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都江堰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新闻 > 正文

黑白的过往,回忆起来却是彩色的 那时成都的色调灰旧,像是黑白照片。但我们的回忆,让我们在几十年后还能看见彩色的它们。

来源:成都商报 2018-05-12 08:01   https://www.yybnet.net/

没有在别的城市生长、生活过,不知道那些城市给它们的市民留下了什么样的记忆。在成都这座温情的城市里,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留给老成都人的记忆里,有看也看不完的连环画;有听也听不尽的川剧;有追也追腻的电视剧……

【租/书】

连环画装点的儿时记忆

当年的孩子变成了老人,站在新街新巷中搜寻自己的记忆时会发现,有些记忆找不到了。如今的仿古街巷,好像只以大人的眼光仿制了大人眼里的老成都,但当年还是孩童的小成都们的兴趣点,却被完全的忽略了。

没有在其他城市当过小孩子,不知道其他城市会给小时候的我留下什么印象,成都这个城市给我留下的印象中,“连环铺”是一个。

连环铺是我们当年的语言,专指出租连环画的铺子,功能类似于现在的图书室。连环画,即现在人们说的小人书。

连环铺一般当街,一间十来平米的房子就足够了。上世纪50年代,成都稍大一点儿的街面上的房子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院子,给大街的贡献是院门和院墙;另一种是铺板房。

铺板房临街的一面上下各有一段带槽的木头,与之配套的是一块块厚度略小于槽宽的木板,成都人称之为“铺板”,将铺板放在槽内按顺序一块一块地拼起来,拼到剩一米宽左右时,分左右装上两块上下带枢的木板,一面带门的墙就做好了。

这种房子如果用于住家,平常只开窄窄的木板门,搬动大点儿的家具时,当然可以把铺板按需拆开。如果用于经商,那每天商铺开门就意味着要把铺板全部拆开,连带门板也要抬下来。想起来有点儿像现在的卷帘门,只是卷帘门从下往上卷,而铺板房则是从一边开始直拆到另一边。拆下来的铺板,一般就叠放在墙边,以便晚上再装回去。

连环铺就是一间铺板房商铺。当拆去铺板后,能看到一排排的条凳和竹椅。条凳和竹椅都很矮,适合小孩子坐。往往在房间最里面的一个角落,靠墙立着几个木架或柜子,架子上和柜子内装满了连环画,店主坐在柜子后面,一面收、发图书,一面监看整个铺子的动静。

连环铺的书与书店的书不同,它没有封面,取代封面的是厚厚的牛皮纸,纸上端正地用墨笔写着书名和编号。而封面,早已被撕下并写上编号贴在了墙上做索引或叫目录。

如果书太多,墙上贴不下了,就用纸板接着贴。纸板一般都不小,至少能贴几十百把本书。贴好后或挂或立在什么地方,反正让小孩儿都能看得见就成。然后我们就捏着钱仰着头望着墙,苦苦寻觅,或站在这些纸板前指指点点,根据对封面的感觉来决定看哪本书。当然,一般说来,望墙的时候很少,墙上都是旧书,都是看过的书,更多的时候是挤在纸板前叽叽喳喳。

看书的费用记不准确了,好像有的书一分钱看一遍,有的书两分钱看一遍,有的书一分钱看两本;有的书是可以搭伙看的,一个人拿着书坐在中间,旁边一边一个小脑袋;有的不能搭伙看,如果拿书的人肩膀上多出了个小脑袋,店主就会嚷嚷。当然,店主是聪明人,一般都不会过分干涉,怕赶跑了顾客。另外,店主还鼓励多看,如果看得多,比如看了五分钱的书,那会儿就算是高消费了,店主就会欢迎一本,让你不用交钱挑一本喜欢的免费看。好看的新书一般比较贵,那时的我们,对一两分钱都很看重,常常等呀等呀,放学了就去问,等到终于一分钱一看了,才赶忙交出手中捏着的镍币,喜滋滋地找个座位稳稳当当地坐下来欣赏。

上世纪50年代,成都整个街道的色调是灰旧的,街道上唯一的绿化是树,且阴天居多,可能除了夏天天晴时天蓝树绿外,其他时候都像是黑白照片。连环画当然也是黑白的,唯有封面是彩色的。就是这些彩色的封面装点了连环铺,让我们远远的一眼就能看见它们,也是这些彩色的封面,装点了我们儿时的记忆,让我们在几十年后还能看见它们。(细草穿沙)

