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都江堰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新闻 > 正文

家人建议深入挖掘“二李”的精神世界 让历史文化馨香得到最好传承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8-06-04 03:17   https://www.yybnet.net/

李一氓孙女李燕在李一氓文库前留影纪念。

(受访者供图)

读者参观李一氓展。陈羽啸摄

二李”文库里收录了李劼人、李一氓捐赠给图书馆的珍贵古籍共2万余册,在公共图书馆中专门设立名人文献文库,并打造成藏阅一体的形式,川图开创了全国先河。一共30多个香樟木质的大书柜,静静伫立在恒温恒湿的室内环境中,无言而端庄,其散发的历史文化馨香,也引发各界关于文化传承的思考。

“二李”文库中的珍贵古籍能得到最好的保护,既让珍爱典籍的人们感到高兴,也让李一氓和李劼人的家人感到非常欣慰。作为家属代表,李劼人的外孙女李诗华和李一氓的孙女李燕,都曾莅临“二李”文库暨展览开幕现场,出席开幕仪式。6月2日下午,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再次电话连线了两位家属代表。

李一氓孙女李燕:

爷爷收藏古籍不为升值 望后来者挖掘其精神价值

“爷爷捐赠的书,在川图建立了专门的文库,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事情。那些书籍,是爷爷生前精心挑选、搜集、收藏的。他没有将之留给自己的后代,而是捐赠出来,现在能有公共文化机构,将这些书籍长久保存、传承下去,给全社会共享。我看到现在川图建的文库,保存条件很好,恒温恒湿,令人欣慰。”李燕在接到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的电话时,首先就谈到自己看到文库建立后的感受。

她接着讲述说,爷爷李一氓是一位革命者,是一名老共产党员,“他收藏文物书画古籍不是为了升值,而是关心国家文化事业发展。他的藏书故事,文化情怀,能被更多的当代人、年轻人了解,我们作为家人,也感到非常高兴。”

谈到对爷爷李一氓的印象,李燕说:“爷爷话不多,但是他对我们的教诲,对我们后辈影响很大。比如说,他教育我们,凡事要靠自己努力,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要独立自主,不能依靠他的名声去搞特殊化。这种家风教诲,深刻影响到我们后辈。像我姐姐,1978年考入人大,我1980年考上清华,都是靠自己勤奋学习考上的。”

李劼人、李一氓文库在川图建立,引发全社会热烈反响。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重磅推出“百年乡情万古书香——李劼人李一氓文库暨展览”亮相四川省图书馆专题报道,连续用大篇幅多版面全方位生动展现了先贤“二李”将毕生所藏捐赠于公的胸襟情怀,得到读者的高度关注。对此,李燕感到很高兴,她同时还建议:“关于他们的藏书、他们的精神世界,还有很多值得学者、研究者深入研究的地方。这次文库的建立,是一个好的开头。希望有更多的年轻读者、研究者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挖掘出更多的精神价值来。”

李劼人外孙女李诗华:

更深地走进爷爷的精神世界 每次回成都都感到灵魂在充电

看过李诗华照片的人都能明显感觉到,李诗华与她的外祖父,长相神情气质都有较高的相似之处。虽然没有从文,但李诗华这些年一直在读外祖父的书。李诗华称呼外祖父为“爷爷”,她说:“我试图更深地走进爷爷的精神世界。”

李劼人文库在川图设立开幕时,李诗华从北京专程赶回成都,出席了开幕式。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她感慨地说:“这批书籍捐赠已有55年了,当时没有条件可以展出,没法查阅。我们一直在等待新馆修建,展出这批藏书。昨天有幸进了库房,看到这些书,这些书我小时候在楼上昏暗的藏书楼里看见过,但那时我不识字,对它们也没有兴趣、没有概念。那时藏书房并不是现在菱窠展出的样子,1960年爷爷用他的稿费把房子大修了一遍。1961年寒假放假回家就眼前一亮,跟从前完全不一样了。而我能再次看到这批书,看到这些藏书被妥善保管,建立专展,上架,我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

每次从北京回到成都,李诗华一定会去菱窠看看,菱窠是她跟爷爷李劼人一起生活、度过童年的地方,现在是李劼人故居纪念馆。她的感受很丰富,一方面是亲切感,另外也有对童年、对爷爷的怀念。

“第一感觉是:回到家了。在我眼里看到的并不是亭台楼阁,感到更是家庭的氛围。因为当时的家里并不是像现在修建的这样,我幼时的菱窠,就是一个农家院,在郊区,四周是农田和水塘,有猫狗在叫,那就是我小时候生活的环境。”在李诗华的记忆里,有爷爷收藏的一些细节印象,“他的朋友们常来菱窠,爷爷他们在客厅里聊字画、看书,而且外祖母厨艺好,常常会留客人吃一顿饭。所以,很多人愿意来。但是当时年幼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外祖父是一位文学家,以及他对社会的贡献。我感受到的是,就是一个普通平常的爷爷。”

这次回来参加“二李”文库暨展览开幕活动之后,李诗华专门安排时间回到菱窠待了一天。她告诉记者:“阴雨天,你坐在二楼环廊上,一杯茶,一本书,那是非常惬意的。我小时候回去,它刚刚修完,我跑上去,对那时的我来说,那个环廊很长,我就叮叮咚咚跑来跑去。现在再回到菱窠,那时的脚步声似乎还在我耳朵里面响。”如今的菱窠作为李劼人故居纪念馆保存,而且对外开放,李诗华说:“我觉得保存这个故居的意义,跟藏书建文库的意义,都很大。毕竟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环境的变迁,名人故居能被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是很难得的。”

李劼人文库的设立,李劼人故居纪念馆的开放,都让李诗华感到由衷的感谢。“感受到四川相关文化管理单位的魄力,以及研究人员的专业和热情。像我每次回到成都,与李劼人研究会会长王嘉陵交流,我都感到学到很多东西。通过研究者,我也反过来更深地认识爷爷的精神世界。所以,我每次回到成都,就感到自己的灵魂在充电。”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新闻推荐

800余人参加禁毒健康跑

本报讯(记者王静宇)郑重签名,承诺“积极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筑起反毒、防毒、拒毒的铜...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家人建议深入挖掘“二李”的精神世界 让历史文化馨香得到最好传承)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