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背景
新学期已经开始一周多了,孩子们又开始了新的校园生活,有的孩子特别开心,因为“逃脱”了家长的管束,又可以和学校小伙伴呆在一起了;有的孩子很苦恼,因为还不太适应开学的节奏,早上起床慢吞吞,做作业也慢吞吞,这招到了家长、老师们的催促。在生活中,经常有类似情况发生:大人不停地追问不开心的孩子到底怎么了;孩子做事慢了一点儿,爸妈便不停地催;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钢琴都要到八级了,自己的孩子还刚起步,着急得不行……我们看到,家长、老师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很着急,那么,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怎么说。
娃娃们说
你们别着急,我们慢慢来
贝贝(小学六年级学生):我妈就是一个急性子,急得不得了。有时候我哪怕觉得她说的是对的,但是她那个急性子一上来,就让我很不能接受。因为她不管让我做个啥事儿,都要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我做不到啊!反正我觉得我妈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愿意等我的,哪怕我快要上初中了,但我始终觉得我成长的速度跟不上我妈催促的速度。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嘛,网上前几年不是有个说法叫做你妈觉得你冷么,我妈就是这种典型。其实我也大了,冷不冷我自己也晓得啊,但是每年秋天的时候,她老是喜欢催着逼着我穿秋裤,真的很恼火。我真的不冷,我也给她说过无数次了,她总是会说,你个小孩子晓得啥,妈妈我都穿了,你也快点穿起,免得到时候冷到了多的事儿都搞出来了。哎,她总是喜欢以她的体质来衡量我的,她觉得她冷了,我也应该要穿。我晓得她的本意也是为了我好,这个我也能理解。但是我真的不冷啊,说多了她又要说我小娃娃不懂事。我就觉得在我妈那儿做啥事儿都急匆匆的,也不太容易接受我的意见,始终还觉得我小。我也想快点长大啊,但又不是她催我就能办到的。
华子(小学五年级学生):我有时候觉得我爸妈是太过于在乎我的感受了。比如有时候只是今天下雨了,而我喜欢太阳,所以在下雨天我就没有像出太阳的时候那么开心,其实这本来也就不是一个什么事儿,然后他们总喜欢不停地追问我到底咋个了,为啥子不开心。可是真的没得啥子啊,他们就觉得我一定有啥子,非要问出个所以然来,有时候真的搞得我哭笑不得。我晓得他们是在乎我啊,但是我也觉得人有时候不开心也很正常嘛,而且过一会儿就好了啊,我真的不太懂他们在慌啥子。是不是他们大人的想法和我们的想法真的很不一样啊?搞不懂,但是也没办法,毕竟我晓得他们做的一切都是因为爱我的嘛。
静儿(小学五年级学生):我家里倒还好,爸爸妈妈对我还是算蛮有耐心的,很多事情也是有商有量地来,也经常会听我的意见,虽然有时候也要催促我,但确实也是我自己有时候太磨蹭了点,总体来看,他们更多的是给我自己留空间。像我周边有很多同学都在报兴趣班学钢琴、学跳舞这些,我就一样都没学,因为我不太喜欢,所以他们一直也很尊重我的意见,更多的是让我自己发挥。
比如说我对做陶器比较感兴趣,有时候就会去那种陶艺兴趣班去体验一下,但是也不是每周都要去的那种,而是有了想法才会去,跟那边的师父们相处也很愉快。我爸妈也有很多同事的娃娃跟我同龄,他们也大都晓得我没有像他们的娃娃上完这个兴趣班接着又去上下一个,于是经常催促我爸妈送我去上兴趣班,说啥不要让我输在起跑线上,就经常会有一种那些叔叔阿姨他们比我爸妈还着急的感觉,我也觉得很搞笑,因为用我爸爸的话来说就是,不一定别人家的娃娃要做啥子就非得让我也做啥子。我爸妈都说童年也就那么几年,他们不想催促我,要等我按照自己的方式慢慢长大。
家长也烦恼
道理懂,但控制不住要催
刚刚爸爸:我娃娃在上五年级之前,一直数学都不怎么好。其实也不叫数学不好,别人能做的题他也能做,只是可能时间要长点。我觉得都还好,因为每个娃娃的发育和适应能力不一样,他又没掉队,只是反应要慢一点而已。但是我老婆就不晓得为啥子着急得不得了,就觉得娃娃不够聪明,三天两头地带娃娃看医生查智力、找课外辅导班补数学,把自己搞得很痛苦,把娃娃也折腾得够呛。
我给我老婆说没那个必要,他只是发育的有点晚,等读高年级了就好了。嘿,哪晓得结果还遭我老婆骂了一顿,说啥子我一天到黑就晓得上班,不晓得关心家头,不晓得关心娃娃,我只有不开腔了噻,看她那么着急,我都跟着急了,以为娃娃真的是智力有问题。不过现在娃娃上了五年级了,可能发育到位也开窍了,这学期数学一下子就上去了。成长是一个过程,我有时候就觉得我老婆太操之过急了点,今天种下种子,明天就要想收获一个西瓜,咋个可能嘛,都需要时间噻。
