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涛参展作品。英盟当代艺术馆供图
并不是所有艺术家都追求“像”或者“准确”,一些人甚至有意在绘画、摄影等作品中反其道而行之——
“传神写照”一词,常用来形容文艺创作中人物刻画生动逼真,不少创作者、欣赏者更是将其奉为圭臬。不过,并不是所有艺术家都追求“像”或者“准确”,一些人甚至有意在绘画、摄影等作品中反其道而行之。
6月23日,成都英盟当代艺术馆举办的“情感·理智——曾朴×吴江涛双个展”、成都万象城Littles空间举办的青年艺术家黎晨驰个展“∞”,在人物题材艺术创作中就不那么“传神写照”,甚至有意扭曲、模糊人物形象,这些作品不仅投射着创作者自身的情感,还给观者带来更多的审美体验与思考。□本报记者余如波
如何画出“理智与情感”?
英国作家简·奥斯汀著有长篇小说《理智与情感》,当两者在艺术创作中相遇,又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情感·理智——曾朴×吴江涛 双个展”中,两个年轻人用近40件油画、水彩作品给出了自己的解答。
曾朴和吴江涛的作品都以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通过人物外形、神态来表达丰富的内心情感,抒发艺术家的个人志趣。“他们的作品里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过激的观念,更多的是在对对象进行真诚而生动的表达。”本次展览策展人、英盟当代艺术馆副馆长吕继龙认为,“情感”是艺术家对事物是否满足自身内在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和生理反应,“理智”则是艺术家进行有目的的探讨和分析后,通过内在的思考和绘画技巧转化为艺术作品的状态。
本次展览中,曾朴的作品更显“理性”,大多为尺幅较小的青年男女头像和半身像,鲜有的描绘动植物的作品也寄托着人的情感。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大多取材于报纸杂志、网络媒体甚至来自主观臆造。这些神态各异、光怪陆离的人物,透露着作者对当下年轻人个人意识的理解。
吴江涛的绘画更具感性色彩,大多以成品或自行设计的深色花布为背景,描绘身边朋友或日常见到的女性。她从女性视角出发,画面中的女性形象呈现出矛盾、豁达、优雅、叛逆等复杂情感。吴江涛有意在深色背景上呈现白色的、模糊的女性形象,给人一种莫名的神秘感,从某种意义来讲也是艺术家内心的真实写照。
作品全是艺术家“自拍”
黎晨驰个展“∞”,展出作者近年来的影像作品。粗看之下,它们都是黑色背景上不同颜色的模糊图像,内容和意义都显得难以索解。然而实际上,这些都是通过身体运动创作的“平面雕塑”。黎晨驰将颜料涂抹在身上,在舞台化的空间内进行长时间的重复表演,并用摄影的手段将全过程进行采样记录,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
数学上,“∞”代表“无穷大”,也可以表示“没有边界”。谈到创作初衷,黎晨驰说,人们通常会认为看一个东西越久就越清晰,认识一个人时间越长就越了解,但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犹太典籍《塔木德》里有句话:生命是一道掠过的影子,所以人世的一切都无法用静止的图像捕捉。”他认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由于意识随时都被新事物重新塑造,因而最不了解的人往往是自己,只能通过自己的行为、对待事物的态度来表现自己、确认自己。
“我本身就有‘多动症\’,又喜欢想一些抽象的问题,并且那段时间工作室刚好架着一台相机。”黎晨驰说,使用颜料是为了强化结构的视觉效果和运动的秩序感,而摄影的媒介属性和成像原理能满足自己对“观看”这一事实的调侃。他觉得自己并没有采用什么特别的方式,只是让本来就存在的事物重新聚合到一起,呈现另一种状态。
“我们身处的时代,身份可以流动、变换、重新塑造。在晨驰的作品里,身体不再是传统意义的物理框架,而是一类流变的力量,一件能量容器。”美国艺术家、纽约普瑞特艺术学院教授安·梅斯纳评价道。
新闻推荐
市民期盼已久的熊猫绿道即将分段开放。昨日,记者从市建委获悉,7月1日(本周日),成都市首条主题绿道三环路熊猫绿道将分段开放,当...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