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动蓉城”月末惠民音乐会现场
“《春晓》这次表现得还不错,《阳关三叠》我们再来一次。”昨日一大早,在西三环路附近的成都乐团排练场内乐声悠扬。成都乐团副团长、乐团二胡首席演奏家王海燕与乐团的年轻人正在为3月29日即将举行的“乐动蓉城”月末惠民音乐会紧张排练着。虽然是一场常规排练,但现场大家那股认真的劲头比正式演出还较真。“别看这是一场惠民音乐会,可是我们要呈现的水平绝对是高端、专业的。”王海燕笑着拍了拍22岁打击乐手杨佳韵的肩膀,半开玩笑地说,通过3年多的月末惠民音乐会的普及提高,现在成都观众对高雅音乐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他们越来越懂音乐,耳朵可是“刁”得很的。她特别羡慕现在乐团的年轻演奏者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演奏,想不出成绩都很难。从2015年开始,成都市坚持常年固定在每月月末举行高雅音乐演出,坚持亲民票价惠民,坚持走精品路线——这一系列的新举措,不仅开启了成都文化惠民的新篇章,也培育了文化消费市场,让成都文艺演出市场进入“高雅艺术大众化消费”的新时代。
3年努力 更多观众走进高雅音乐殿堂
回忆起3年前“乐动蓉城”月末惠民音乐会刚启动那会儿演出时的情景,王海燕打开了话匣子。她说,成都乐团分为民乐团和交响乐团两个乐团。2015年成都乐团刚执行月末惠民音乐会演出时,票价也是最低20元,但演出票就是卖不出去。乐团的人只能“内部消化”,把票送给亲戚朋友来看。当时虽然每场演出上座率看似过得去,但她作为演奏者,观众的一个眼神,一次掌声就能让她感受到他们能不能听懂,感不感兴趣。“做过演员的人就清楚,如果你在台上演得眉飞色舞,台下观众不来气,这对演员来说,真的像是一拳打在棉花上,不来气啊。”心直口快的王海燕透露说,那时不仅观众参与积极性不是特别高,乐团演员的表演热情也不强。为了避免出现恶性循环,乐团开始重新选曲,调整演出节奏。不管是民乐演出,还是交响乐演出,乐团都是从入门级音乐开始,选取观众们耳熟能详的中外经典音乐作品进行演奏,由浅入深,逐步带领观众走进高雅音乐的殿堂。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普及高雅音乐,演出时,指挥或首席还会为观众进行导赏,每首演出曲目背景是什么,如何欣赏,演出时使用的乐器产生于什么年代,什么国家……通过3年多不遗余力地努力,观众的音乐鉴赏能力渐渐提高。目前,“乐动蓉城”月末惠民音乐会开始成为成都市一大音乐演出品牌,从去年开始,每月月末的演出850个席位一席难求。演出月月有惊喜,场场有亮点。下一步,“乐动蓉城”还将入驻“文创成都”APP,观众可以通过“文创成都”享受更多的文化消费补贴,激发观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
5万粉丝群演奏者找到文化自信
“你看,乐团的同事排练得好认真。因为他们知道,台下的观众都是懂音乐的人。现在每次演出场场爆满,观众掌声不断。每次不返场演出3—4首曲子,观众说什么也不准我们退场。演奏者通过观众的肯定与尊重也找到了文化的自信。”王海燕喜滋滋地说,作为乐团的一员,她深切地感受到通过月末惠民音乐会以及其他演出的培育,成都高雅音乐的氛围越来越浓郁。演员舞台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多,商业演出的邀请越来越频繁,他们现在越来越忙了,越忙越有干劲。
值得关注的是,这两年,每场演出场场爆满的同时,观众群也越来越庞大,据统计,成都乐团的粉丝达到了5万人以上。其中不仅有全域成都的观众,重庆、绵阳、德阳、眉山等地也有成都乐团的铁杆粉丝。除了月末惠民音乐会,去年成都市还推出了“荟萃蓉城”精品剧目展演季,近70部通过政府采购入围的优秀剧目直接采取最高80%的票价补贴,市民实名制购票可直接享受政府补贴后的票价。文化惠民演出市场的培育,让成都市民的文化消费习惯已经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获取”。
旁白
“我是通过成都朋友的微信朋友圈知道成都有“乐动蓉城”月末惠民音乐会的。本来是逛了太古里,顺便带孩子去听场音乐会的。没有想到,这音乐会成了我们每月到成都的重要理由。”来自德阳的黄丽女士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以前是带孩子来逛成都的太古里,玩华侨城游乐场,现在他们全家每月都会来听场音乐会,感受文化的魅力。成都的博物馆也是他们周末成都游的重要选择。“其实成都文化大餐太多了,真正去体验了后才发现逛商场买买买根本不过瘾。到博物馆看一场艺术展,到音乐厅欣赏一场音乐会,才不枉此行。”
行业开门红
文化服务浓厚了城市文化氛围 提升市民幸福感
今年成都市文化服务实现了“开门红”。从2月15日至2月21日春节期间,市直属博物馆共迎来了150万人次的游览。其中,成都博物馆共接待观众8.1万人次;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共接待观众70.7万人次,较去年同期上升15.5%;总收入1610.3万元,较去年同期上升9.04%;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共接待观众37万人次(博物馆区18万余人次,浣花溪公园19万余人次),较去年同期上升68%;门票收入366.45万元,产业收入76万元;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共接待观众25.9万人次;门票收入约429万,文创收入约41.46万元;成都永陵博物馆共接待观众0.4万余人次,较去年同期上升55%;门票收入约1.72万元。
为进一步引导全市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倾力打造“文创成都”APP 。“文创成都”APP于1月30日正式上线,通过“互联网+文化”这一创新模式,将发放文化惠民消费券(卡)或直接补贴商家等方式,变为“消费+补贴”线上支付实时完成的新途径,市民注册该APP后,可在指定文化消费示范商户消费时获取奖励积分,用于再次消费抵扣现金。此举将让市民的消费选择更具自主性,从而激发消费热情。2018年,预计将直接拉动相关文化消费达1100万元。据了解,目前已有包括剧目展演、图书、电影、文创产品、文博景区门票在内的5大类100余个试点商家作为示范商户入驻“文创成都”APP,线上销售文化类商品达300余种。截至2018年3月20日,“文创成都”注册用户25680人,实名认证用户21728人,认证率为84.6%,积分赠送为42万分,积分消耗为34.4万分,拉动全市总消费金额约360万元。
