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建霞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协理事、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妇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美术师、北京巴蜀书画艺术院特聘书法家、四川省女书法家联盟副主席、第一批巴蜀画派影响力代表人物。2012年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齐建霞书法作品集》、2015年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当代四川中青年书法名家系列丛书·齐建霞-作品集》。
“剑侠”是齐建霞的微信昵称。不要奇怪,生活中圈中人常直呼她为齐大侠。这位已过耳顺的女书法家,外表清秀柔美,笔下丹青却雄浑古拙,有大丈夫风范。乍看字与人,是有趣的反差,但细想之下,这或许正源自于她快意人生的潇洒性格,恣意舞台的人生经历,以及骨子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心之向往。正所谓着华衣而操笔墨,性情真淑女,落笔大丈夫。
观齐建霞挥毫舞墨,听齐建霞谈论人生,不由得想起倚天屠龙记里的张翠山、神雕侠侣中的朱子柳、侠客行里的石破天,这些笑傲江湖的侠者将书法与剑法、舞者与武者融汇一身,而齐建霞的学舞生涯,剑侠之名,恰是融入了舞、剑、书三者的意趣,最终成全其“笔走龙蛇胸臆吐,烟云漫卷纸生辉”的书法气象。
成都商报首席记者 潘媛 记者 陈谋
一
舞与墨
香浸笔墨春风醉,
遣兴挥毫神韵来
“毕加索曾说他如果生在中国,将成为一位优秀的书法家。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洞察到书法线条的艺术魅力所在。我在自己二十多年的书法实践中充分享受到了书法线条的运行之美——起行顿挫犹如音乐、舞蹈的节奏与旋律。书法延伸着我的舞蹈梦。”——齐建霞
观齐建霞挥毫舞墨,一开始是沉吟、思量,下笔后便不再犹豫,开合之处十分潇洒,腕间笔端自有旋律节奏在流动游走。那一刻,宣纸就是舞台,笔墨就是裙裾,她就在其间自由舞蹈,给人以极美的享受。
关于舞蹈与书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所知最著名的故事,当属“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齐建霞可称现代吴人,只不过她不必窥他人舞蹈。早在1990年,身形、气质都很出众的齐建霞便成为四川省国标舞协会最早一批会员。她至今仍感激那段学舞的经历。在舞台上,她灵动的身姿、曼妙的旋转,与书法中的一横一竖一撇一捺,起行顿挫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神采飞扬,美丽动人。
“舞蹈是瞬间展现的,而书法则可以长久再现,或可流传于世。”齐建霞说年纪大了,舞渐渐跳得少了,但那些舞蹈中带来的字外功夫永存于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以前是在舞台上挥洒笔墨,现在则是在宣纸上笔歌墨舞。
齐建霞说自己喜欢痛快淋漓地写字,喜欢质朴浑厚的碑帖,喜欢大气磅礴的境界。这种喜欢造就出的任性体现在作品当中,呈现出一种果敢遒劲、气韵灵动的书法风貌。看齐建霞创作,提笔斟酌起势,下笔顿挫有致,运笔犹如翩翩起舞,轻重缓急,张弛有度,不仅注重点画的形质和锋毫的转换,在线条流动过程中还有着丰富的提按变化,将绞锋、裹锋、铺毫交替使用,看似任情发挥,但全然不失法度。
书法家田旭中曾这样品评齐建霞的作品,“她在发挥草书快速运笔造其‘势\’的基础上,恰如其分的运用篆、隶绞转笔法增加线条的摩擦力,其线质在畅中见涩,华中见朴,行中见留,既有潇洒出尘之意,又不乏厚重朴拙之致,笔力酣畅,意趣尤多”。创造出了属于她自己的书法艺术天地。
二
得与予
此中甘苦唯天识,
待到春风满地青
“我始终认为书法是一种很自我的艺术。但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书法家,第一需要天赋与才气;第二需要有名师引入门径;第三是在掌握娴熟的笔墨技法的基础上要有‘技近乎道\’的执著追求;第四是更为重要的长期积累的综合文化素养。”——齐建霞
1971年,齐建霞支边去了云南,因为能写会画,她很快就从连队调到团部放电影兼宣传干事,一干就是8年。之后,她被调回成都电焊机厂工会工作,业余时间在文化宫学习绘画、读自修大学、参加舞蹈比赛。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她相继拜著名书法家谢季筠、何应辉先生为师,开始专注于对书法艺术深入系统的研习。
