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昊在西南棋王赛上与廖元赫对战
提要
“棋城”成都对常昊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他很小的时候就来这里学习交流,后来在这里参加了很多次国际大赛,有成功也有失败,都成为他职业生涯非常重要的节点。在前不久的第17届“西南棋王赛”比赛现场,记者与常昊就围棋与成都,作了一番深入的交流。
嘉宾
常昊,1976年生于上海,中国著名围棋九段棋手,现任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曾获2005年应氏杯世界围棋锦标赛、2007年三星杯世界围棋公开赛、2009年春兰杯世界围棋锦标赛冠军,8次世界赛亚军。1996年以6连胜终结中日擂台赛,2008年以4连胜终结农心杯世界团体赛。在聂卫平和马晓春之后,常昊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成为中日围棋擂台赛的终结者,在韩国围棋崛起后又独力抗衡其多年,历经挫折终于拿到世界冠军,并战胜“宿敌”李昌镐,成为中国围棋崛起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对话
因为喜欢,所以走到今天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是如何开始接触围棋的?
常昊(以下简称常):我开始学围棋是1983年初。那时小孩的娱乐活动不像今天那么丰富,家长想为小孩找一个低损耗高耗时的智力游戏,围棋就成了非常好的选择。
我从小就喜欢各种智力游戏,尝试了当时流行的几种智力游戏,最喜欢的是围棋,就这么走了进去,一直到今天。
记:6岁学棋、8岁进上海队、10岁进国家少年集训队,两年上一个大台阶,这种棋力的飞跃性增长可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常:原因有几个,首先是大环境较好,当时上海是围棋基础和氛围最好的城市之一。业余的高手、业余的比赛以及相关训练、教学体系都相对丰富和完善,在资讯交通不太发达的年代,这种氛围和配套资源很重要。其次,和个人的喜爱度和投入度有关。我非常喜欢下棋,可能在投入上比同龄人要多一些。其他同龄人可能就是上课时到点来训练,课后就做其他事去了。我除了学习训练班的课程,还会自发再学习一些围棋知识。有业余的围棋比赛,我会去观赛;遇上下围棋下得好的人,我会虚心请教;有一些好的棋局棋谱,我也会独自研究。相比普通爱好者,我花在围棋上的时间确实要多很多。当然围棋水平的提高和个人的悟性也有一定的关系。
从“六连亚”到夺冠的坎坷心路
记:面对年少成名的辉煌和世界大赛“六连亚”的落差,您当时心态是怎样的?
常:从我整个职业生涯来说,确实少年时路比较顺。从开始学棋到进国家少年集训队,只用了4年,特别是12岁以下的少年比赛,拿多少次冠军都记不太清了,亚军只拿了一次。后来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也是年纪很轻就崭露头角。进入世界级的大赛,确实遇到一些挫折,可以说是很大的挫折。这时韩国围棋已崛起,曹薰铉、李昌镐、刘昌赫、徐奉洙“四大天王”取得了一系列不俗的成绩,特别是李昌镐,就比我大一岁,但棋风稳健,战绩突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拦在中国围棋崛起道路上最坚实的“堡垒”。
当时中国棋手中最好的是马晓春老师和我,国人寄予了很大期望,尤其是我,因为更年轻。我首次进入国际大赛决赛22岁,也有信心为国争光,战胜韩国队尤其是李昌镐。
但一方面实力上火候还没到,另一方面,心态不太好,所以拿了个“六连亚”。回想起来主要是太想赢了,在很重要的胜负节点,有机会赢时却犹豫、患得患失,以致于错失良机,被翻盘。这可能也和之前太顺了有关系。回顾“六连亚”,至少有3次绝对是该胜的,都因为心态问题,最终失利。
记:但你最终战胜了李昌镐,证明了自己。
常:是,但走得很坎坷,心态很不好,几乎是“崩了”。一方面,连番失利让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有能力拿世界冠军,另一方面,周围的人从最开始的饱含希望,到后来不太抱有希望,认为战胜韩国队的重任可能需要更年轻的棋手如古力、孔杰来完成。特别是第六次亚军,2005年丰田杯1比2输给李世石那次,更是让我跌至谷底。
或许输得太多,也想开了,别人对你期望降低,压力反而少了。2005年第五届应氏杯,我心态平和,更加专注于比赛,那年拿到了应氏杯的冠军,也是我个人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之后我心态好了,比赛也越打越顺。2007年三星杯和2009年春兰杯战胜李昌镐夺冠,也是我个人的一个突破。
记:很多体育运动上,选手们都有自己的“宿敌”,既是对手也是朋友。您的宿敌是谁?李昌镐吗?
