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都江堰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新闻 > 正文

医者仁心 坚守一线 老专家20年如一日 服务社区患儿

来源:成都日报 2018-01-23 04:48   https://www.yybnet.net/

孙道棣

孙婆婆给每个患儿看病都很仔细

七八十岁本是颐养天年的年纪。然而,近日,金色岁月的栏目读者来电称,东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位年近八旬的孙道棣医生,风雨无阻坚持上班,没有节假日,春节无休,“孙婆婆不仅医术高明,对患儿更是和蔼可亲,是一位医德高尚的老专家。我们东光有孩子的居民个个都认识她,希望栏目组好好报道报道。”

得到患者认可的孙道棣医生是怎样的一位医生?1月17日,带着几分期许,记者来到东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和蔼可亲 收获许多“铁杆粉丝”

“妹妹,让婆婆看一下哈,张开嘴巴”“弟弟,肚肚还痛不痛?”“家长,我把药给你开了,孩子回去继续呕吐,你再来取药,不吐就算了。”不敢打扰,记者站在诊室外面等待,只见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慈眉善目的老太太耐心仔细地为每一位患儿诊断。专业、仁心、细心是孙医生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这位孙医生可好了,真是非常好!非常好!”此时,诊室外左右两边还坐满了抱着孩子待诊的家长。谈起孙婆婆,候诊的苗先生连用了两个“非常好”。苗先生家住一环路南四段,又带着6岁多的龙凤胎孙儿孙女来看病。自从3年前,朋友介绍到孙婆婆这儿治疗以来,这对龙凤胎再也没有找过其他大夫。苗先生说,孙儿孙女在这儿看病的次数不是八次十次,是多得记不清楚,“从未见到孙婆婆不耐烦的时候,即使相同问题问几次,孙医生都会耐心地解释,直到家长一清二楚。”

“我们开玩笑说,希望孙婆婆能活200岁。”候诊的李女士也说,孙医生非常和蔼可亲,她的女儿生病了,都主动嚷着去找孙婆婆。李女士还说,孙医生一视同仁对待每一位患者,仔细询问症状,询问服用过哪些药,家中有什么药,根据需要再合理补给,有时候根本不开药,从不乱开药、多开药,“我们都担心,哪一天孙婆婆退休了,到哪儿找这么好的医生给娃儿看病哟。”

医者仁心

二十载奋战在社区一线岗位

即将79岁的孙医生,是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退休的儿科主任医师。退休前夕,市一医院对口帮扶社区卫生,孙医生主动请缨支援东光社区。本来孙医生在社区待两个月就可以回去,东光社区有很多人是从市中心拆迁过来的,他们看见孙医生来了,个个都来找她看病。“我走了,周围的孩子求医就要东奔西走。不少大医院的专家又不上普通门诊,因放心不下那些小患者,我就留在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孙道棣说,后来成都郊县的很多患者都闻讯而至,更无法离开。

“大家认为我很好,主要是我坚持一视同仁对待每一位患者。”孙医生说,在她的眼中只有患者,没有贫富、老幼之分,找她看病是因为大家相信她,她要对得起那份信任。孙医生认为,患者需要帮助才找医生,医生有义务将每个症状看清楚,每个禁忌问清楚,每一句话解释清楚,“小孩生病畏惧吃药打针,家长非常担忧,态度亲切缓解孩子的恐惧,沟通清楚可以安抚家属情绪,让人放心。”

尽管医院只安排孙医生上班半天,但是患者多,孙医生上班几乎就是大半天。“一般都是下午三四点吃午饭。”直到下午2点半,依旧有家长来咨询能否挂号。“来都来了,不给娃儿们看看,我回家也坐立不安,还不如踏踏实实看完,大家都放心。”孙医生说,一天只看50多位病人,算少的了,上个月每天都70多位患者。

自从1998年来到东光社区,一直是这样的工作态度和工作量。20年来,孙医生几乎是风雨无阻挤公交上班,从无节假日可言,包括春节。令人欣慰地是,最近市一医院派来一位做儿保的副主任医师,每周日代班一天,才使孙医生有机会稍作调整。可有谁知道,孙医生本人也是一名冠心病患者。

忧心忡忡

坚守岗位静盼儿科后继之人

在三甲医院,挂孙医生这样的专家号需要几十元,在社区这里挂号7元。实习医生告诉记者,社区工作收入低,而孙医生还经常往外掏钱,患者没有钱了,她二话不说马上掏钱垫付。孙医生立即“辩解”道,“不是的哈,人家只是一时没有带够,过后又全部还给了我。”记者了解到,曾有一名四川师范大学的女生,喉咙化脓需要输液治疗。当时,姑娘身上只有30元现金。孙医生只让孩子留了10元的车费,交了20元现金,其余的200多元治疗费她全部垫上。去年,那名女生从北京到成都出差,提着水果来看望孙医生。孙医生早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举手之劳无需挂齿,更不用说记在心上。”

前来就诊的大部分孩子,孙医生都能叫出名字,看着小孩一天一天健康成长,她作为医生感到欣慰。然而,家人、朋友都多次劝孙医退颐养天年,可她放心不下孩子们,始终不忍离开。“儿科后继无人令人担忧。”孙医生说,儿科就是“哑科”,儿科工作量大、待遇不高,而且面对的是青少年群体,诊断难度较大,像婴幼儿患病就只能通过其父母来了解病情,导致愿意学习儿科医学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据患者介绍,经常听到孙婆婆引导八九岁的小患者学儿科,“妹妹努力读书,长大了考医科大学主攻儿科,像孙婆婆一样哈。”

“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希望医院能尽快找到一个专业的儿科医生来接手我的工作,不然我真不放心离开。”孙医生说,社区待遇较低,有能力的医生更不愿意到此工作。两年前,她已请示院方,寻觅一位儿科医生,至今未果。老人表示,只要身体能够坚持,她会一直待在这里,直到医院找到合适的接班人,“我带一段时间,将其“扶持上路”,再放心退休。”本报记者 邓婧 文/图

新闻推荐

中国经济年报背后的趋势性变化

□盛刚■2017年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好”不仅在于经济增长率和其他数据的靓丽,更在于其变化的趋势,即向着提升质量的方向变化2017年,中国经济交出一份“有颜值又有气质”的成绩单:GDP实际...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医者仁心 坚守一线 老专家20年如一日 服务社区患儿)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