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017年最新的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出炉,依据最新一年的160个品牌商业数据、17家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行为数据和数据机构的城市大数据,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对中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再次排名,成都位居新一线城市榜首。
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的地位依然不可动摇,但15个“新一线”城市的席次有了一些改变,依次是成都、杭州、武汉、重庆、南京、天津、苏州、西安、长沙、沈阳、青岛、郑州、大连、东莞和宁波,而成都则是蝉联第一。据了解,在这份榜单中,成都在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生活方式多样性、未来可塑性四项指数排行榜上均以100分的满分而居首位,城市人活跃度指数,成都居第二。
A 商业资源集聚度
成都 NO.1
榜单旁白:
在消费领域,商业品牌选择城市和具体的店址时,都会在针对城市当下消费力和未来潜力展开充分研究后作出理性决定。如果将众多品牌——也包括个体经营者——在这方面慎重评估的结论汇聚起来,就可以抹平其中的个体差异,成为判断城市商业能力的指标。大品牌青睐指数和基础商业指数衡量的就是这种商业能力。
延伸阅读
加快形成商业中心
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增长极核
作为此次发布的排行榜一大重要指标,成都的商业资源聚集度位居首位,其大品牌青睐指数、商业核心指数、基础商业指数、城市规模指数等均优于其他城市,这表明城市当下消费力和未来潜力巨大。
市商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6463.27亿元,同比增长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47.4亿元,位居副省级城市第2位,同比增长10.4%。
在最能体现商业资源聚集度的购物、饮食、商圈等方面,成都提出要以建设国际购物天堂、国际美食之都,要实施“商圈提升年”行动,并提出2017年全年提升打造特色商业街区2-3条,新增离境退税商店30家以上。早在2016年,成都便加快推进新南、春盐、建设路、人民北路等商圈建设和业态调整,在全国率先建立规范的商务写字楼标准体系,评定超甲级商务写字楼8栋、甲级商务写字楼10栋。万达文化旅游城、锦江区绿地中心、西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等特别重大项目也加快推进。据世邦魏理仕发布的全国重点城市购物天堂核心区发展指数报告,锦江区排名全国第三,中西部第一。与此同时,成都市制订《美食之都建设行动计划》,认定成都餐饮名店25家、设立“成都川菜海外推广中心”2个。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增长极核,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商业中心、消费中心、物流中心等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区域性多中心发展格局。有着良好基础与统筹规划的成都,商业资源聚集度位居首位也就“当之无愧”了。
B 城市枢纽性
成都 NO.1
榜单旁白:
城市间的交通通达程度、物流通达程度、商业资源区域中心度告诉我们,哪些城市是枢纽城市,它们辐射了谁,又被谁辐射。西安、成都、武汉在商业资源区域中心度指标上超过了北京以外的一线城市。这不难理解,当一个城市拥有更强的辐射能力,品牌更愿意选择它作为进驻区域的第一个落脚城市,这能帮助品牌商理解这个区域的消费偏好。
延伸阅读
增强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功能
全面提升对外交通互联互通水平
成都的城市枢纽性指数亦位居首位,这表明其铁路、民航、公路以及物流通达指数均领先于其他城市,拥有较强的辐射能力,具有较高的互联互通水平。
在5月22日,伴随成都至埃塞俄比亚首都的亚的斯亚贝巴航线开通,成都的国际地区航线数量达100条,通航国际地区城市达82个,均位居我国中西部地区首位。这意味着成都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从成都出发可以乘坐直飞航班通达全球五大洲。成都还开通有陆上国际物流大通道——中欧班列蓉欧快铁。自开通运行4年多来,蓉欧快铁已成为国内运行时间最短、开行最为稳定、开行数量最多的中欧班列。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坚持全球视野国际标准,全面提升城市能级水平。其中,要进一步增强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功能,全面提升对外交通互联互通水平,加快建设国际空港枢纽、国际性铁路枢纽、国家级高速公路枢纽,构建通达全球、衔接高效、功能完善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高速、泛在、融合、安全、绿色的信息网络,初步建成国际性区域通信枢纽。
C 未来可塑性
成都 NO.1
榜单旁白:
有人就意味着有千万种可能性,因此城市是否有能力吸引人才是我们在这个指标中考虑的重点之一:优质高校的数量、简历投递数和海归人员的落脚城市组成了人才吸引力指数。
创业氛围是另一个直接指向未来的指数。消费成熟度代表着这个城市的消费者是否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需求,成熟度高的人群是消费升级中最为积极的人。
延伸阅读
推出系列创新创业新政
叫响“创新创业之都”城市品牌
创新、改革、开放、人才是成都提出的城市动力结构,新人才观已然为成都指明了人才战略方向,成为成都“招才引智”的“新拐点”。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并要求树立“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新人才观,从而将成都构筑为国际化人才高地。
近年来,成都对标国际一流,从人才引进、平台建设、资金扶持等方面统筹发力,推出系列创新创业的新政,其中包括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活力;与知名高校院所共同搭建科学研发平台,促进院校地企协同创新;构建户籍管理、住房保障、创业服务等相衔接的人才新政。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正加快形成,“蓉漂”“创客”“众创空间”等概念广为人知,成都城市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创新创业之都”的城市品牌日益响亮。
移动互联网招聘平台BOSS直聘日前发布的《成都市人才趋势报告》显示,2017年成都人才招聘需求活跃指数为13.72,位列全国前三,超过北京、上海和杭州,正处于城市发展的高速上升期和人才红利期。
D 生活方式多样性
成都 NO.1
榜单旁白:
衡量城市的魅力,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它们能为城市人提供多少生活方式上的选择和可能性。从餐饮、文娱、旅游、运动、消费5个城市人高频参与的维度中,我们获取了一些数据。比如城市里咖啡馆、书店的数量,它们提供了城市里不同的公共生活空间;视频浏览量、电影票房总额这些用户行为数据则表达了不同的城市人在工作以外的生活偏好。我们还更看重这些空间和方式的丰富程度,计算了每个城市餐饮种类和线上消费品类的丰富度。
延伸阅读
增强西部经济中心功能
打造现代服务业新引擎
成都的生活方式多样性位居首位,这表明其餐饮、消费、文娱等指数均领先于其他城市,拥有较高的市场需求和较高的消费能力。
2016年成都服务业比重达到53.1%,内部结构向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转换。服务业核心城市地位突出,从在四川省的地位看,2016年成都服务业占四川省的比重为43.6%,几乎占据了四川省服务业的半壁江山;从更大范围来看,成都服务业也显示出较为强大的集聚能力,2015年成都服务业在西部地区服务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达9.07%。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打造现代服务业新引擎,加快建设国家服务业核心城市。打造现代服务业新引擎,不仅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同时要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瞄准高端市场发展高端服务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都服务”“成都消费”品牌。
成都历来就是区域中心城市,传统商贸聚集地的属性使成都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优越。而此次发布榜单上,成都生活方式指数位居第一便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本报记者 孟浩 温珙竹
新闻推荐
新华社上海5月25日电(记者陈爱平)一颗一厘米见方的薄薄的芯片,安装在共享单车里,就让方便搜寻附近的车、规划骑行路线成为可能。记者从正在上海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