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速小、静风频率高、大气层结稳定、逆温频率高、湿度大等是成都独特的气象条件,而这些也是发生严重空气污染的潜在先天因素。
那么在大气污染防治“阻击战”中,“逆温层”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又对成都市冬季天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近日,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对逆温层进行了解释和分析。众所周知,霾是大量细微的颗粒物均匀地浮游在空中,这些微小颗粒物尺寸大多数小于1微米,肉眼不可见,它们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这些悬浮的细小颗粒物本来在各处漫无目的地飘摇散落,是一股力量将它们召唤聚集,终成四面“霾”伏之势,这就是雾霾的帮凶——逆温层。它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使城市上空出现了高空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
“逆温层是一种气象现象。”市气象台台长陈洪表示,正常情况下,距离地面越近,大气温度越高;距离地面越远,大气温度越低。然而在一定特殊条件下,越往上走大气温度反而越高,高于近地面大气温度,这就叫逆温层。“在正常情况下,大气温度上冷下热,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这就形成了垂直方向的空气对流混合,有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但如果出现逆温层现象,空气上热下冷,空气对流就不会发生,空气中的水汽和颗粒物越积越多,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就容易形成雾或霾。”
他介绍,逆温层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四种。盆地地形是其中之一,“冷空气进入盆地后,盆地周边气温上升得更快,相应地,盆地上空的空气气温也会上升,形成逆温。”暖平流也会促生逆温。“周边有温暖的气流过来,覆盖在盆地上空,也会形成逆温。”
同时,高压环流也会导致逆温。他继续解释道,高压系统中,空气会下沉。下沉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气温会比近地面的高,逆温形成。此外,地面逆辐射也会形成逆温。晚上地面向外辐射热量,近地面的空气随着地面温度下降而降温,远离地面的空气吸收热量后气温上升,形成逆温。
“国内其他城市,很少有地方像成都地区占齐了这四种要素的。”陈洪说,正是因为逆温现象比较明显,成都地区雾霾发生的可能性也自然要大得多了,在先天条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每个人的努力便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成都市大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可圈可点——从更直观的PM10、PM2.5变化趋势来讲,2013年至2016年的空气质量指数中,空气质量为优良的天数,是逐年上涨的。PM2.5浓度、PM10浓度、重污染天数在近年来均持续下降。4年来,重污染天数从62天下降到13天,下降幅度接近80%。在今冬首个重污染天气阻击战中,在全市市民积极参与主动减排、各部门联动执行预案内容,以及冷空气的作用下,首场重污染天气阻击战也取得成效。
“尽管有“先天不足”的难点在,但在“治霾十条”和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等一系列科学治理路子的指导下,加之全市人民和企业的积极加入,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蓝天保卫战”,让成都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常斐图片由市环保局提供
新闻推荐
云南财经大学用手机软件督促大一大二学生跑步 成都商报记者实地探访—— “治懒”效果好,也有人4元请“代跑”
学生昨日在校内晨跑位于昆明的云南财经大学乍看上去和别的高校并没有两样,但如果仔细观察,就能发现这里常常会有学生拨弄一番手机,然后突然就奔跑了起来,在云财校内的汇通大道、博远路、致远路上...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