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韦小梅 文/图
5月13日一大早,两辆载有建材的货车缓缓驶入敬川路,在建档立卡贫困户廖淑芳家门口停了下来。
对于廖淑芳一家来说,当天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就连她90岁的老母亲也踱步而来,满眼都是喜悦。
担心多年的住房安全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廖淑芳禁不住喜极而泣。但在开心的同时,她又有些许伤感:“承诺正在实现,可是,唐书记再也看不到了……”
“承诺正在实现,唐书记却看不到了”
廖淑芳口中的唐书记,是市中区靖民镇石马村原“第一书记”唐筱梅,一个月前,因主动脉心血管破裂逝世,享年59岁,党龄27年。
帮助贫困户廖淑芳解决住房安全问题,是唐筱梅生前许下的承诺。
廖淑芳家的住房为土木结构串架房,两间卧室,一间厨房,总面积三四十平方米。近年来,墙体裂缝、房梁断裂,房屋受损严重,每到雷雨天气,廖淑芳甚至不敢入睡,生怕房子倒下来。丈夫陈志光患有视力障碍、严重贫血,而廖淑芳又患有高血压、骨质增生,两人看病支出大,家庭经济很困难,根本无力修缮房子。
这一情况,被2015年8月初任石马村“第一书记”的唐筱梅知悉。考虑到当时通组公路还没修,无法运送建筑材料,唐筱梅许下承诺,等公路修好了,一定尽快解决这事。
近日,敬川路正式建成通车,解决贫困户的住房安全问题也随之摆上议事日程。按照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廖淑芳家新建75平方米房屋,政府将按照建房成本的90%给予补助。
看着建材送到了家门口,廖淑芳的心情难以平静。唐书记来过她家很多次,至今她还记得第一次是在2015年,他来家里关心他们老两口的身体状况,了解房屋受损情况。看到天要下雨了,叮嘱她要及时清理房前屋后阳沟。临走时,还掏出400元硬塞给她。平日里一到雷雨天气,唐书记就打电话来问长问短,或请组长到家里来叮嘱。
这段日子,丈夫陈志光的心情也很沉重,“唐书记去世,我很难过,很怀念他!不是因为人走了才说他好话,是真的很感谢他为官有为,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让老百姓得实惠。”
“我们家能脱贫,多亏了唐书记”
帮助贫困户脱贫,是唐筱梅驻村的主要职责。通过努力,去年,石马村已有1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村民段基桂就是其中之一。
一个人拉扯大子女,落下脚痛的毛病,行走多有不便。后来,儿子在成都成家,靠打零工为生,段基桂就一个人留在老家。最近几年,段基桂右脚疼得厉害,走路得借助拐杖。一口水井距离她家30多米,常常不得不忍痛拄着拐杖去取水。得知段基桂的困难后,唐筱梅立即与驻村帮扶工作组一起,想办法为段基桂解决实际困难。去年初,在唐筱梅的极力争取下,连同段基桂在内的50多户村民均用上了自来水。
去年3月,段基桂被确诊患有股骨头坏死,手术治疗后出院在家康复。一天,病情复发,疼痛难忍,连起身舀水做饭都成问题。
得知这一情况后,唐筱梅与驻村帮扶工作组前去看望、慰问,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叮嘱段基桂要保重身体,还为其子女创业就业出谋划策。考虑到段基桂行走不便,无法下地干农活,家庭经济困难,唐筱梅落实政策兜底扶贫,把段基桂纳入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
段基桂家的砖石结构房屋因年久失修,屋顶木质房梁多处断裂,不仅漏雨严重,更影响居住安全。去年10月,在唐筱梅的极力争取下,通过D级危房改造项目,为其改造了房屋,彻底消除了居住安全隐患。
短短一年,段基桂的家庭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1700元增长至了2016年的6696元,顺利实现了脱贫。
