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位国际象棋世界棋后,拥有心理学博士和教育学博士后学位,曾任北京棋院院长,从2010年底担任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至今……她是谢军,棋手已经不再是她唯一的身份,她不止是棋手,在退役之后,她开辟了人生的新天地。同时,她还是一个16岁女孩的妈妈。5月20日(周日),谢军将做客棋城讲坛,作为“运动成都·棋城启航”2017-2018“党报读者杯”成都市少年儿童三棋擂台赛的一项重头活动,谢军将与成都的青少年爱好者进行深入的交流。而在临出发来成都之前,谢军于昨晚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电话采访,她娓娓道来,曾经的棋手生活,现在的高校生涯,以及作为一个妈妈的骄傲。
回望首次加冕棋后,恍如隔世
谢军是中国国际象棋界的一座丰碑。1991年,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国象女子世界冠军赛中,21岁的谢军以一场史诗般的胜利击败卫冕冠军齐布尔达尼泽,终结了前苏联对女子世界冠军长达41年的垄断,成为国象史上第七位棋后,也是登顶国象世界宝座的亚洲第一人,为中国国际象棋的发展揭开了新篇章。此后谢军在1993年、1999年再度加冕世界冠军。
而如今,距离第一次加冕棋后已经过去了20多年,再回过头来看昔年往事,谢军对本报记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感觉是上辈子的事情了。”她发出了一声轻笑,声音里有对过去年轻的自己的浓浓追忆,“已经过去很多年了,经历了很多事情,现在想的事情也不一样了。然而,那个时候,在自己最青春的年华,和团队一起完成了很好的工作,以最好的表现,付出了最大的努力,这个过程非常美好。”谢军陷入了往事的沉思,“如今已经过去了20多年,我现在再回头看感觉像是在看另一个年轻人的奋斗一样。恍如隔世的感觉。”而说起夺得棋后对自己人生的影响,“我吧,特别喜欢下国际象棋。国际象棋已经融入了我的骨子里。我觉得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特别棒的团队,在自己的兴趣爱好方面做出成绩,是非常理想的事。从20岁到30岁,人生最美好的10年,我尽了最大努力做了下棋这件事,我觉得没有遗憾,可以说青春无悔。”
退役完成漂亮转型,学无止境
谢军退役后,也完成了漂亮的转型。从国际象棋国家队教练到北京棋院院长,如今,谢军的两个职业身份是: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和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副主席。“平日里,我和一位普通教师没有什么不同,上课,以及完成高校的科研工作。我个人是非常喜欢高校的。”所以,谢军还在下棋的时候,就开始了不断的学习——在念完了英语专业的本科学位后,谢军又相继拿到了北师大体育专业硕士学位以及心理学博士学位,并安心做起了教育学博士后。现在,谢军不仅是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还带起了首都体育学院棋牌文化和竞赛管理方面的研究生。她的亲身经历验证了一句老话:学习永无止境。“鲁迅先生不是说了吗?时间就是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谢军笑着引用了这句名言。
值得一提的是,谢军的母亲曾经是吉林省高考状元,而谢军也可谓一位学霸。这个家庭,难道是有学霸基因流传吗?对于本报记者提出的问题,谢军又是一笑,“我觉得家风建设很重要。这是一个家庭的特质,我们家传统比较重视学习。”谢军表示,“我并没有觉得自己下棋也好、学习也好,比别人来得更容易。我也是点灯熬夜辛辛苦苦过来的,我不觉得有什么学霸基因这种。”谢军还表示,“我们家庭的传统也让我对孩子有比较高的要求,我会让女儿努力去做她想做的事。”
陪伴女儿一路成长,为她骄傲
而说到了自己的女儿,谢军本来就很温柔的声音更多了几分柔情。谢军长期致力于青少年教育研究,对于亲子关系也有自己的见解。“母亲,我觉得这是女性很幸福的一个身份。我很享受陪伴女儿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她的无论优点、缺点,我觉得陪伴她长大非常地有趣。我和女儿之间是朋友的关系。”谢军的女儿16岁了,她不禁有点怅惘,“我觉得还没陪够呢,她就已经长大了。”谢军提到了一件自己觉得很有意思的事,“我坚持了一件十多年的事,就是一直在做写她的专栏。”谢军表示自己每个月写一篇,刊登在《妈妈宝贝》《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等杂志上,“现在再看当年的文章,发现很多事情都忘记了,所以记录下来很重要。”谢军表示将来也许有机会也会集结成书,而这无疑对于很多父母来说都是福音。作为青少年教育领域的专家,谢军提出了她最想分享的育儿心得,“去陪伴孩子长大吧。陪伴不一定是要长时间,但一定是高质量,并且也有很多方法。”在这样的母亲和家庭熏陶下,谢军的女儿非常优秀,“她真的很厉害,我为她骄傲。”
当今棋手条件优越,成长更快
在谢军接受本报采访的同时,2018世界国际象棋女子锦标赛冠军对抗赛也进行到最后阶段,今天将迎来十番棋最后一局,目前居文君以5:4领先谭中怡,谁能加冕新一届世界棋后今天见分晓。谢军当然也很关注本届比赛,“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居文君稳扎稳打,谭中怡更注重临场发挥和现场机会的把握,最后一局会怎样,真的很难说。”而作为中国的首位棋后,现在的棋手和她们又有什么不同呢?谢军表示:“现在的棋手有更好的机会。训练方式方法和个体更结合,信息搜集和利用也非常快速有效。我们那个时候信息非常落后,欧洲一盘棋结束后多少天我们才能看到棋谱。也因为现在的高效,年轻棋手也成长得特别快。”谢军还提出,现在对棋手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以前的棋手会更看重技术,而现在,即使只是电脑水平特别高这种和棋完全无关的优点,也对下好棋非常有帮助。这在以前无法想象。”
看好成都国象未来,很有潜力
虽然对成都年轻一辈的国际象棋棋手们还不是很熟悉,但谢军对这个城市的国际象棋发展潜力却非常看好,“因为他们还没有来到很高层次,所以对这些棋手还不是很熟悉。但我知道,成都国际象棋队是一支非常年轻的队伍,他们在联赛中平均年龄最小,非常有潜力。成都在过去有非常辉煌的国际象棋历史,最早也是在成都产生了最优秀的国际象棋棋手。”谢军指出的正是昔日的国际特级大师刘适兰。“虽然后来一度低沉,但起起落落这也很正常。成都现在棋类发展得非常扎实,三棋都在甲级联赛,人才梯队也建设得很好。现在只需要有领头的出来,这可能需要一点时间。”谢军表示。而她特意来到成都参加棋城讲坛,也是为了让更多青少年对国际象棋产生兴趣,只有土壤更深厚,人才才会更多地涌现。
这次来成都,谢军特别想与小棋童和家长们分享什么呢?“我特别想分享我通过下棋得到的棋盘之外的体会。”谢军说,“想通过我的体会和收获,帮助更多对棋有兴趣的青少年成长。”
本报记者 赵婷
新闻推荐
最近被一张聊天截图暖到了:姑娘被劈腿,情绪崩溃给朋友打了电话,一句话不说哭了十几分钟,后来才发现自己拨错号码,赶紧...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