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晚报评论员
成都是最适宜新经济成长的城市,高效的政务环境,正是成都首要的突出优势。
发展新经济成都态度坚决,力度巨大。成都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体制机制,创造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今年7月提出设立成都市新经济发展推进工作机构,9月召开新经济企业座谈会,很快又率先正式设立新经济发展委员会,负责统筹推进新经济发展,11月召开全市新经济发展大会,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思路。服务思路也发生改变,“企业才是市场的主体,企业需要什么菜,政府就配什么菜。”对接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成都“放管服”改革不断升级,今年5月起取消各类证明298项,仅保留15项,倒逼政府部门工作由“避难思维”向“负责思维”转变,努力创造宽松环境,被授予“法治政府建设典范城市”称号。全面推行“多证合一”,放宽新兴行业企业登记条件,优化审批事项办事流程。结果是新登记企业数量屡创新高,为新经济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发展新经济成都环境友好,鼓励创新。成都从多维度营造鼓励创新创造的时代风尚,大力培育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发布产业新政50条,支持企业创新创造,积极培育“独角兽企业”;发布成都历年来含金量最高、惠及面最广、支持力度最大、针对性最强的人才新政,提出人才落户制度、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等12条具体措施……良好的发展环境,促使各类新兴市场主体在成都裂变增长。以科技型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风投机构为主角的新组织异军突起。近两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共58.4万户,年均增速达34.1%。其中,科技企业24396家,潜在独角兽企业31家。以创新需求和企业发展壮大为导向,成都不断推进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各类要素向新经济领域优势企业和优秀人才倾斜流动,有效聚集,为新经济发展培育丰厚的土壤。
发展新发济成都理念先进,尊重规律。新经济是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热点,也是理论界关注研究的焦点。那么,什么是新经济?又该如何发展新经济?为此,成都设立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选聘一批首席专家、首席经济师,面向全球招募具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和研究能力的专家型人才、专业和产业人才,为成都市新经济对外合作、智库建设等提供支撑,增强未来洞见能力;引领新经济发展,关键是尊重经济发展规律,成都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通过“科创贷”、天使投资补贴,在企业发展初期就提供资金支持,为发展壮大提供动力支撑;企业虽然是市场的主体,但不能只扶上马,还需要科学分析、筛选、校正,才能保持平稳、快速、健康发展,为此成都将建立一套新经济发展监测评价体系,实现对企业运行情况实时监测,发掘标杆企业、隐形冠军、领军团队。
历史从来不属于等待观望者、墨守成规者,成都带头践行新思想、主动服务新经济、积极创建新制度,无疑是最适宜新经济成长的城市。
新闻推荐
为全市养老服务机构树标杆: 打造康养好地方 十年爱心护理再出发
2017年11月20日,为进一步推动成都市爱心护理工程的发展,由成都市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举办,成都市老年康疗院承办的成都市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爱心护理工程示范基地工作会暨捐赠仪式在成都市老年康疗院...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