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大周末刊出了一组主题为“我毅力不够,请队友逼迫”的文章,写稿讲述自己经历的作者们,无不向往积极健康的生活,又同时深感自身惰性的强大。于是他们纷纷“拉帮结派”,找朋友一起健身、一同早起、报班学外语……希望来自外部的压力逼着自己进步。
日前,成都商报·谈资有营养联合龙湖地产,发起了一个“精英领读计划”,这个计划采取了同样的倒逼方式:付费读书,花钱成为读书会会员,接受一年10本书的挑战,读完了钱还退给你,读不完就请你出局,“定金”也没收。
你敢下这个决心吗?
1
不读就出局
——付费,契约金399元,成为全年计划会员,如果在一年内读完10本书,费用全款退回,没读完,就出局,没收契约金。花钱逼迫自己读书,是一种流行,也是一场赌博,赌注则是:你愿不愿意不择手段提升自己。
时间变短了,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浪费时间”成为一种奢侈。现代人,特别是相对“匮乏”的年轻人,一边适应着城市的快节奏,一边急切地渴望补充营养,以致不会在这种节奏里掉队。
在充斥着越来越多选择和诱惑的现代社会里,为了快速补充营养,现代人们开始采取一种全新的方式,逼迫自己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所需求的东西。
他们在健身房里花钱办卡,逼迫自己锻炼身体;他们花钱报MBA补习班,强迫自己学习公司管理和运营;他们付费听罗振宇、李笑来、万维钢,用这样的方式获得所谓“干货”。
“精英领读计划”有营养读书会,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付费,契约金399元,成为全年计划会员,如果在一年内读完10本书,费用全款退回,没读完,就出局,没收契约金。花钱逼迫自己读书,是一种流行,也是一场赌博,赌注则是:你愿不愿意不择手段提升自己。
阅读,是最快最有效获取营养的方式。为了让这种营养的汲取和自身成长的效果更加显著,读书会每月都会邀请一位嘉宾,他们可能是作者、学者、媒体人、艺术家、行业大牛,到现场面对面跟参与者一起交流,分享历史、社会问题,以及读书体验。跟单一的人可以找到共鸣,但跟不同的人才能发生思维的碰撞。多元的知识碰撞,会让读书会显得更有价值。
2
会员的故事
——付费是方式,读书才是目的:参加了全年计划的会员,每月要针对指定阅读的一本书,提供自己的“阅读证据”,“阅读证据”包含相应的读书笔记和文章摘录,最后发送给有营养团队的编辑老师检查。
【邹女士】
在已经报名的读书会会员里,有一位家在成都、工作生活在上海的邹小姐,她参与了全年计划。每个月谈资有营养团队会为邹小姐寄去当月应读的书籍,再以收到的读书笔记为标准视做已读。截至有营养目前收到的反馈中,邹小姐是最积极的一个。
【陈杰】
陈杰每期读书会都要来参加。他是个书迷,生活里不能一天不读书,他读政治、经济和历史,也读哲学。喜欢哲学是源于陈杰大学时的读书经验,他的本科专业是企业管理,却无意中爱上了哲学,果断考了研。
【小蒋】
小蒋大学刚毕业,在医药公司做策划,家里条件不错,小蒋没有什么现实压力。参加读书会,是想要寻找自己对生活的无数疑问。朋友该选择钱多的工作还是喜欢的工作?富二代该不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小蒋把这些问题带到读书会来,就有了100种回答。
【李充】
李充是四川大学历史学专业的博士,也是读书会的忠实粉丝。李充的本科是在河南安阳念的,他曾经的导师就是安阳师范学院的历史系教授端木赐香。。
今年4月,读书会邀请到了端木赐香。那一场来的人特别多,李充就是其中一个,他在端木赐香的公号里,看到她要来成都的消息,立马报了名。看到身穿旗袍的导师,李充说她一点没变,还是那么年轻。
3
未来的计划
——读书这件事,不应只是纯粹的吸收,还应有相当的应用意义。了解历史也好,寻找现实的解局也好。读书更重要的意义,是让人有所思考。不断地输入是为了更好地输出。读书会在不同的人群之间,架起一座思考的桥梁。你可以在这里听到不同的声音,找到想要的答案,或是又产生新的疑问。
知名新闻评论平台冰川思想库发起过一个读书活动,每天读书一小时,大家发送当天读书的读后感,在公号后台打卡,平台每天有专门的人把投稿的读后感整理出来。
逼自己读书,不失为一种顺应潮流的新操作,这种方式,很可能在未来成为一种城市生活时尚.
下期读书会,我们将邀请一位“读书狂”:杨早博士,跟观众分享他的阅读经。今年,谈资有营养还有6场读书会,可能以后还会有第二季,第三季……这是一个系列历史、文化沙龙,也将成为配得上成都这座城市的文化作品。(文/蒋佳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嘉)今日,第七届中国儿童戏剧节成都分会场将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开幕,8部经典儿童剧将在成都轮番上演24场。除国内经典儿童剧外,两部国外儿童剧值得期待,一部是黎巴嫩木偶剧团的木偶音乐...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