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龙
6月考试季,在社会上格外受到关注。现在许多人都把高考比作古代的科举考试,这种说法虽然不准确,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显示出了高考在普通民众心目中的重要性。今天笔者就为大家说说古代科举考试的那些事儿吧。
科举制度之前如何选拔人才
科举,是“分科举士”的缩写,简单地说,就是国家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
我们先来看下,中国没有科举制度的时候是怎样选拔人才的。
周天子为了管理幅员辽阔的国土,将自己的兄弟子侄、功臣勋将分封到各地当诸侯,并世袭罔替,形成了“世禄世卿”的制度。不过时间长了,这一制度出现了两个问题:第一,这群人和周天子的血缘关系越来越远,对于周天子的忠心也不如以前,产生了诸侯割据的问题;第二,世袭制度,导致你是官,你的家族永远都是官,你是平民,你的家族永远是平民,永无翻身之日,自然官逼民反,社会出现动荡。
汉朝统一天下之后,开始从民间选拔人才。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和征辟制,人才都是由公卿大臣或者州郡长官特别推荐的。许多人趁机打着“举贤不避亲”的旗号,把自己的亲戚好友推荐给了皇帝。时间一长,朝廷出现了许多“世代为公卿”的世族。这些世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得无才者占据高位,有才者终身埋没。
三国以及魏晋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是察举制和征辟制的继续,世族正式将选拔人才的大权从皇帝和宗室手中夺走,中国正式进入了士大夫的门阀社会。皇权成为世家大族的玩物,他们骄奢淫逸、腐败专权,不仅让百姓深受其苦,也让寒族(平民百姓)上升的通路彻底被截断。阶级的固化,让社会各阶层的矛盾空前激化。
这种情况下,科举制度诞生了,它打破了阶级固化的壁垒,不再以血缘论贵贱,而以学识评优劣,在这种制度下,许多“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故事一次次上演。
哪些人不准参与科举考试
科举制度听起来很不错,很公平?其实在封建社会,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参与科举考试,比如说女性,就长时间不允许参与科举考试,整个1300年的科举考试历史中只有一次例外,武则天当政时曾开女试,不过唐中宗复国后,女试就被废除了。
除了女性,还有几类人不准参加考试。在隋唐时期,只能是书香门第或者权贵的孩子可以参与考试。农民、商人或者商人近亲的孩子是没有资格参与考试的。这个政策下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李白,这位伟大的“诗仙”因为出身商贾家庭,一辈子与科举无缘,他以后的官职“翰林待诏”是唐玄宗特批的。
到了宋朝,平民包括商人家的孩子获准参与考试。不过仍有几类人不允许参与科举考试。第一,正在服刑的罪犯。第二,正在丁忧的人,也就是父母新丧的人,古代讲究以孝治天下,父母去世,最少要守灵二十七个月,其间不允许考试。第三,娼优皂隶之子。娼指的是妓女,优是卖唱的艺人;皂隶,就是捕快,抓查办案的。这几类人都是“贱民”,只要祖上有人做这个,三代以内不得考试。第四,僧道等出家人。第五,冷籍,就是祖上三代没有功名的人不得参与考试。这是清朝的特殊规定。清末张謇就是这个政策的受限者,为了参与科举考试,他冒充别人子嗣获得资格,最终获得了状元。第六,祖上不清白的。明朝朱元璋规定两家人世代不得参加科举,一个是留梦炎家,留梦炎是宋朝的状元,却投降了元朝,并促使元帝杀害了文天祥;一个是蒲寿庚家,蒲寿庚是宋朝的巨商,投降元朝之后,杀害宋宗室三千人和泉州数万汉人。
为什么春秋天举行大考
宋代科举,最初是每年举行一次,有时一二年不定。宋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为三年一次。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考试,同年进行殿试。
明清时期,乡试逢子、午、卯、酉年举行,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
会试于乡试的第二年举行,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举行。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明宪宗成化八年起改为三月十五。
为什么科举考试多选择在春秋季举行?都知道科举考试是抢才大典,才就是人才,国家栋梁。五行中与“栋梁”对应的就是“木”,与木对应的则为“春”。明高濂《养生八笺·四时调摄笺·春卷》即称,正月立春的时令属性是木,到了春分时木开始旺盛,立夏时节就停止生长了,到了夏至时节树木开始凋零,可见,依此来看,古人将科举日期安排在出人才的春季便很好理解了。
至于秋天,则是根据“春华秋实”的说法制定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考试是收获成绩的时候,将“大考”放在秋季不仅顺应了考生的心愿,更体现了朝廷借科举收获人才的期盼。
宋代也曾定在六七月开考
古代有没有在六七月大考的现象?也有。
南宋有一段时期前,各地举行解试的日期并不一样,有的离京师比较远,解试就会提前进行。据徐松《宋会要辑考·选举十六》:“缘福建去京师地远,遂先期用七月;川广尤远,遂用六月。”有的考生利用时间差钻空子,一年内赶赴两个地方参与解试。南宋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实行全国统考,解试时间统一放在秋八月,才将这一漏洞堵死。
历史上还曾出现“六月七日”开考的现象,只不过是阴历。《宋史·选举志二》记载,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殿试拟五月五日举行,当时成都已被元军占领,四川考生来得极少,最后“展(延期)作六月七日”。臣僚认为此时为酷暑天,建议改在立秋后择日殿试。结果因为当年七月八日宋度宗驾崩,这次罕见的延期殿试并未进行。
新闻推荐
两幅达利真迹6月8日-10日展出本报讯(记者罗向明)看世界名家画展,品正宗法国大餐……6月8日,成都中法生态园中法国际艺术...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