后来,齐建霞在川大书法大专班和研修生班学习书法和中国文化史,在四川省诗书画院何应辉书法工作室研修班和高研班继续深造,这让她的书法艺术之路从一开始就站在了一个较高的起点。然而,人到中年又遭遇计划经济和国企的不景气。让人感佩的是,她在42岁时,毅然从处级干部的位置上辞退离开单位。
而后,她又放弃了在政协报当记者的机会,选择去四川联合书法艺术学院做书法教学助理,钱虽不多,但她看中的是能在教学中参拜更多的名家大师。那几年学院经常邀请全国的书法名家来授课,她一边教,一边学,开阔了眼界,奠定隶、楷、行书基础,加深了对传统经典书法的全面认识。
回首过往,齐建霞从不言悔。她说人活着为的是心情舒坦,穷也好、富也罢,得也好、失也罢,一切皆过眼云烟,她自在书法中找到了安顿精神情感的方式。齐建霞常说,是书法改变了她的人生,独处之中真正愉悦、享受的正是这个书法学习的过程。
齐建霞在不断精进自己的书法造诣之外,还无私地培育与提携新人。“眼界很重要。”这是齐建霞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既是教授学生,也是自勉。她与学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从老师那里得来的真传,在齐建霞这里经过岁月沉淀、融会贯通、自我咀嚼“化渣”之后,再由她传至下一代书法人中。
到现在,齐建霞教过的少儿有三四百人之多,更有不少成年人拜在她门下。“大多是40来岁事业有成的中年人,从小就喜欢书法,没有机会学习,人到中年,有了经历,希望通过系统的书法学习找到自己新的人生目标,我觉得这是很好的选择。”
齐建霞说书法是有“法”的,数年来她孜孜不倦地研习书法之法,并将自己与书法的缘分延伸开来,毫无保留地传承下去。她有时甚至会用手把手的方式,带着学生感受毛笔在纸上的摩擦力,感受腕、肘、指、臂的千变万化,提、按的抑扬顿挫,以及创作中气息与身心的配合,将书法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笔法秘笈通过这种身体力行的方式传授。齐建霞说,老师的作用是教会学生普遍的方法和规律,之后则会根据每个人的性格,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学习各种书体。她的学生中不乏优秀的弟子,相信他们经过自己的勤奋学习也会成为书法的佼佼者。
三
霞与侠
书韵天成高古品,
兰心蕙性舍其谁
“书法学习的过程存在着太多可思可悟的问题:今人之意与古人之意相距多远?相互间有多大程度上的契合与悖逆?……敏锐者得其细腻精微,迟拙者得其粗糙肤浅。我感觉学习书法很像参禅,一层有一层的境界,高下自别。”——齐建霞
建霞女史,蜀中女书家之翘楚。这是谢和平院士对齐建霞的评价。“女史”二字,尤为传神。齐建霞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位优雅的艺术家,腹有诗书气自华,初看温文尔雅,但眉眼中闪烁英气。
齐建霞属于书法多面手,篆、隶、真、行、草均擅。其篆书写得朴拙大气,隶书写得古朴浑厚,当然,她最为人称道的还是沉着痛快的草书。由于长期对传统的浸渍以及多种书体的滋养,使她笔下的线条质量与一般书法家不同,即明显融入了篆隶的转折和顿挫笔法。值得注意的是,齐建霞的草书作品在强调视觉冲击力的时候,不是依靠错动字形或掺入行书来实现的,而是紧紧抓住提高线条质量这一环节实现的,这使她的草书比一般书法家显得更加纯粹。她的创作实践表明,坚持走内涵的草书创新之路必须格外注重锤炼线条质量,这对书法家显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书法实际上就是在书写书家本人的为人、修养、气质、学养等。艺术不分性别,一个书家如果没有广博大度的胸怀,艺术上是达不到一定高度的。齐建霞在书法上的成功是与她的才情、学识、勤奋分不开的。多年来她精心研习各种书体,不断拓宽自己的艺术之路,并大胆创新,创作了许多充满生命力,反映时代风貌的书法作品。她的作品笔力沉厚,线条劲挺,点画飞动,气势酣畅,许多男儿也不能及。她说:“书法其实就是道,它是一切矛盾体的结合:枯与润、轻与重、黑与白、刚与柔、快与慢、大与小、疾与迟……都能在作品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因为黑白线条之间可以变幻无穷,唯其极简,所以极难。”
学古而不泥古,最终成就了今日的齐大侠。在这20多年的岁月长河中,齐建霞临池不辍。她坦言,有过兴奋、有过迷茫、有过痛苦,而更多的是独处之中心灵的充实与快乐。齐建霞的两层居室干净明亮,布置简洁,书案、书柜、宣纸、笔墨占据了屋内主要空间。这些每日与她朝夕相处的纸张墨迹中,有她的沉郁、她的哀愁、她的性灵、她的心境。她说:“静极心通,一本喜临的法帖碑版,一颗恬静的心,一间翰墨飘香的书屋,就可以让我度过十分惬意的一天又一天。”
清风拂荡,明月朗朗,人生与笔墨自成一体,这就是齐建霞的世界。
新闻推荐
由四川省文联和四川省美协主办的巴蜀画派影响力人物·王双才戏剧人物遗作展“美哉川戏”昨日在省美术馆开幕。展览以100件戏剧人物画的全景式规模为观众和艺术迷带来了一场“戏中苦辣味画外真善...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