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动力决定着城市发展的速度、质量和可持续性。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成都将加快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形成以创新、改革、开放、人才为主的城市动力结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全面加强创新供给能力建设
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一号工程”,加强整体谋划和系统设计,协调政策资源,对接发展战略,改革联动、协作共进,促进各类试验融合发展。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效应,促进创新要素同产业转型升级有效对接,推动成都制造向成都智造、成都创造转变,提升成都在全国全球产业体系分工中的竞争优势。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建设以军民融合为方向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规划建设核工业、新材料、航空航天、集成电路、信息安全、轨道交通等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打造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化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高水平办好“创交会”“菁蓉汇”,营造好环境,建设大平台,努力让人人都有创新创业机会,处处都有创新创业活力!
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以系统思维和问题导向谋划推进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坚定不移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作用,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在融资服务、财税政策等方面一视同仁,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让成都成为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沃土!
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牢固树立“更全面、更深入、更务实”的新开放观。更全面,就是推进城市、产业、企业和人才的全面开放,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内外联动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更深入,就是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人才链,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协作,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更务实,就是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务实开放体制,不断把双向开放提高到新的水平。
坚持以新开放观服务全省跨越发展,打开大门搞建设、办事业,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高标准、高水平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打造国家向西向南开放门户和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强市
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牢固树立“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新人才观,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
坚持以“高精尖缺”为导向,制定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深化“人才+项目+资本”协同引才模式,形成人才引育的链式效应,加快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规划建设一批国际高端社区,吸引和集聚一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打造国际一流的人才汇聚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
全方位扩大与国内外一流高校、知名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战略合作,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为优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公共资源和政策支持,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让“蓉漂”成为时代风尚!加大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
设立“成都发展卓越人才奖”,每年评比表彰一批为成都建功立业、献智建言的功勋,让尊重优秀人才、尊重创新创造、尊重企业家精神成为社会风尚,让为成都发展作出贡献的人才受到社会尊重、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成都商报记者 韩利 整理
新闻推荐
华盛顿大学塔科马分校校长马克·帕加罗: 全球跨学科教育面向四川大学生敞开
“我作为校长来了,华盛顿大学全球事务办公室主任也来了,我们将共同在成都寻找拓展合作伙伴关系的机会。”来成都参加创交会,美国华盛顿大学塔科马分校校长马克·帕加罗表达了与成都本地大专院校合作...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