蓉儿妈妈:这个问题我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因为我的教训太深刻了。到我们这个年纪了,有时候姊妹伙一起耍,难免会说到起娃儿。而我们几个耍得好的娃儿年纪又差不多大。女人嘛,难免有点虚荣,喜欢攀比,有时候也要比哈娃娃,哪晓得这一比就整遭了,真的要不得,还是顺其自然的好。我们娃儿下学期就要上初中了,她啷个去上学是个麻烦事儿。我有个姊妹伙的娃娃比我们大一岁,她说的她娃儿在四年级的时候就学会骑自行车了,现在上初中都是骑自行车去上学,因为隔得不是很远,又有专门的自行车道,方便又安全。我当时听了就在想,她娃儿可以,那我娃儿还不是可以啊。然后这个寒假嘛,我就想让她把自行车学会。可能她平衡感不太好,老是骑不好,我又想到还有半年就要上初中了,不抓紧学好啷个得行嘛,就一个劲儿地催她,让她向我姊妹伙的那个娃儿学习。我女儿本来也比较要强,我催她,她也着急不服输使劲学车。结果有一天就突然刹车没刹住,绊来滚出去了,把膝盖整得个稀烂,腿上缝了一两针,搞得今年子大家这个年都没有过好。
哎,怪哪个嘛,还不是怪我啊,我都不晓得我当初在慌个啥子,寒假学不好还有暑假的嘛,暑假都学不好嘛,还可以坐公交车的嘛。现在好了,腿上要永远给她留一个疤了,虽然很小,但还是有的嘛。我女儿倒还乖,说不怪我,说这是一个成长的记忆。我也算是吸取教训了,成长这个东西还真的是要慢慢来,催不得,催了就真的像我这样,揠苗助长了。
老师的话
成长是缓慢的 大家都要多点耐心
成都市土桥小学某老师:不晓得是不是因为现在生活节奏变快了,我发现我们班上很多娃娃的家长总是喜欢在孩子身上付出后,强烈需要马上得到回报。就比如说,可能有个娃娃成绩一直处于中等水平,然后家长花大价钱给他报了补习班学习,第二次考试的结果还是不太理想。这个时候他们总是会火急火燎地跑来找我,就说他们已经如何如何努力了,但是娃娃的成绩还是得不到提升,是不是娃娃在学校不乖不认真听课了啊,是不是该收拾一下了什么的。
其实我觉得完全没得必要,他们现在智力、能力这些都差不多,偶尔几分的差距真的不算问题,我就觉得压根不是孩子智力、能力的差距,只是细心与否的问题,也不会对以后产生多么多么不利的影响,所以真的没有必要太着急了。孩子成绩的变化是很直观的,但这并不代表娃娃们考高分就是唯一的取向。比起能够背1000首唐诗宋词、数学考试能得满分,我觉得培养一个娃娃的审美能力、好奇心更重要,因为这些都对娃娃以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有很重要的影响。但这些“软实力”的培养过程又是缓慢的,并不能立竿见影,它需要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慢慢形成,所以我认为家长和老师都应对娃娃们的成长多保持一点耐心。顾白芷/文
专家视角
家长们要学会等待
◎叶壮(心理学培训师)
在心理学上,有个词语叫做“延迟满足”,这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它的发展是个体完成各种任务、协调人际关系、成功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这原本是用于分析幼儿成长的术语,但也同样适用于成年人,尤其是对于家长来说,理解延迟满足,学会等待孩子成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都慌得不行,养育孩子没有掌握节奏,中国最普遍的养育问题,就是家长们的等不急。比如,我看到大量的家长会要求孩子在悲伤、愤怒、消沉的时候立刻终止,其实家长的这些做法,对于孩子情商的培养是具有很大负面效果的。这会让孩子失去与自身情绪好好相处的机会,对于情绪体验的压抑与被动的快速转化也会降低孩子处理自身负面情绪的能力。
此外,家长过度主动、过度干预孩子的生活,很多孩子其实很难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掌握自己的生活节奏。而这也会导致孩子的独立性严重缺失,对于生活的主动掌控能力一直没有机会得到培养。所以,学会等待,让孩子慢慢长大,是家长们的一堂“必修课”。
(根据资料整理)
新闻推荐
电影《古墓丽影:源起之战》3月8日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举行精彩片段四城点映,邀得媒体、粉丝及玩家抢先一睹劳拉魅力。当天316名COSER齐聚北京点映现场,创下一项全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多人...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