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人员正在检查飞机起落架四川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的机库里停着正在体检的空客321飞机每架飞机都有维修工卡手册,工作人员每完成一项检查,就会在工卡上签字维修工人正在飞机驾驶室检查每一个零件维修工人用手电筒查看飞机的每一个细节空客321飞机的发动机被拆分等待体检
16日午后,烈日当空, 1.8平方公里的航空维修产业区内,国航维修和川航维修等4家航空维修企业的车间内一片繁忙。站在维修机库边上,每2分钟就有一架飞机从记者面前起飞腾空,这繁忙属于航空第四城成都,而航空维修产业区则是专门为这些翱翔在蓝天的雄鹰保驾护航。
在四川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的机库里,错落有致、高低不一的数个脚手架上,统一制服着装的年轻工人正在给一架飞机进行体检。这架长44.51米、高11.76米、翼展34.10米的家伙就是主角——一架属于空客320系列的大飞机。二十几个技术工人迅速拆开发动机板、打开客舱门、卸下机翼盖板……分工协作,麻利有序。
“就像私家车依据行驶的公里数进行各个阶段的保养一样,飞机也有其保养要求,或根据起降次数,或根据飞行里程数等安排各阶段的检修。以眼前的飞机为例,它在2015年投入使用,本次要做的例行检查用行话说叫“C检”,是属于最基础的检修之一,这次进行的检修有204项,需要超过70个工作人员参与。”四川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设备部经理焦峰介绍说:“一般飞机的检修项目多则超千种,比如飞机的退租检,完成1000多个项目检修需要2到3个月时间。”
别小看给飞机“体检”,这可是挣钱的大产业。位于成都航空维修产业区内的几家航空维修企业不但营收、工时大大增加,而且随着成都国际航线越来越多,他们的客户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国际化,“体检”业务已走向全球。就这个产业而言,他们又遇到大好的发展机遇,据《成都市产业发展白皮书》披露,今年成都航空航天产业的规模将突破500亿元。5年后,即2022年,产业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并构建起以大飞机机头、前机身和航空发动机制造为主,辅以配套产品制造的大部件产业集群。从微观而言,一个位于成都的亚洲最大的航空维修基地已渐具雏形。
本报记者 吕甲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三多里三桂前街东胜街上有不少民国时期留下的公馆或宅院,小街东段还有一排青瓦顶木板门的临街平房。那些院落与平房,虽已消失在城市改造的浪潮里,但年少时的往事与昔日的街邻们,却成为难以忘怀的记忆...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