“要不是唐书记,这路哪里修得成”
脱贫攻坚,除了从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入手,唐筱梅还着力打通石马村的交通命脉。
特别是石马村7组,一面被其他村组包围,两面被两条小河包围,像一个“孤岛”,直接影响42户80余人的生产、生活、上学、就业,村民曾多次上访。
学生钟真强对此深有感触,“在镇上读小学那几年,同学们都住在马路边上,上学干干净净的,就只有我们这个组没修路,一到下雨天就满脚泥。”曾在村里居住了大半辈子、患有视力障碍的老人陈碧容,因为乡村路太窄经常摔跤,被儿子接到城里住了好几年。“路不通,想回来干点事都难……”村民陈久长如村里大多数青壮年一样,曾无奈远走他乡务工。
为7组村民修一条公路,是唐筱梅2016年许下的新年愿望,他向村民们承诺,在他任期之内,无论如何也要帮大家把这条路修成。
说话容易做事难,仅确定选址路线,唐筱梅就与7组组长陈吉华一起筛选过7条路线,7次都以失败告终。陈吉华解释说,因为修路要占土地,个别村民不愿意协调,有的漫天要价青苗补偿费,有的提出要农转非或者购买社保,始终达不成共识。
直到第8条路线才选址成功,但仍涉及7组10余户人和外组5户人的土地。唐筱梅又带着组长陈吉华和组员代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对于个别“钉子户”,唐筱梅就通过村里有威望的人或与之关系友好的人前去劝说。
协调土地工作历时近一个月,好不容易达成了共识,一个新的更大的难题,却在等着唐筱梅——
按照工程预算,修建敬川路得花105万元,其中,石马村7组80余名直接受益人得自筹资金10万元,即每人平摊1200余元,大多数村民都表示“拿不出这么多钱”。
想修路,凑不够钱;筹不齐钱,修不成路,怎么办?村民陈碧容清楚地记得,当时曾有外村人嘲笑他们,“要是你们都能把路修起,我手板心煎鱼给你们吃”。
“路不通,何来发展!再难也必须修!”唐筱梅斩钉截铁地对组长陈吉华说。紧接着,唐筱梅带领村组干部,一面动员直接受益户自筹,一面积极向上申请补助,还向身边有经济实力的朋友、企业家“化缘”。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村民自筹部分终于筹得6万元。但还有4万元资金缺口需要弥补。
石马村8组在外企业家廖茂春回忆说,唐筱梅曾多次找到他,给他讲石马村7组的困难,希望他出点力、捐点钱,促成敬川路顺利修建。第一次是在内江老家,在唐筱梅的反复游说之下,他捐了1万元。后来,唐筱梅专程两次前往成都他家里,恳请他再捐3万元。
唐筱梅当时的话,至今还在廖茂春耳边萦绕,“为了修这条路,我已经一两个月都没睡好了。我认识的人里面就你比较有经济实力,你就当为我们7组的人做件好事嘛……要是路修不成,我保证原封不动把钱还给你……”3万元不是一个小数目,家乡村干部的恳请让廖茂春很是为难。最终,挡不住唐筱梅的真情与决心,廖茂春答应出资,“不要跑了,我答应你,要动工随时告诉我,我马上把钱打过来”。
2016年11月28日,敬川路正式破土动工;今年3月建成;目前正式投入使用。
得知村里的路建好了,最近,陈碧容决定从内江城里搬回石马村老家居住。
“一到傍晚,其他村组的村民也喜欢来到这里,沿敬川路散步,称赞这里路好,空气好!”村里八旬老人刘荣久慨叹道,这是他之前从未见过的景象。
“要不是唐书记,这路哪里修得成。”今年初,陈久长返乡发展家禽养殖,他说,现在养出家禽,运得出去,卖得到钱。他打算下半年再扩大养殖规模,并带领有养殖意愿的村民一起致富。
(下期待续)
新闻推荐
◆仅此一团:6月3日(限30人,5月23日报名截止)(此产品可使用成都商报环球旅游俱乐部旅游代金券100元)上周,成都商报环球旅游俱乐部推出的俄罗斯红色怀旧之旅吸引了不少读者,11999元的价格与市场上其他俄罗...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