常:呃……呵呵,也可以这么说。我们棋风算同一类型,他后半盘的处理上比我更好,所以从战绩来看他确实占有比较大的优势。接触得多,性格和年龄也相近,我们私交也不错。李昌镐的弟弟李英镐和我关系也很好,他中文说得很好,加上常年住在北京,我们三个人有时也会小聚。但在国际大赛上,我们代表各自的国家出站比赛,大家都会全力以赴,争取胜利。
为中国围棋发展事业全力以赴
记:近年来您参赛频率有所下降,主要精力放在哪些事情上?
常:我对围棋有很深的情感,但从竞技角度来看,目前会比较困难,因为年轻棋手进步都非常快,实力也都很强。现在10多岁的棋手已开始参加围甲,甚至是围甲主力,更有部分出色的年轻棋手已在世界大赛上崭露头角,拿世界冠军也就是20岁左右。加上比赛节奏加快、围棋风格变化等原因,现在我参加比赛会感到力不从心。当然有机会我还会继续下棋,毕竟围棋是我一生最热爱的事业,此次参加“西南棋王赛”也是为此。
在下棋之余,一些老师和前辈也希望我在事业上能有一些转型,将精力更多地放到中国围棋的发展和提高上来。这也是在为中国围棋作出自己的贡献,只不过身份不同。作为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上为国争光如此,作为围棋发展的工作者,也是如此。2017年底,新一届中国围棋协会成立,我任副主席,以后协会在中国围棋发展上将肩负起更多的责任,我自然也会全力以赴。
这不是人工智能与围棋争胜负的年代
记:对近两年很火的“阿尔法狗”人机对战,您有什么看法?
常:2016年AlphaGo在和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的人机大战中取胜,很多人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围棋事业的发展表示很多不安。两年过去,人们的思想应该有一些转变了。在我看来,现在已不是人类棋手和人工智能争胜负的时代。在围棋这类需要大量精确计算的项目上,人工智能有人类难以企及的优势,人类与人工智能在这方面相比,差距是明显的,而且会进一步加大。
但站在围棋发展的角度,其实大可不必妖魔化人工智能,而应该深度思考如何让人工智能与围棋运动相结合,最终达到推广围棋运动,提高围棋水平的目的。围棋太难了,即使是专业运动员也很难说能够完全了解和吃透。前辈藤泽秀行老师曾说过一句话:“棋道一百,我只知七”,充分说明了围棋的博大精深。
人工智能与围棋相结合,其实好处有很多,第一,为围棋发展提供了许多不同的思路,人工智能成为一个极佳的辅助者,帮助人类去了解围棋的本质。第二,大大提高了围棋的知名度和普及度。以往围棋只在中日韩三国之间流行,通过人机大战,更多欧美国家的人对围棋产生了极大兴趣,兴起了一股西方围棋热,加快了围棋走向世界的步伐。第三,以后可以考虑将人工智能放在围棋的普及推广和教学上,这在很大程度上能解决围棋入门学习的难题。
成都对我有着特殊意义
记:对成都印象怎样?
常:非常好,每次来都很愉快,没有疏离感。成都很漂亮,既有现代都市的繁华,也有历史名城的深厚底蕴,气候也很宜人,又是名副其实的“棋城”,这里不仅有很多业余的爱好者,专业棋手也不少,而且水平很不错,比如党毅飞九段,在2017年第21届LG杯世界围棋棋王战中拿到了个人首个世界冠军,还有廖元赫等年轻棋手,都有很强的实力和潜力。
记:在成都的几场重要比赛对您来说确实很重要。
常:对,从某些角度来说,成都这座城市对我有着特殊意义。我在成都参加了很多次国际大赛,有成功也有失败,都成为我职业生涯非常重要的节点。比如2000年第四届应氏杯,头两场对战李昌镐。两场比赛,其实每一局我都有胜机,但没把握好,特别是第二局,优势很大,但最后没有处理好几步关键的棋,让李昌镐逆转取胜。除了失利的比赛,还有一场重要的世界大赛,我在成都夺冠,那就是2009年第7届春兰杯,对手也是李昌镐,最后我拿到了冠军。可以说这是我最后一次世界大赛的冠军,因此对我来说意义尤为重要。在成都我还有很多比赛,如“西南棋王赛”以及许多围甲联赛,所以每年都会来。
记:成都在围棋运动发展上您有何看法?
