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评论员 刘琴
“同学”,意味着青春梦,创业梦,人生梦。风起云涌的新经济时代,有多少“同学”,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敢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敢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同学的另一种表述,就是“校友”。校友,意味着资本源,技术源,信息源,人才源。 “互联网+”时代,“校友资源”称得上是一种无形财富和特殊资源。不仅力助同学“梦”成,也是高校所在地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助力。
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大学,是城市的名片,也是城市发展新动力的策源地,新经济的肇始地,新远景的起航地。可以说,一座城市,无“同学”不成景,无“校友”不成行。
去年,电子科技大学校友、企业家熊新翔,单笔捐赠母校10.3亿元,创国内大学“校友经济”纪录。在硅谷投资人、丰元投资(Amino)创始人合伙人李强眼中,“投资是一种依赖人脉的生意”。依照这个逻辑,“校友”,不啻为独角兽企业的“饲养员”。
一座大学,不仅造就人才,也造就校友。充分利用高校资源、“校友”资源,就等于为城市的创新驱动、创新发展打造了一条绵绵不绝、生机勃勃的生态链。
今年的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提出了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的重大课题。这等于是把对“校友”生态链的培育,把城市与高校的共建共荣意义,提到了一个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
坚持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人才是创新“第一资源”,用“创新、改革、开放、人才”共同构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动力结构。在对省、市党代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下,成都全力支持学校改革创新,全力支持校企地联合,全力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三个“全力”,深度发力科技成果三权改革,不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频频牵手国内知名高等学府,不断集聚人才要素;一个个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相继落地,一个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竞相绽放、一个个众创空间以及创业街区不断涌现。
放眼成都,创新生态链正加速形成,产业生态圈正绿意蓬勃,人才“生态圈”也活力澎湃。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新人才观下, “蓉漂”正在成为时代风尚,越来越多的“校友”、“同学”,把成都作为成家立业的首选地。
前不久,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海归创业选择的城市中,成都吸引力位列第三,就是最好的证明。
每个年轻人都有一个创业梦。成都,恰恰提供了一个可以大展身手、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如果说“五中心一枢纽”建设,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丰厚沃土;建设最强区域中心城市、站稳国家中心城市、冲刺世界城市,则为年轻人的未来发展展示了美好前景;而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开放引领、创新驱动、共建共享“四大战略”,则使成都成为天下“校友”、“同学”最可靠的奋斗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在成都,“人本逻辑”成为城市发展的基本逻辑,“生活城市”被视为城市发展的最高境界。这样的成都,宜居宜业,定能成为“同学”、“校友”人生财富的积累之地、人生梦想的成就福地。
大城崛起,正当其势。同学少年何不雁阵而行,携手蓉城,共创未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彩华)昨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在成都落下帷幕。记者从颁奖仪式上获悉,本次大赛共决出金奖6个、银奖12个、铜奖24个、优秀项目奖7...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