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的诗咏,一语道出成都丰富的音乐文化!晚唐五代的前蜀王朝,曾为成都留下丰富的诗词歌赋和音乐舞蹈艺术瑰宝,千载帝陵——成都永陵承载着这个风雅的时代。尤其是它的音乐历史文化,其浮雕于永陵石棺床腰部的二十四伎乐图,是迄今考古发现的唯一完整反映唐代及前蜀宫廷乐队组合的文物遗存,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昨日记者获悉,本月13日,由成都永陵博物馆出品,“天姿国乐”乐团携手四川现代舞蹈团、“天籁筝乐团”全新演绎的国乐观念剧《伎乐·24》将在锦城艺术宫上演。这部剧将以成都永陵地宫出土的音乐舞蹈石刻艺术瑰宝“二十四伎乐”为蓝本,通过多种手段把“二十四伎乐”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关系呈现出来,值得期待。
国乐观念剧
让文化活起来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代文化具有不可比拟的丰富性与多样性,绚丽多彩的唐代音乐文化更成为大唐帝国繁华绮丽的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优美旋律。今天,在敦煌壁画、龙门石窟、广元石刻等古代文化遗迹中,还能看到不少当时的乐舞场面,它们都是研究唐代宫廷乐舞的宝贵资料,而成都永陵棺床石刻“二十四伎乐”是迄今所见唐五代音乐舞蹈资料中最全面系统和最直观真实的一种。这组完整的宫廷乐队其中舞伎2人,乐伎22人,演奏的乐器有20种23件,22位乐伎演奏的乐器分为三大类:弦乐,有琵琶、竖箜篌、筝3种;管乐,有觱篥、笛、篪、笙、箫、贝6种;打击乐,有拍板、正鼓、和鼓、齐鼓、毛员鼓、答腊鼓、羯鼓、鞉牢鸡娄鼓、铜钹等10种。另有吹叶1种,表现出晚唐五代宫廷乐队的盛大规模及壮阔场景。
这些原本失传的乐器,将在《伎乐·24》得以再现。观众们将在本月13日,国乐观念剧《伎乐·24》中,身临其境地感受永陵“二十四伎乐”演奏时的盛况。这部剧以成都永陵地宫出土的音乐舞蹈石刻艺术瑰宝“二十四伎乐”为蓝本,力图通过多种手段把“二十四伎乐”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关系呈现出来。演出中古今乐韵完美结合,中外艺术形式交融相得益彰,将高度还原的唐代宫廷乐器与当代民族乐器融为一体,同台生辉,交响共鸣,以独奏、重奏、合奏、舞蹈、演唱等艺术形式错落交织,呈现一种东方写意、浪漫华丽而又个性化的舞台气质。
今年正值永陵落成1100周年,考古发掘75周年,为了“让文物活起来”,成都永陵博物馆深挖“二十四伎乐”的音乐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国乐观念剧《伎乐·24》,使永陵石刻“二十四伎乐”以更新、更活的形式展示给广大观众。
一部具有创新精神的
跨界舞台作品
国乐观念剧《伎乐·24》,是国内文博界第一次运用当今最前沿、符合国际传播和沟通方式的舞台形式——观念剧,整合国内制作团队和优秀音乐舞蹈团队跨界创新,演绎石刻文物的舞台艺术作品。为观众开启一场关于找寻“二十四伎乐”音乐价值真谛的旅途。据了解,观念剧不是以传统的逻辑性叙事展开剧情,而是以隐藏在剧场行为中的观念性寓意串联整体,是当下国际舞台最受欢迎和关注的表演形式。观念剧是中西文化融合的代表,其表现形式与音乐的抽象性相吻合,也契合“二十四伎乐”蕴含的文化精神。全剧以一位现代人(红衣女子)为了让遗失千年的“二十四伎乐”音乐再次奏响为切入点,在另一个时空维度与道者、蜀官、禅师、现代白领的相遇为线索,紧密围绕音乐与宇宙、自然、生命的内在关系,追寻音乐及人生真谛,以乐载道,以乐化人:音声之乐稍纵即逝,心灵之乐却是永恒,二十四伎乐留给我们的文化价值即是包容古今,融合中西。该剧呈现一种浪漫华丽的写意舞台气质,是一部具有创新精神的跨界舞台作品。
该剧分为序、问道、蜀宫、悟禅、尾声五个部分,将国乐、国画、国绣、国服、诗词、书法等跨界融合,呈现震撼视听、细节华美,表达“乐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舞,舞中有道”的中国艺术神韵。
本报记者 王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袁弘)3月18日,成都地铁1号线三期正式开通试运营;昨日,成都地铁宣布,第三个“母婴候车室”在1号线西博城站打造完成并对外开放。“西博城站母婴候车室‘最暖\’称号,主要得益于其装饰设计,从入...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