常:成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围棋爱好者群体,围棋的基础水平也很高。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西南棋王赛”现场我看到很多孩子都在学习围棋,证明成都的围棋潜力非常巨大。
成都的城市氛围很适合围棋发展。成都对外交流多,围棋比赛也多,生活节奏不像沿海城市那么快,不只孩子在学,很多成人也在工作之余学棋,这对围棋的普及和发展是一个很大且独特的优势。
成都悠久的城市文化对围棋运动的发展也有推动作用。围棋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越是悠久,城市居民对诸如围棋这类传统文化和体育运动认同感就越强。成都在这一点上体现得很明显。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城市对围棋事业的重视程度。据我了解,成都走在全国前列。成都2011年就由成都棋院和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筹建了成都棋艺学院,并设置了围棋方向。2014年成都棋艺学院被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授予全国首个“国家棋牌文化教育基地”称号,这也是国内唯一一个棋类全日制高职学院。
希望成都保持在围棋上的发展势头和优势,在更加高端的比赛中取得更多的突破。
手记
成都有很多别号,蓉城、锦城、芙蓉城、锦官城、天府之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成都一度被称为“棋城”,这个称号是当时棋界公认的。
那时成都民间棋风盛行,围棋、象棋风靡一时,公园里、茶馆中、路边上,常看到一对对博弈的市民,观战群众里三层外三层,脸上表情或焦急或惋惜或得意或不屑,全然是市井百态。每逢星期天晚上,成都棋院都要加班进行“挂大盘”表演,讲棋的是围棋名手孔繁章、陈安齐,象棋大师陈新全、刘剑青等人,偌大的讲解厅总是人满为患,挤不进去的市民在门口踮脚张望,丝毫不觉腿脚酸麻,直到回家才发现腿在不停“打闪闪”。
后来,成都棋事渐入低谷,业余棋界后继乏力,专业选手的战绩也难以令人满意,成都围棋队数次从全国甲级联赛降级,“棋城”称号逐渐有点名不副实。
为了重塑“棋城”辉煌,2014年,成都市体育局发布了“棋城”振兴计划,一直以来成都也多次举办各类大型棋类比赛以及全民健身棋类活动,其中“西南棋王赛”逐年扩大规模和影响力,针对广大青少年的“党报读者杯”少儿三棋擂台赛也于去年出炉。古灵益、党毅飞、廖元赫等年轻的专业棋手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获得了不俗成绩。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17届“西南棋王赛”赛场上,我采访到了常昊。常昊可谓代表了一个时代,在聂卫平、马晓春之后,他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彻底终结了日本围棋的神话,中日擂台赛上的六连胜,不仅提前为中国队锁定战局,甚至让这一比赛成为历史。韩国围棋崛起后,常昊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抗韩”主力军,虽然留下了“六连亚”的遗憾,但最终凭借坚韧不拔的性格和稳健的棋风,捧回了有“围棋奥运会”之称的应氏杯,为中国围棋今日之兴盛,留下了至关重要的章节。
今天常昊参赛频率有所下降,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围棋运动普及和水平提高的工作之中。
对成都,常昊充满了好感与回忆,“成都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他很小的时候就曾来成都学习交流,在成都他两次败于李昌镐,留下永生难忘的记忆,最终2009年春兰杯,也是在成都,他战胜李昌镐夺冠,拿到了人生中第三个世界冠军。
本报记者 吴亦铮 文/图
新闻推荐
受展会、通勤客流叠加影响,成都地铁线网客流猛增。为缓解骡马市、天府广场、火车南站的换乘压力以及1号线火车南站以南区段的客流压力,除开行大站空车、提升运力外,各重点车站还在展会期间对客运组...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