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新闻 > 正文

品读母亲——读李银昭散文《看母亲端碗时的享受和端庄》

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2016-03-25 23:36   https://www.yybnet.net/

□ 杨嘉利

对于母亲,我一直怀有深深的歉意。年近八旬,又双目几近失明,她依然毫无怨言照顾着我的生活,为的就是在她有生之年依然能用日渐衰老的身躯,为身患残疾的儿子撑起遮风挡雨的港湾。

看着已白发如霜的母亲,我常想,如果她的儿子能有健康的身体,母亲的晚年是不是会像其他母亲一样,幸福而安详?

生活没有假设,但我仍会常常不由自主这样想。因为,在我看来,天底下的母亲,大抵都一样,年轻时含辛茹苦不计回报养育儿女。等她们老了,到了人生的暮年,儿女就应当担负起让她们安享晚年的责任。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然而,对于我,却无法做到。

对母亲的愧疚,我虽然从没对母亲说起,却在心里一天天加重。

近来,好友李银昭在网络空间里贴出了他写下的一篇有关母亲的文章,看了后竟有了想去拜访他母亲的冲动。这位母亲在年龄上和我的母亲相差不多,我很想知道有个身体健康的儿子,她的晚年和我的母亲到底有怎样的不同。在李银昭笔下,他的母亲是位多么慈爱而又让人心生敬意的老人。

李银昭的这篇散文叫《看母亲端碗时的享受和端庄》。

作者描述的是母亲一个小小的举动,这样的举动,几十年里几乎每天都在重复。而就是这样一个容易让儿女们熟视无睹的举动,有一天在作者心里掀起了波澜,让作者感悟到了母亲对生活的态度。

这种态度,绝非每个儿女都能领会。在和老人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儿女早已习惯了母亲的各种举动,谁还会在乎母亲吃饭时端碗的样子?相信在平常的生活中,作者也不会过多关注母亲如何吃饭、如何端碗。可偏偏有一天,作者陪母亲去成都昭觉寺,中午吃斋,母亲几十年不变的端碗模样,却像一幅绝世画卷猛然扎入作者心底,让作者由衷感慨:“小时候,在农家小屋里,母亲说人的一生是从吃饭开始的。她说,看一个人将来有没有出息,有没有造化,看一个人的吃相就知道了。所以,母亲才常教她的儿女们,坐要有坐相,吃要有吃相。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走南闯北,似乎还觉得自己混出了点小出息,但与对面端端庄庄坐着的母亲相比,论做人,恍然觉得,儿子还差母亲很远。”

接下来,作者对母亲便有了生动的描述:“斋堂里的人已不多,快过吃斋的时间了。母亲找地方坐下,我去取斋,一碗米饭一碗厚皮菜,一人一碗。尽管饿了,我咽下去却慢。母亲在我的对面,端端庄庄坐着,左手端碗,拇指扣在碗沿上,另外四指扣着碗底,左手肘支在桌上,形成一个V字型。母亲右手持筷子,拈了菜不直接送嘴里,而是轻放在碗里,也不是随便放在碗里,而是小心地轻放在方便吃进嘴里的碗边。母亲将菜放在碗边不会马上吃,将菜和米饭拌一下,小心送进了嘴,小心地咀嚼,满足地品咂着米饭和菜的味道。盛着米饭的碗,一直被母亲尊重地端着。”

随后,作者又进一步写道:“在碗里最后一粒米被母亲送进嘴里,母亲才小心地将碗放在桌上,又将盛菜的碗重叠上去,再将筷子小心地横在碗上。一张小纸巾,母亲用它小心地擦嘴,小心地擦手,再小心地轻沾桌上的点滴汤水。一张小纸巾,用过这么多地方,母亲才小心地将纸巾放进桌下的纸篓里。”

一餐斋饭,母亲的举止,在作者眼中仿佛是为他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课,母亲对一粒米、一片菜的珍爱,便是在传递应有的生活姿态。

读于此,一位可敬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更鲜活在了我心里。

作为同一代人,我的母亲和作者的母亲一样,当岁月的风尘淹没了她们的青春和梦想时,虔诚拜佛或许成为她们寻求心灵庇佑的最佳方式。而昭觉寺就成为老人们最常去的地方。过去,父亲还在,母亲的眼睛也还好时,他们便会每年春天去这座庙堂烧香拜佛。转眼,父亲已走了许多年,母亲也因双眼几近失明,很多年没再去昭觉寺了。但每年春节时,母亲还是会拿出香钱叫我替她送到庙堂。而读了李银昭的散文,我便有了一种遗憾:为什么没在母亲双眼尚好时,陪她去一次庙堂、吃一顿素斋呢?

看了李银昭笔下所写的母亲,我便想,在庙堂用斋时,我的母亲会不会也和他的母亲一样,珍爱着每粒米、每片菜?

在昭觉寺的回廊尽头,有一幅字,内容是:“我有三件宝:一曰勤,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因为李银昭的散文,春节时再去昭觉寺替母亲送香钱,我便特意在这幅字前驻足了很久。此时,回味李银昭在文章结尾处所写的话,感觉也是对我的母亲的赞叹:“原来,先人们说的那些话,是挂在昭觉寺回廊尽头的墙上的。而我的母亲,她也许并不认得那幅名人留下的字,更不懂得那字里‘三件宝\’的人生哲理和处世哲学。但母亲,她却把先人们说的话里的精髓,无声地融进了她的血液里,她的生命里,再通过她无语的行走和端庄,传教给了她身后的儿孙们。”

天底下的母亲,大抵会和这位母亲一样,对儿女的教诲,体现在一言一行中,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是,作为儿女,有多少人能从母亲身上领悟到这一点呢?

正如我,尽管常对母亲怀有感激和愧疚之心,却又忽略了母亲身上朴实而高尚的品质。要不是读到李银昭的散文,我也许不会想到,许多年前,母亲和父亲一起走进庙堂拜佛,或许并不只是祈求平安,而是对人生、对生命的一种诠释,这需要他们的儿女用更多,乃至一生的时间去细细品读。

新闻推荐

工行成都芷泉支行推智能银行提升客户体验

(记者毛春燕彭燕玲)当传统银行与顶尖科技融合在一起时,便赋予了银行跨越新生的新属性。工行成都芷泉支行以前瞻性技术、人性化理念,全力主推智慧型全功能综合性智能银行,广受客户好评。工行芷泉支行位...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品读母亲——读李银昭散文《看母亲端碗时的享受和端庄》)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