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文字园效果图
天府文化红墙记忆园效果图
树立“中优”发展样本——优化中心城区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传承天府文化。昨日,青羊区对外公布小游园、微绿地打造实施计划,将启动27个、总规划面积76278平方米的小游园、微绿地建设。
“少城片区,将重现清寂堂诗“柳从黄瓦街头发,花向红墙巷口看”景象;金沙片区,比甲骨文还“年长”的古蜀文字园,传承天府文化特有的青羊魅力;新城片区,重现花重锦官城的同时,与一代文豪东坡先生来一场跨越时空的诗词大会……”据悉,青羊区计划在两年时间内,建设完成这27个小游园、微绿地,以“300米见绿、500米建园”的绿地布局,为市民慢下脚步、静下心来,亲近自然、享受生活提供休闲宜居空间。
其中,2017年底完成15个点位;2018年完成12个点位。
一园一主题 一地一特色
首批15个小游园微绿地个个有内涵
青羊区建设和交通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按照高标准、高品质建设一批具有青羊历史文化特色的小游园、微绿地目标,青羊区着重挖掘地域历史文化,融合天府文化所蕴含的“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等16字精神特质,以人民需求为中心,着重强调人民的可参与性。
“采取一园一主题、一地一特色景观特色,提炼青羊典型文化符号,确保个个有惊喜、有内涵、有深度。”青羊区建设和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这些小游园、微绿地所处的空间位置、文化特色和功能定位,落实青羊在“天府文化核心区”中的重要担当,以历史故事、民俗生活和现代创意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分片区确定项目打造的文化元素、功能主题和表现形式。
“少城、太升片区6个点位定义为历史故事型绿地。”青羊区建交局相关负责人举例说,有着历史渊源的少城红墙巷景观,将在这次古今对话中重现“柳从黄瓦街头发,花向红墙巷口看”闺里风光;承载成都历史变迁的少城古城墙,将以空间整合、增花添彩、重塑记忆等手段重塑城墙记忆,唤醒城市新的春天。
而在金沙片区,一个展现古蜀金沙文化的文字园也将在清波路与蜀鑫路交叉口建成,“比甲骨文还古老、成熟的文字将在这里找到承载宣传空间,成为一个传承金沙文化、展现天府文化魅力、启迪未来的教育场所。”
在青羊新城片区,今年将重点实施4个景观点位打造。“在光华东三路与培风路的交叉口,设计有苏轼画像、苏轼诗词、苏轼雕塑以及诗词竹简、诗词表演广场。”该负责人表示,在这里可以与一代文豪来一场跨越时空的诗词对话。此外,苏坡芙蓉园将完美呈现“花重锦官城”效果。
让天府文化在城市传承
市民更有认同感、归属感
据介绍,此次青羊区根据自身历史文化分布,初步形成按照三国文化、少城文化、古蜀文化和东坡文化等文化分片,纳入各种文化元素,体现不同的文化内容的设计方案。同时,也将绿色、环保、生态的理念融入其中。具体将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分区:小关庙片区将充分展现三国文化;少城片区将凸显“少城”历史文化;金沙·清波片区将综合展现古蜀文化和金沙文化;苏坡片区将重点突出苏东坡文化;针对幼儿园、中小学校周边的小游园、微绿地,将结合亲子互动、绿色生态环保和寓教于乐等理念进行打造。
“27个小游园、微绿地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传承天府文化的同时,更强调城市居民的参与融合性,强化市民的认同感、归属感。”青羊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小游园、微绿地的设计方案不仅广泛听取了专家、设计人员的意见,还兼顾了居住周边市民、商家提出的一些好的理念和建议。
“停车场变绿地,荒废的散状绿地升级景观带,街道通透了,环境变美了,老百姓出行更方便了。”青羊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还在设计中贯彻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并有机融入“城市慢行系统”和小街区规制,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绿地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市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实现“路网与绿网”同步发展。值得一提的是,青羊区还将在27个建设点位做好照明、座椅等便民设施的配备,有条件的还将配置公厕,充分满足市民绿色出行、休闲、健身等多方面需求。
本报记者 李自强 白洋 文/图
新闻推荐
□《成都地铁“游戏哥”找到了》后续“游戏哥”获阿里正能量5000元奖励称奖金将捐给更需要帮助的人
□《成都地铁“游戏哥”找到了》后续称奖金将捐给更需要帮助的人华西都市报讯(记者杨力)一位坐地铁回家的小伙,在地铁上发现一个坐在轮椅上的男子,因车子启动不稳后,立马伸出一只手抓住。一路途经...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