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自2014年以来,达川区河市镇党委、政府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切实改善民生,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新路。2014年,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744户,有贫困人口2290人。到2016年已脱贫296户,脱贫人口达959人。今年还将脱贫228户,脱贫人口700人。预计将于2019年提前完成脱贫任务,全面消除贫困。
制定三个清单
明确脱贫责任
自2014年以来,该镇每年都要根据不同时期脱贫任务,和各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并通过周督查、月例会、季评比、年考核“四个一”工作制度,落实帮扶单位和帮扶人的责任。
为增强脱贫攻坚主体的内生动力与发展活力,该镇设计印制了“三个七清”工作清单。即:帮扶单位必须清楚所帮扶村组的基本情况、脱贫规划、脱贫项目、扶贫措施、扶贫政策、六个一批、存在问题,帮扶责任人必须清楚所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联系电话、致贫原因、脱贫需求、帮扶措施、家庭收支、扶贫政策,贫困户必须清楚自己的致贫原因、家庭收支、脱贫措施、扶贫政策、帮扶人员、脱贫年限、脱贫需求。通过这些,明确责任,制定目标。
突出四个重点 引领群众脱贫
有了责任和目标,还必须要有措施才行。为此,该镇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精准帮扶、政策落实四个方面入手,决战脱贫攻坚。
改善基础设施,从根本上解决出行难和饮水难问题。三年来,该镇筹集资金3000多万元,硬化村社道路95公里,维修山坪塘18口,安装自来水400多户,村社道硬化完成100%,院户路、产业路不断延伸,基本形成两纵四横农村道路交通网。以产业发展为引领,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脱贫。三年来,该镇引导农户流转土地3000余亩,引进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家,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5个,做大做强了昌红村蔬菜、新桥村水果、金河村花卉苗木、成都村乡村旅游四大主导产业,辐射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达800元以上。
此外,全镇三年来还发放小额信用贷款935万元、贫困户脱贫项目补助60万元,开展劳务培训和农业技术培训400余人次,帮助278名贫困劳动人口在当地涉农项目务工就业,基本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户均一个适度规模种养殖项目目标。
三个全体参与 形成工作合力
三年来,该镇坚持镇级单位、镇村干部、社会力量“三个”全体全员参与,形成工作合力,决战脱贫攻坚。
全镇16个镇级部门和单位分别对接13个行政村开展驻村帮扶,一个村如果有多个部门帮扶,就明确一个牵头单位,将帮扶任务落实到村民小组。统筹帮扶单位力量,由帮扶单位按照每个贫困户不低于300元的标准建立扶贫奖励基金,三年来全镇共筹集脱贫奖励专项基金达30万元。
每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每一名干部就是一个标杆。镇村干部人人肩负担子,全力帮助贫困户脱贫奔康。镇党委、政府还主动邀请河市籍成功人士和企业负责人认领帮扶贫困户57户,其中河市商会捐资脱贫奖励基金3万元,志达公司总经理李洺结对帮扶一个社6户15人,智鹏麻业董事长陈恩碧承诺全额资助4名贫困家庭孩子从小学到大学的费用,帮扶效果显著。 (本报记者 陈鲸印)
新闻推荐
全球媒体聚焦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明日开幕 成都商报记者昨日提前探访国家会议中心
新闻中心正式启用新华社发国家会议中心前广场上,为论坛而架起的“丝路金桥”立体花坛,在明媚的五月阳光下分外耀眼。明日(5月14日),举世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在北京隆重开幕。...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