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4月,龙江路小学的老师和学生对府南河污染情况进行考察
1985年4月,龙江路小学的老师和学生对府南河污染情况进行考察,并给时任市长写了一封信,发出了治理府南河的第一声呼唤。带领孩子们做调查的是学校的自然科学任课老师达鹏福,他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给孩子们上了一节生动的课,让环保意识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在教师生涯中,达老师时常把课本上的环保知识搬到现实中,让孩子们亲自去感受,在家里,他也例行绿色节俭,以身作则并严格要求家人,不管生活条件怎么提高也绝不能铺张浪费。
10个孩子给市长写信
发出治理府南河的第一声呼唤
府南河是成都的“母亲河”,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和措施没能跟上,“母亲河”的水质开始变差。龙江路小学坐落在河边上,老师和学生对河水的变化感触很深。任教自然课的达老师发起了考察河水污染的课外实践活动,10个孩子参与其中。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达老师和孩子们沿着南河走了一圈,对每个排污口都进行了观察。“孩子们亲眼看到工厂、屠宰场、造纸厂、肥料厂的污水都排进了河水里,心疼不已。回到学校之后大家一起开了个调查汇报会,孩子们一起给市长伯伯写了一封信,通过环保局和信访局送到了市长手里。”达鹏福告诉记者。
孩子们的这封信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1985年7月7日,《成都晚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发消息《十名小朋友写信向市长发出呼吁:南河污染严重 应当赶快治理》。“南河受到严重污染,南河在向人们呼救,我们有责任保护它。”孩子们在信中写道。孩子们的疾呼、媒体的报道推动了府南河治理,经过几年的酝酿、论证,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拉开了帷幕。整治后锦江重新亮相,焕然一新,达鹏福看着清澈的河水满怀欣慰。参与写信的孩子们如今也长大成人了,达鹏福相信他们一定也在继续用实际行动参与环保,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一百个月饼盒相当于两棵大树
过度包装危害大
一个小小的月饼,包装盒却过分“雍容华贵”,比月饼本身还要重几倍。达鹏福发现了这个问题,决定当成新的课题,和孩子们一起探讨。2002年中秋节前夕,达鹏福和另外一名老师王燕华一起发起了“月饼盒过度包装”调查。达老师给班上53个孩子布置了一个特别的家庭作业——回家拿两个废旧的月饼盒到学校来。大家把100多个花花绿绿月饼盒集中起来,经过称重、分析、计算,孩子们得出了令人咋舌的结论:包装100个月饼,竟然需要砍掉两棵大树!过度包装的危害不言而喻,孩子们将调查结果写进了报告,2003年消费者权益日前夕,达鹏福带着这份报告走进了成都市消费者协会办公室。
“简化包装,提倡绿色消费、理性消费”,孩子们的呼声再次震撼了大人们,调查报告受到了极大关注。省级相关部门把孩子们的倡议书写进了提案,经贸部门发文给予肯定答复,并责成四川省包装行业中心着手起草《四川省包装管理条例》,限制过度包装。各方关注纷至沓来,月饼包装引发全社会讨论,形成正面舆论。
以身作则 践行绿色节俭
在学校里,达鹏福带领着孩子们做各种环保课题,回到家里,达老师的环保理念也贯穿各个生活细节,绝不含糊。适量买菜做饭,每日三餐都要“光盘”;出行多坐公交、骑自行车;废旧物品不忙扔,想想能否回收使用;家里来了客人尽量换拖鞋,不用一次性鞋套;外出购物带上环保袋,不用塑料袋……这些好习惯伴随着达鹏福的生活。
在扔废品的时候,达鹏福都会习惯性思考“还有用吗?还能用吗?”他向记者展示他自己打孔的皮带,“这根皮带是我女婿的,他人胖,皮带长,这条皮带中间有些地方烂了,他不能用了,但我人瘦,剪掉中间烂的部分,重新打几个孔又可以用了。”达鹏福告诉记者。资源回收利用就是节俭,达鹏福在学校里教育学生树立这样的理念,现在退休回家,他仍然坚持。女儿女婿工作都挺好,物质生活宽裕,但在达鹏福的影响下也养成了节约纸张、水电等各种资源的好习惯。“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能因为条件好了就丢了传统。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保护好自然资源,我们的子孙后代才能继续使用。”达鹏福表示。
本报记者 杜文婷 图片由市文明办提供
新闻推荐
产业蓝海,扬帆起航。随着成都“产业新政50条”重磅发布,成都吹响了产业发展的冲锋号,各种机遇在这座城市叠加。选择成都,义无反顾。在这座城市中创业的梦想家、身怀绝技的大咖们用切身事实,讲述了创业...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