梦里常常重现的童年乐园

鲁迅先生有他的童年乐园——百草园,我也有。上世纪70年代,我们家住在羊市街中部的一个大院,门牌号是115号,具体地址在成都市机关第四幼儿园的位置。当时羊市街很窄,宽不过十来米,沿街建筑的结构,基本上大都是前面沿街一溜门面,门面后是住房。

我们住的115号大院也是这种布局。大院里总共住了大概六七家人,大家一直住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羊市街拆迁才分开。街坊邻里的日子很热闹,大家互相关心,当然也有吵架打架的时候,发生这种事情,居民委员会就要召集当事人,还有街上德高望重的长辈,进行调解。院子里的一切事情,我们小孩子都觉得很有趣,跟着看热闹,比现在的电梯公寓有味道得多。

我们大院临街铺面是一个租儿童连环画的铺子,是整个羊市街小朋友最喜欢的地方。在当时,这家店里的连环画已经很丰富了,四面都是摆放连环画的架子,放满了各种题材的连环画,架子上放不了的,就放在管理员大姐的旁边。记得有名的连环画有:《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说岳全传》《敌后武工队》《林海雪原》《平原游击队》等,画得非常好,栩栩如生,令人拍案叫绝;看书也很便宜,一次一分钱。因为是租的我们大院的铺面,我去看书,管理员大姐一般都不收钱,于是非常开心,经常去,所以这也是我文学启蒙的地方。

现在我才知道,当时的连环画都是一些大画家画的,是精品,保存得好、品相好的一套连环画,现在价值几十万。想来也是有些后悔,当时该买几套好好保存。

当然,现在是看不到连环画了,羊市街的大院也早就没了,但它一直留在我的心里,在梦里重现。(老齐)

【窥/戏】

钻戏台的小戏迷

温江“和盛礼堂”矗立在小镇的中心地带,背东面西,枕柳河清波,揽街巷烟雨。1950年代建成投入使用后,除了举行镇、乡大会,逢年过节,本土和外地的剧团都来这里挂牌演戏,还有县电影院的放映队也隔三岔五在礼堂放几天电影。

靠河修建的礼堂,由前中后三大块结构而成。临街的前端是高约十米的二层楼房,底层是进出的门厅,两边各有一间售票房,楼上是电影放映室,在周围一大片低矮的铺板房中鹤立鸡群,海拔最高。礼堂中部是宽大的会场,摆放了近30排连座靠背木椅,可供八九百人观赏节目。礼堂尾端由戏台与后台组成,戏台高后台低,有几个台阶的落差。东向的房檐探出河沿,推开雕花木窗,川流不息的杨柳河在脚下低吟浅唱,昼夜不舍……

高大气派的礼堂,是镇上小娃娃们心仪的游乐园。小学一二年级时,下午放了学,有时我们不回家,一拨男女学生直奔大礼堂。如果运气好,门正好打开着,就趁机溜进去,耍个一塌糊涂。在木椅下藏猫猫,在戏台翻筋斗;爬到楼上看人来人往,伏在后窗观鸟停鸟飞。我们以未成年人的想法和思路消费礼堂,做的不少事情在大人眼里都属于无脑行为,比如在连排椅上从这头走到那头,看谁先掉下去。

如果剧团在礼堂上演的戏曲歌舞勾起了观看的欲望,理论上我们有上中下三种策略。上策是买票,但囊空如洗是常态,几乎等于空想;中策是趁守门人疏忽混进去,这种狗屎运可遇不可求;下策是前面两条都不好使,便钻戏台下偷窥。相对而言,这是最切合实际的办法,也最奏效。

戏台地板经受长时间踩踏后,有些拼接处会出现裂缝与小孔,这些孔隙就是小戏迷们最后的机会。听到戏台飘下紧密的锣鼓和高亢的帮腔,意味着好戏开场了,我们在戏台与地基间伏地蛇行,爬向星星点点的光亮处。找到洞隙后,支起上身,眼睛贴上去,吃力地搜寻台上的场景。由于视线受制于缝隙的形状与方位,只有当演员走位到合适的角度,才能小窥尊容。斑斓的花脸,俊俏的女旦,稍纵即逝。闯进视野最多的,是高厚的将靴和肥大的裤腿。说是窥戏,其实说听戏更恰当一点。头顶上,时而鼓钹如惊雷炸响,时而琴声似水上漂鹤;忽然金戈铁马饿殍遍地,忽然政通人和渔歌唱晚。

