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华语科幻作家,必定会想到刘慈欣和郝景芳,因为两人都先后斩获过雨果奖。然而他们的获奖与一个人的努力分不开,那就是将《三体》《北京折叠》翻译成英文并大力推荐的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
“在世界范围内,我们不如中国科幻有影响力,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刘宇昆。”2014年华语星云奖大会上,当谈到日本科幻现状时,日本作家立原透耶这样回答,“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刘宇昆,中国科幻的春天至少要晚来20年!”
刘宇昆不仅是翻译家,还是第一位包揽雨果、星云、世界奇幻奖三项科幻大奖的华裔作家。
近日,刘宇昆首部长篇小说《蒲公英王朝》上市,并接受了成都商报记者专访。
先后翻译《三体》《北京折叠》 两度问鼎“雨果奖”
科幻界素有“大刘小刘”的说法,大刘是指刘慈欣,而小刘,正是美籍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
刘宇昆因为将刘慈欣的《三体》和郝景芳的《北京折叠》翻译并推荐到西方世界,且先后拿下科幻小说界最高奖“雨果奖”而名声大噪。
翻译《三体》历时9个月,翻译了4遍。刘宇昆说:翻译别人作品就像照顾人家的孩子,责任重大。他告诉记者,第一次拿到《三体》时,他是连夜看完的,心情难以平复,当即决定翻译这本惊世之作。精通中国古典文学的刘宇昆,对于处理中英文语言结构及文化上的差异有自己的见解,但译介《三体》并非易事。阅读纯数学与天体物理学方面的论文,收集历史细节,采访科学家弥补书本研究的不足……他说翻译这本书搜集的资料,好比自己在写一本书。
而对《三体》的推广难度并不亚于翻译工作,他四处奔走,邀请许多美国科幻界大咖撰写书评,刊登在《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主流权威媒体上。最终,《三体》英文版得以在美国出版,他也在2014年被授予第五届华语科幻星云奖特别贡献奖。
2015年《三体》获得雨果奖时,刘慈欣就说:“在中文与英文这两个遥远的文化星球之间,有一艘飞船将它们连接在了一起,那就是本书的译者刘宇昆。他的译文非常好,几近完美。”
事实上,在刘慈欣和郝景芳获雨果奖之前,刘宇昆就凭借《手中纸,心中爱》和《物哀》于2012年和2013年连续拿下雨果奖,《手中纸,心中爱》后来又被评为星云奖最佳短篇故事奖。2017年,《折纸和其他故事》也摘得世界级科幻奖轨迹奖最佳短篇。
推出首部长篇《蒲公英王朝》 独创“丝绸朋克”科幻流派
1976年出生于兰州的刘宇昆,11岁随父母移居美国,曾在哈佛大学主修英美文学,辅修计算机编程,后考入哈佛法学院取得法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就职于波士顿一家大型法律事务所,业余从事科幻小说与诗歌写作。
《蒲公英王朝》是刘宇昆的首部长篇小说,作为系列小说第一部《蒲公英王朝:七王之战》取材自楚汉战争,是刘宇昆用科幻文学对楚汉战争的重新想象。他将东方古典美学与西方科学精神相结合,独创了自己的科幻流派,一个全新的概念——“丝绸朋克”。
刘宇昆介绍,科幻小说中,创造出一个被技术支配的世界十分常见,定义这类小说时往往会加上“朋克”这个后缀,因而有了蒸汽朋克、柴油朋克、发条朋克、生化朋克等。所谓“丝绸朋克”,就是将中国古代有趣的工程技术魔幻化、夸张化。“为了讲述一个英雄和背叛的故事,我想创造一种新的审美,一些很酷的机械,它们像是古代的活字印刷术、鲁班发明的军事侦察风筝、诸葛亮的木牛流马。”
对话刘宇昆/
科幻文学通过巨大变革的隐喻
很好探讨了我们应该如何自省
成都商报:你的新书《蒲公英王朝》为何选择楚汉战争这段历史?
刘宇昆:当我决定要写一本小说时,我仔细研究了一下我写过的最喜欢的故事清单,注意到一个主题贯穿了始终——跨国界,比如在不同的语言、文化、思维方式之间进行转换,在一个参照系中拆解文学作品,并在另一个参照系中进行重组。当时我妻子对我说:我们都是在中国历史传奇中长大的,为什么不在这方面写作,赋予古老故事全新的生命呢?我脑海中灵光一闪,找到了要写的小说——我想重新想象楚汉之争的故事。
我冒了最大的风险。这部小说融合了古希腊和拉丁史诗、盎格鲁-撒克逊诗歌、弥尔顿诗歌、武侠幻想、明代小说和当代穿越小说的传统,这种叙述方式给人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蒲公英”的核心形象是受一首唐诗的启发,我试着写一些既古老又新颖的东西,审视我们关于什么是西方和东方的假设。
成都商报:翻译时你遇到过怎样的挑战,比如《三体》?
刘宇昆:挑战之一就是我必须深入了解小说中谈论的各种主题,《三体》包含着宏大的命题。为了履行作为翻译者的责任我必须做许多调查,包括阅读纯数学与天体物理学方面的论文,收集有关中文经典中的历史细节。另一个挑战就是,为了保证译作的完整度,我不仅要在语言方面做到神似,还得充当事实的检验者和编辑,努力在保持原作风味与使这本书吸引新读者之间保持平衡。
成都商报:你觉得科幻作品背后承载的意义是什么?
刘宇昆:我认为,科幻小说的价值不在于预测未来,而在于给未来一种可能性的表达。它让我们对未来和科学充满一种敬畏感,给我们一种语言和思维方式来探索未来。另外,科幻激发了我们对于未来的思想,我们创造未来的时候也就受到了科幻的影响。科幻文学通过巨大变革的隐喻,很好地探讨了我们应该如何自省。我倾向于将科幻作为幻想文学的分支,故事中的隐喻逻辑要比“真实科学”的逻辑重要得多。当我以这种模式创作时,更有兴趣使用科幻的语言来探索比喻背后的情绪和感觉。
成都商报记者 陈谋
新闻推荐
昨日,天空中不时飘洒小雨,有一个地方却人头攒动,丝毫不受降雨影响,这个地方就是在成都西博城举行的第98届成都春季全国糖酒会现场。昨日是本次糖酒会最后一天,成都商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市民抓紧最后...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