“成都在文化服务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在全国的前列,在全国都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四川大学文化产业中心研究室主任蔡尚伟认为,近年来,成都的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风生水起,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文化服务浓厚了城市的文化氛围,对提升市民幸福感起到了添砖加瓦的作用。“作为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创是提供文化供给,繁荣市民文化生活,增加市民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渠道。”蔡尚伟告诉记者,成都提出通过5年努力,全面实现全国重要的文创中心功能。成都的文创产业发展在未来有很大的空间,这一目标令人振奋,对成都市民来说也是重大利好。
他建议道,面向未来,成都文创还有很多路要走,要进一步夯实成都文创发展的政策体系,产业基础,重点进行市场主体的培育和人才的培养。城市的总体意志要进一步提高对文创发展的重视程度,真抓实干,真正地用创新创业的精神,做一次成都文创的二次创业,实现成都文创的升级版、国际版。他说,成都文创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的倡议,在“一带一路”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全球语境下,发出更大的声音。他进一步建议道,成都的文创发展应该进一步增强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旅游、文化与体育等方面的融合;增强城市与乡村文化的融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文化的总体格局,同时实现校地融合发展,在短期内实现在蓉资源的最佳整合,产生一种爆发力。
发展路线图
成都文创蓝图 值得期待
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成都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园区化、楼宇化为载体,以重大产业项目为带动,以骨干企业为支撑,影视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演艺娱乐、文学与艺术品原创、动漫游戏和出版发行等行业加快发展的文创产业新格局,现代文创产业体系初步建立。“成都市文创的蓝图已经打开,未来值得期待。”该负责人介绍说,接下来成都市将积极推动出台《成都市关于大力推动创意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成都市关于推动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行动计划》《成都市文创聚集区发展规划》《成都市大型文化设施规划(2018-2022)》等政策措施;全面启动建设天府文化核心展示区、文商旅融合的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国际交往核心区、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区示范区。在文化创意区方面,该负责人说,成都市将重点统筹推进红星路文化创意集聚区(成都国家广告产业园)、人民南路文创金融集聚区等27个创意产业功能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创意产业全面融合发展,提升文化旅游体验、优化古镇旅游和美食体验、创新田园和民宿体验、发展体育竞技和康养休闲旅游体验。
该负责人透露,为推进音乐之都建设,全力推进音乐产业发展,2018年成都市将推动规模50亿元的成都音乐产业基金正式运行,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把音乐产业做大做强。成都市还将继续办好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成都创意设计周、国际熊猫灯会、成都大庙会等大型文创品牌节会,搭建天府文化遗产资源数字文创综合应用服务系统等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文创产业发展平台。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成都市还将积极培育IP创意经济应用,探索创新本地原创IP和国内外原创IP权属落地成都的机制;围绕三国文化、大熊猫文化等天府文化资源,打造天府文化IP彗星群,推动产业链完善和衍生品开发;同时,还将推动成都文化艺术中心、金沙演艺综合体、成都考古及遗产保护中心、张大千先生八德园、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大剧院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项目的建设工作。本报记者 王嘉 文/图
新闻推荐
糖酒会开幕当天,展会现场人潮涌动摄影记者王红强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从成都市交管局获悉,为确保本届糖酒会的顺利进行,成都交警全力做好展会期间交通安全保障工作,每天投入警力600余名,保障“西博城...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