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新闻 > 正文

老照片揭秘老成都15篾匠,更多的已是记忆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7-06-29 05:37   https://www.yybnet.net/

老照片揭秘老成都15 编草席。

市场上专门的篾器店。

编草鞋。

编草鞋。

篾匠编篾框。

篾器在百年前的市场是运输装运货物的主角。

篾匠,这个曾经家喻户晓的职业,如今变得很是陌生。对年轻人而言,它只是一个存在于字典里的词语。篾条和篾制品,在都市中很难再寻觅到身影。

100年前,美国人甘博来到中国,看到长长的竹篾在匠人手中飞扬,如起舞的小龙,让长在大洋彼岸的他啧啧称奇。

几十年前,篾匠都还是一份“吃香喝辣”的职业。俗话说得好:“竹刀拿得起,不怕没柴米。”对当年多数老百姓而言,成为篾匠是“过上好日子”的选择之一。

其实,篾匠是门苦手艺。几百年来,篾匠们制定出了一套属于他们的基本功:砍、锯、切、剖、拉、撬、编、织、削、磨,样样都得练得扎实。

他们还创造了一套专门的工具,如锯子、凿子、刨子、剪子、钳子、刮刀、砂纸等。其中,用得最多的是篾刀,篾刀背厚、刃薄,异常锋利。

篾匠们凭借手感,就能让竹篾在长满老茧的大拇指和篾刀之间,刮出厚薄不一、用途迥然的篾条。这看似行云流水的轻巧一刮,其实是篾匠们长期的实践积淀。

评判一个篾匠手艺如何,老成都总结出一套说法:编的筛子,要精巧漂亮,方圆周正;织的凉席,要光滑细腻,凉爽舒坦。要达到这样的手艺,是要经过多年磨练的。

当年成都街头还有很多走街串巷的篾条修补匠,身背一大捆篾条和工具,专门给人修补凉席、筲箕、竹篮之类的物件。

那时,一床凉席可能要睡几代人,很多人家的席子睡得四周毛边乱飞也舍不得丢。遇到修补匠,就请到家中让他修旧如初。这些人都有好手艺,经他们修补出来的席子,光滑无比,睡上去不掐肉不夹毛。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篾匠,最重要的基本功是劈篾。把一根完整的竹子,制成各种各样的篾条。一根青竹,剖了再剖,剖成竹片,分成青竹片和黄竹片。然后根据需要,竹皮部分,剖成青篾片或青篾丝。剖出来的篾片,要粗细均匀,青白分明。篾片不能中断、折断,必须一刀下去一气呵成,没有数年的道行是劈不来的。

竹的青篾丝柔韧且极富弹性,可以剖成比头发还细的青篾丝,最适合编织细密精致的篾器和工艺品。黄篾柔韧性差,难以剖成很细的篾丝,多用来编制大型的竹篾制品。

除编篾席外,篾匠还会编扎竹榻、竹靠椅、竹躺椅、竹匾、竹丝畚箕、竹箩头、竹篮等用品。以前到市场买菜,人人挎着一只竹篮,说起来也是旧时的一道风景。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谭曦

老图片作者:西德尼·戴维·甘博

新闻推荐

金砖国家电影节闭幕 周冬雨获最佳女主角奖

为期5天的金砖国家电影节27日晚在成都落下帷幕,“熊猫奖”也于当晚揭晓。巴西影片《尼斯:疯狂的心》在5个国家选送的10部参赛影片中脱颖而出,获得最佳影片。《尼斯:疯狂的心》由导演罗伯托·...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发小的高考2017-06-29 02:10
猜你喜欢:
评论:(老照片揭秘老成都15篾匠,更多的已是记忆)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