潜伏到戏台台板下窥戏,空间逼仄,眼界狭小,画面破碎。如此扭曲变态的观赏体位,再狂热的拥趸也坚持不了多久。一般瞪视几分钟,满足了好奇心,便爬行退开。

钻戏台的经历很短暂,稍大一些就不屑于这种勾当。1980年代,和盛镇礼堂被拆除了,没有重建。其时我也早已离开小镇,每次回老家探亲,忆起儿时窥戏,种种窘相,不禁莞尔。(李万松)

【看/电/视】

守着电视, 直到每个频道都“拜拜”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在与少城路平行的小街——将军街,差不多生活了十年。这十年,见证了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也见证了我的婚姻之舟起航。

我是1981年初住进将军街的单位宿舍的。那时,家里有黑白电视机的非常少,更别说彩色的了。当时单位的两幢宿楼间有一间木工房,木工房的墙上开了一个窗,单位买了台彩电放在窗台。这台电视机在人们心目中可是宠物,单位还指定了专人伺候这个宝贝,每天晚上6点55分准时打开,22点准点关闭,为了争一个最佳位子看电视,许多孩子还没吃晚饭,便将家里的长条板凳抬下来占位子了。抢占位子那个阵仗,颇像看“坝坝电影”的情景。

当时忙着恋爱的我,本来无暇顾及这坝坝电影。但有一天同事告诉我,周末有个频道要放映《洪湖赤卫队》,我一下就不淡定了,推掉约会,唯一一次混迹于孩儿和老年人的队伍里,顶着寒风扭着脖子看完了电影。

当我和闺蜜平先后结婚后,我和平成了套二房子里的“团结户”——两个家庭4口人,同在一个屋檐下演奏锅碗瓢盆交响曲。在将军街这个曾经的家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终于有一天,我们能在自己家的小客厅里看彩电了。

自彩电逐渐进入普通百姓家庭开始,我们也像一般家庭那样,省吃俭用,努力攒钱。可每每当我们刚刚存到差不多能买一台彩电的钱时,彩电的价格又嗖嗖上涨。

就在我颇有些失望时,一天,下班回来的先生喜滋滋地拿着一张面额为20元的有奖储蓄单,来到厨房神秘兮兮地对我说:“有好事了!”我一惊,跟着先生来到客厅,当他将印有有奖储蓄中奖号码的报纸递给我,让我对着那张储蓄单仔细看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们真的中了一台18寸彩色电视机啊!

次日,先生专门请了一天假,邀约上我单位的同事,借上食堂买菜用的三轮车,将那个18寸、盒子上贴有大大红色“奖”字的电视机拉回了家。那招摇过市的样子吸足了人们羡慕的眼光。

如今看来彩电算不了什么,但在当时,这却是我们夫妻二人近两年的收入了。那晚,我们一家三口守着电视机,直到每个频道都“拜拜”,才意犹未尽地睡下。那个春天的夜晚,我在将军街6楼的家里,做了一个好梦!(俊娴)

征稿启事

“个人史记”长期征集普通人的个人回忆录。您曾经生活过的城市、漫步过的街道、玩耍过的院坝、工作过的厂房……每一处特定的场合,都曾留下过珍贵的往事。如果您愿意的话,请您将您的故事和我们分享。

此外,主题征集“刚到成都那两年”,也欢迎您的投稿。

投稿信箱:

chengdu101@qq.com

来函请寄:

成都市红星路159号成都商报“大周末”工作室

新闻推荐

如何规划建设公园城市 多位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在昨天举行的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挂牌成立仪式暨公园城市规划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多个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围绕如何定义“公园城市”、如何规划建设公园城市,提出了真知灼见,为下一步成都市公园城市研究...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银饰品制作过程2018-05-11 11:02
评论:(黑白的过往,回忆起来却是彩色的 那时成都的色调灰旧,像是黑白照片。但我们的回忆,让我们在几十年后还能看见彩色的它们。)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