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房产新政对新入户人员购房条件进行了调整,要求户籍迁入限购区域未满24个月的购房人,应在限购区域稳定就业且连续缴纳社保12个月以上,方可在成都市新购买住房。
这样的调整是否能起到实现职住平衡的作用呢?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市房协相关负责人。
居住和生产空间重合
可降低生活生产成本
该负责人认为,新政实施有利于成都产业和城市生活的融合发展,以及人口、交通的疏解。他谈到,实现职住平衡,是成都这类特大城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必然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城市体量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发展,除了传统公认的城市中心以外,在产业和生活方面会形成多个分中心或副中心,这就带来了生活和生产空间相分离的问题,导致人们的生产就业和生活休闲难以兼顾,上班通勤距离和时间成本显著提高,交通日益拥堵等一系列不利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产业政策和居住引导,尽可能的让人们的居住空间和生产空间实现重合,或者邻近。因此,新政的措施无论对城市还是对个人,都是可节省成本、提高生产生活便捷性。”
将投机需求堵在门外
可保护新入户人员的自住需求
对于暂时不满足条件的新入户人员,将如何实现职住平衡呢?“新政将部分通过入户方式达到购房目的投机需求堵在了门外,保护了新入户人员中的真实合理自住需求。”该负责人认为。
此外,成都后续的商品住房房源供应充足,新入户的真实合理需求在12个月连续社保条件达到以后,不用担心后续的优质房源供应问题。另外,成都市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支持其通过租赁方式解决居住问题——
一是成都市通过实物配租和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的方式对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提供租房支持;二是成都市市场租赁房源充足,目前全市有60多万套市场化住房尚未出租,给新入户人员租房提供了较多的选择和充分的保障;三是国有住房公司将加快投放一批国有租赁住房向社会出租,同时成都市已出让的18宗配建租赁住房用地,可建租赁住房36.7万平方米、4500套左右,也将陆续上市;四是全市已开工建设了37个人才公寓和产业园区住房项目,可建住房590万平方米、7.4万套,正在加快建设中,建成后即可投放市场;五是建立了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和住房租赁服务大厅,为新入户人员租房提供高效、便捷、精准服务。“因此,对这部分人员的职住平衡问题,是有充分保障的。”该负责人说。
成都晚报记者 闫宇恒
新闻推荐
2018成都全球创交会今启幕 揭晓“独角兽岛”设计方案举行全球独角兽高峰论坛成立中国独角兽企业俱乐部
参会嘉宾600余名32个国家、41个友城、300余名外宾10余个国家的高校校长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里云、摩拜等30余家独角兽企...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