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都江堰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新闻 > 正文

“蓉漂”故事 演上舞台 写一封给成都的“情书”

来源:四川日报 2018-06-15 07:11   https://www.yybnet.net/

《我在成都等你》剧照。

《我在成都等你》剧照。

《我在成都等你》剧照。

《我在成都等你》剧照。

□本报记者余如波文/图

我在成都等你,芙蓉的芬芳将新的一天开启,一路上匆忙奔走的我和你,留下这城市最独特的印记……”6月9日晚,成都市武侯梦想剧场座无虚席,伴随着同名主题曲深情的吟唱,原创话剧《我在成都等你》在此首演。短短70分钟时间里,《我在成都等你》通过片段式的叙述,讲述了几位年轻“蓉漂”心酸而又励志的奋斗故事。

而在幕后和台下,同样均是“蓉漂”的主创们,早已暗地里湿润了眼眶。《我在成都等你》不仅凝聚了这群文化人成都生活的亲身感悟,他们也在五味杂陈的“蓉漂”生涯中,成为一方文化坚定的传承者。

A

一群“蓉漂”做出一场“蓉漂”戏

舞台的灯光徐徐照亮,伴随着电台主播清脆的嗓音,成都人平凡而忙碌的一天拉开帷幕:卖早点的阿姨、扫地的清洁工、急着打卡的上班族、联络客户的保险推销员、外地来的游客……《我在成都等你》用情景剧方式,呈现一种断面式的人生百态,将不同人物的故事交织其中。

台前,年轻的“蓉漂”们在这座城市书写自己的故事;幕后,《我在成都等你》的主创团队同样都是“蓉漂”,他们大多已在成都度过多年光阴,在这里开创着自己的事业。

该剧灯光设计张劲来自宜宾,今年36岁的他已有13年的“蓉漂”经历。不过,当他2001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时,其实本没有想过回四川工作。“后来在一次和母亲的日常电话中,她看似平淡地说了句:其实成都重庆还是不错,你要不去试试吧。”张劲17岁时,父亲因车祸身亡,他明白母亲希望孩子离她近一点。幸运的是,2005年全国只有上戏16名灯光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张劲拿着简历在川渝两地兜了一圈,最终顺利成为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的一名教师。

更多主创,老家则在川外的陕西、河北、山东、新疆、黑龙江等地。该剧制作人、编剧、作词潘乃奇来自黑龙江大庆,从中国戏曲学院戏剧文学系毕业后,2007年随四川男朋友落户蓉城,几经辗转进入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当编剧。去年初,她还跨界担任《家在成都——此心安处是吾乡》一书责编,讲述外籍“蓉漂”在成都的故事。

《我在成都等你》同名主题曲出自河北男孩徐文浩,他在从大理回成都的飞机上写成词曲。“毕业时没有回老家工作,一方面因为自己要强,一方面也由于已经适应了成都。”尽管才25岁,徐文浩却已在成都生活了8年,早已不觉得“漂”,甚至他的父母也从老家来到成都生活。“除了不太会说四川话,我就没觉得自己是外地人。”

B

把自己的“蓉漂”体验搬上舞台

《我在成都等你》剧中,两位男主人公徐丰、小洋分别是普通的保险推销员和银行职员,小洋还因母亲生病导致经济拮据,不得不将买房计划一再推迟……这些情节,其实有不少来自主创团队真实的生活体验。

该剧出品人、编剧王淼来自西安,身边就有一些保险推销员和银行职员,他们不仅要早出晚归,有时赔尽笑脸也签不下一单生意。“我有个同事的老公就是保险推销员,家里一直反对他们在一起,后来买到房才最终‘战胜\’了父母。”王淼5年前来到成都后,第一个梦想也是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他觉得这是一种对归属感的渴望。

对于刚来成都3年的该剧导演逯春晓,这种感觉犹在昨日。作为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表演系的青年教师,逯春晓“蓉漂”之初没有朋友,只能养狗、看书、玩游戏度日,几乎每天都想着逃离。“看到剧本的时候,不由得想到自己的经历。”他将剧中的“外卖小哥”独立成章,让他口述自己因电瓶车坏掉,送餐迟到而被投诉的遭遇,还将徐丰和女朋友分手的场景改得更“抓心”。“这样的作品应该让观众眼含热泪,要疼就得‘疼坏\’。”

《我在成都等你》刻画的多是令人心酸的奋斗中的小人物,主创们坦陈这并非“蓉漂”生活的主要面貌。逯春晓希望,未来《我在成都等你》可以增加一些“蓉漂”成功人士的角色,让故事更加完整、丰富。“其实,李冰、杜甫也是伟大的‘蓉漂\’。”

在王淼看来,“蓉漂”本质上是一种移民文化,清代的“湖广填四川”、民国的“大后方”建设都是如此,这也体现了四川文化包容、创新等特质,“就像火锅,啥都能煮着吃”。王淼刚来成都时,不太理解打麻将等休闲娱乐方式,觉得认真读书、工作才是正事。“后来逐渐体会到,成都的闲适文化并不是‘玩物丧志\’。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8小时之外就应该尽情享受生活,停下来看一看周围的风景。”

C

“蓉漂”扎根,此心安处是吾乡

2017年6月,王淼、潘乃奇等人共同发起成立“成都青年剧评团”,成员中有学生、大学教授、自由戏剧人、专业院团骨干和资深戏剧观众。大家从各自的视角撰写、发表剧评,发出戏剧评论的四川声音。

成都青年剧评团的活力,很快引起了业界的关注。2017年,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石小梅携《桃花扇》来蓉,不仅主动为剧评团提供了数十张门票,还与众演员共同亮相剧评团举办的分享会,探讨这部名剧一路走来的“变与不变”。此次上演的《我在成都等你》,则是剧评团制作完成的首部原创话剧,未来有望进行持续的商演。

这些年轻的“蓉漂”文化人,正悄然为成都注入新的文化活力。张劲到成都以后,除了灯光设计这桩本职工作,也开始尝试舞台设计甚至导演、编剧,今年还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青年创作人才项目资助。原创话剧《西南联大》,他便同时担纲编剧、舞台设计和灯光设计,囊括第二届中国银川国际青年戏剧节“最佳作品奖”“最佳原创剧本奖”和“最佳灯光设计奖”。

不少“蓉漂”融入四川文化,成为忠实的传承者,潘乃奇便已成为川剧编剧中的生力军。“读大学的时候,我看过沈铁梅、陈智林、陈巧茹等名家的表演,感觉川剧的气质很特别。”不同于传统戏的内容和形式,她将川剧与话剧等艺术形式结合,聚焦都市情感、生活等主题,创作出《断章》《琵琶声声》《川流不息》等创新之作。

“成都塑造了我们,我们也应该回报她。”作为成都演艺、影视行业的幕后工作者,徐文浩则参与策划了20集纪录片《锦城忆巷》,通过挖掘街巷记忆讲述成都故事,预计今年底将通过电视、互联网平台播出,把成都原汁原味地介绍给年轻人。“今年的香港微电影节上,《锦城忆巷》还引起了一些海外发行机构、电视台的兴趣。”

新闻推荐

网购净水器卫生靠谱吗 突查网销平台 结果不容乐观

本报讯(邓翔沣记者石小宏)网购净水器卫生靠谱吗?6月14日,省卫生计生委联合市、区两级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机构,对成都市中心...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蓉漂”故事 演上舞台 写一封给成都的“情书”)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