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市民游客在成都博物馆外排起了长龙
在博物馆里过春节,已成为越来越多成都市民的选择。今年春节假期,除了大年三十和初一闭馆,自大年初二开馆起,成都博物馆外每天都排起长队。昨日是春节大假最后一天,记者昨日下午在成都博物馆外,见到了等候入馆参观的长队。据了解,大年初二至初六,总计近10万人次进馆参观,平均每天近2万,比平时增加了一倍多。记者昨日现场采访了排队观展的市民,听他们讲述自己泡在博物馆里的春节假期。
全家来排队 看展攻略准备好
昨日下午2点,记者来到成都博物馆,远远就看到排队等待进馆的队伍,已从博物馆门口延伸到了地铁口,队伍里有市民乐观地表示,前几天排队的人更多。
进入馆内记者发现,游客大多以家庭参观的观众为主,一家人偕老带小而来,甚至还有坐在婴儿车里的孩子。“关注微信公众号,点语音讲解就可以听了哈。博物馆有WiFi,连上就能用。”刚进馆,记者就被大厅里正学习如何使用语音讲解的一家子吸引住了。市民苏怀向记者介绍起到成博看展的家人,“父母、妻子、女儿、侄女,一共6人。来成博还是上大学的女儿提议的呢。”
苏怀的女儿苏柯星告诉记者,这次想趁着爷爷奶奶和妹妹来成都过年,带他们来看看,给他们介绍成都的历史文化。她还早早准备了看展攻略:先看妹妹喜欢的阿富汗古代珍宝展,然后去二三四楼的常设展厅,再从楼上下到负一楼,把博物馆的展厅都逛一遍。
拍照不停歇 把文化带回家
博物馆内,人气最高的莫过于阿富汗古代珍宝展。等待许久,市民吴桐终于等到一个给黄金王冠拍照的好位置。在成都从事造型培训的吴桐介绍说,“黄金王冠真是让人过目难忘,还有不同宝石与黄金组合的首饰,对造型很有启发。”而同行的朋友田雪娇则对《锦行天下:中国织锦文化展》情有独钟。“难以想象,这些时尚美丽的纹饰图案是古人的杰作!我是做平面设计的,刚刚拍了不少图片,希望在自己的设计中,也能将传统文化融合进来。”
负一楼的《吴一峰艺术文献展》展厅内,来来往往的观众除了贴近画框品味画作,不少人还用手机拍下细细欣赏。这其中,有一名观众格外细致,就连长达17米的《岷江胜概》画卷,也一部分一部分地全部拍下来。十几次埋头抬头才拍完照的市民曾石向记者介绍说,自己和吴一峰曾有一段师徒情缘。“上世纪80年代,吴老师曾与成都几位画家一起培训过年轻人,那时候我才十五六岁,非常荣幸成为其中的一名学生。”曾石告诉记者:“展出的好多画作都是我不曾见过的,非常难得。今天已不是我春节期间第一次来了,专门一幅幅地拍下来。多看看吴老师的画作,仔细观摩,就像老师一直在指点我一样。”
采访结束后,记者走出博物馆,看见长长的队伍正缓缓地向前移动。博物馆里过春节,正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幸福选项之一。本报记者 李雪艳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过去,我们都是在电视机前看春晚,我们有这么多的民间文化团队,何不把这支队伍拉起来,办一场自己的群众春晚呢?” 群众春晚 “百花”争香 一场完全由群众自发编演的
身着传统服饰,“演员”们倾情表演。“离最后的展演还有几天,大家都铆足了劲加紧排练,一定以最好的姿态出现在群众春晚的舞台上。”2月19日,大年初四,在成华区图书馆旁的一间练习室里,一支老年群众文化...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