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
仰望成都历史文化的天空,李白、杜甫、苏轼、陆游、陈子昂……颗颗都是那样光芒耀眼!《成都书》写出了一个城市的文化性格和心灵史,张中信引领我们穿越千年曲径通幽的文化长廊,叩开历史之门,那些越走越远的文化巨人与我们温暖地相遇了。
张中信以写乡土题材见长,他的灵魂始终萦绕在大巴山回家的山路上。来到成都这座城市十年后,他的情感终于回眸,浸润在成都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氛围里。在本书的写作中,张中信的灵魂与先贤对接,在精神的一次次契合中,沛然出一种荡气回肠的人文情怀。这些历史文化人物虽然都是独立成篇,我们读完以后却总觉得有一团氤氲的气息笼罩着,有一个文脉场在呼吸跳跃。这个气息就是一种从家到国、由个体到群体、由片段到天下苍生的宏观精神场域。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体系在中国历史文人名人的抱负中活脱脱的再现。在当下,人们似乎很少再去拾取这些岁月的浪花,但这个精神价值体系却始终蕴含在成都平原沉甸甸的历史里。可以这样说,张中信的历史文化散文篇篇浸透了中国文化的凄风苦雨和中国文人的集体痛感,这不仅是成都历史舞台上文化人的性格,也当然点中了自屈原以来几千年中国文人固有的“穴位”。
无论一个大诗人、大作家,或一种大的文化现象的出现,无不是一个巨大的精神现象。张中信的《成都书》主调是凭借影响成都的决定着历史文化人物跌宕起伏的人生命运,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文化的历史走向和文人的人格构成。文化是充满活力的生命基因,一个地域的风骨与品质。当这种源远流长的人文传统投影在成都这片土地上,就形成了成都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认同。张中信苦苦探寻的文化现象,实际上也代表了他的精神向度。我们从他的文章中可以观照到“文以化成”的朴素、温暖、敦厚的生命情怀。不妨这样说,张中信的历史文化散文是中国文人的命运在成都平原的一个走向!是灿烂的星辰在生命个体的辉映!是历史的涛声拍打心岸的回响!张中信曾在四川的一个地方从政,但他却在仕途看好时主动离开,到锦官城做了个休闲文人。因为,他无法摆脱中国文人的基因遗传,所以他在写作状态上,始终在寻找着这样一种文化现场,寻找一种横亘千年的文化人格!
《成都书》或如天马行空、大气游鸿,或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忽而委婉,忽而热情地叙述着历史人物们鲜为人知的掌故、轶闻、趣事、传说、故事以及成都的风土人情、审美场景。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有助于思想的敏捷,想象的翱翔,作品内容的深厚和境界的开拓,历史文化名人思想和情怀的展现。如在《长安不见使人愁》一文中,作者思接千载,天马行空的联想,举重若轻地把文史等多方面的知识积累融入了感性的叙述中,写出了李白的文化性格,也写出了唐文化兴盛的风起云涌,成为他恰如其分地阐释构成成都文明底蕴的生动、形象的材料。其他如《细雨骑驴入剑门》中的陆游、《前不见古人》中的陈子昂,《万里桥边女校书》的女诗人薛涛,都注意运笔的轻重浓淡,抑扬张驰,笔下波光流溢。张中信始终在追求一种情理合一的雅致语言,语言在抒情中融注着历史理性,在历史叙述中也透露着生命哲理。这种语言不是他乡土题材的那种水一样的清澈,而是一种潮一样的愤激和诗意,生命的体验和感悟开始在一种哲理的词语中栖身。这应该是他历史文化散文创作的独特手法和别样风格。
散文和新古体诗两卷《成都书》,既有理性叙述也有诗意审美,相互映照,熠熠生辉。从一个更高的文化层面,以虔诚于历史的眼光对成都予以新颖的解读,立体的、全方位的向世人展现成都历史文化的神韵风采,更是对弘扬巴蜀文明和发展天府文化的美丽贡献。《成都书》作者:张中信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新闻推荐
传统书画让“群主”乐此不疲传统书画让“群主”乐此不疲我们家有两个微信群,一个群的群主是我爸,群众是我们三姊妹。另一个群的群主是我妈,群众也是我们三姊妹。爸的群,讲诗书画,阳春白雪,提升精神文明...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