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博馆长李明斌自荐: 李明斌
“寻找天府十大文化地标”引发各界热议
1月19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寻找天府十大文化地标”评选活动火热启动,“文坛豹子头”蒋蓝、四川当代著名辞赋家何开四、著名诗人梁平纷纷发表观点,推荐自己心目中的文化地标。
正如何开四所言,天府文化地标首推天府广场文化集群,坐落于天府广场西侧的成都博物馆新馆正是其中之一。开馆一年多以来,先后用故宫乾隆展、敦煌·丝路特展、法国现当代艺术展等高水平展览,搅动了成都市民的看展热情,馆藏文物和精品展览也承载了关于历史和文化的城市记忆。
得知“寻找天府十大文化地标”活动线上线下十分闹热,成都博物馆馆长李明斌大方自荐:“成都博物馆既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更是市民的精神家庙。这绝对不是出于本位主义,我天天在这里工作,和文物、观众两方面打交道,对此感触很深。”
串联起成都4500年历史文化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诗仙李白笔下充满诗意的成都,到底有多少年的文明史呢?成都博物馆的常设展——花重锦官城,开篇就给出了答案。
在此之前,一提起成都的古代文明史,大多数研究著作和宣传资料都认可成都2300年的建城史,而参与了相关考古发掘工作的李明斌笑言,其实最新的考古研究表明,成都不仅是一座有着4500多年城市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都城之一。从宝墩古城到金沙遗址,在先秦时期先后有五代古蜀王在成都建立都城,创造了灿烂的宝墩文明、三星堆文明和金沙文明。
这一研究新成果,被成博工作者转换成都博物馆语言的表达。走进成博二楼的“先秦时期的成都”展厅,营盘山遗址、桂圆桥遗址出土的古蜀先民使用过的生活用具,这些陶器充分表明,早在4500年以前,先民从成都周边的山地走出,来到成都落脚并修筑古城,创造了灿烂的宝墩文化。
有趣的是,这样直观的展陈设计,让不少观众十分惊叹,他们在留言簿上点赞直言“长知识”。“原来大家都误以为成都地理位置偏远,远离中原政治文化中心,实际并非如初,成都远古文明在中华文明史上拥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这一重大发现放在成都通史展的开篇之作,提升了市民的文化自信。”李明斌说。
在李明斌看来,如果说成都博物馆是天府之国的文化地标,那么这个成都通史展就是其中最核心的展览,它将成都4500年文明史串珠成线,把成都历史上辉煌的文化现象、历史人物做了精彩的表述,让老成都人找到了精神家庙,也让外地游客对成都赞不绝口。
成博是400万观众的文化选择
位于天府广场一隅的成博新馆,无论是优越的地理位置,1.4万平米的总展陈面积,还是轮番上演的临展、特展,都吸引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每逢佳节看展览”成为市民的一种时髦的生活方式。
统计数据显示,自2016年6月11日开馆以来,超过400万人次走进成博“打卡”,用精彩的看展照片刷屏朋友圈。无论是《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影舞万象·偶戏大千——中国皮影木偶展》等常设展,还是张大千特展、故宫乾隆特展、法国现当代艺术展等临展,都吸引市民扶老携幼排队看展览。特别是仅“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就圈粉108万,既满足了观众的文化需求,也让成都市民的看展热情空前高涨。
采访过程中,李明斌提及最多的一个词语是“情感地标”。在他看来,成博不仅是城市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地标性建筑,更承载了市民和游客的情感归属,用连绵不断的特展和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得到400多万观众的认可。他开玩笑说:“现在我认识的朋友中,如果谁还没来过成都博物馆,他都不好意思给我打交道。”
作为成都博物馆的馆长,李明斌每周一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翻阅观众留言簿,查看网友在自媒体平台上的点评。众多留言之中,既有上了年纪的观众对成都4500年文明史的惊奇,也有小学生对社教活动的体验感,还有些专业的“铁粉”在展陈设计、指示牌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这些留言成为博物馆工作者不断改进的动力。
“博物馆既要回望过去,也要展望未来。新年来临,成博将用阿富汗古代珍宝展、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文化生活展等重磅展览作为赠送给市民的文化大礼包。另外,成博也要逐渐提高科研队伍建设,用出版图录、文集、专著的方式丰富大家对展览的理解,深度研发出一些有成都元素和成博特色的文创产品。”李明斌用一句话为成博参评天府文化地标活动打call:“成博既是成都市的文化地标,也是成都人的精神家庙。”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曾洁实习生张晓雨
新闻推荐
今日起 尾号限行扩大至绕城以内正式实施 目前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限行时间延长至06:00~22:00
2017年12月19日,成都交警发布《关于调整汽车尾号限行区域的通告》,按规定,2018年1月22日起成都市限行区域由二三环之间的所有道路调整为绕城高速(不含)以内所有道路,限行时间为工作日7:30~20:00。与此同...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