
怎样做出一碗美味的薏米红豆汤?肖红云说,可在睡前将红豆用电锅炖煮浸泡一段时间,隔天将无糖的红豆汤水当开水喝,能有效促进排毒。
另外,姜汤也是驱寒解表的良方。特别是经常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群,由于室内室外温差太大,很容易外感风寒。“如果能及时吃上几片生姜或者喝上一碗红糖姜汤,将有助于驱寒解表,或者用姜汤(加点盐、醋)泡足亦可收到很好的疗效。”
如何预防“湿毒”侵体?
起居
○远离潮湿环境,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
○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物;
○减少潮湿下雨天外出;
○洗澡、洗头后及时擦干不要等待风干;
○不要直接睡湿气重的地板。
运动
○适当运动可以纾解压力,促进新陈代谢,加速湿气排出。
新闻推荐
7月3日、7月8日放映安排(主城区及天府新区每周三、周日放映,二三圈层区(市)县每周日放映):影片名为《家》,放映影城包括:太平洋影...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