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午刚去兴隆湖畔察看了公司新址的建设情况,已经快封顶了。”11月6日下午,在火车南站附近的一家茶馆,启明星辰助理总裁董跃对记者说。
作为一家国内知名的网络安全高科技上市公司,启明星辰今年9月与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签约,将西部研发中心及西部总部选址于成都科学城的兴隆湖畔科学城创新中心,计划于2016年前入驻。
四川特别是成都一直是启明星辰最重视的市场。董跃说,“入驻成都科学城,启明星辰将面临更多机遇,实现更快增长。”
的确,这正是启明星辰选择成都科学城的理由:更多的机遇,更大的市场,更快的增长。
显然,天府新区为包括启明星辰在内的一大批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包括启明星辰在内的一大批产业项目全面实施,也初步形成以“一城一区一带”为重点的城市发展雏形,为天府新区特别是成都直管区注入了源源动力活力。
再造一个产业成都,正在从白纸画图一天天变成现实——这是一个活力四射、前景广阔的产业成都,这是中国西部最具活力、最具前景的新兴增长极。
52个大项目+650亿元总投资
向高端和龙头要引力
作为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投资服务局局长,刘宇彤还记得两年前他上任时,带着投资者来看地的情景。
那时,天府大道还没修通,规划馆也还没有完工,刘宇彤只好对着地图,指着远处对投资者说:“你们的地块在那里。”而对方一脸茫然。按照刘宇彤的说法,当时招商工作靠的就是“两个一,一个半”——一张嘴、一张图和半条路。
但是天府新区一开始就像磁铁一样,对投资者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一者在于她的各种先天优势和后天优势;二者在于天府新区明确的产业定位。
具体来说,在“一城一区一带”中,环绕兴隆湖布局的成都科学城,重点发展信息安全、互联网大数据、创新孵化等高科技产业,全力构建创新要素集聚、创新发展先行、产城融合发展、配套功能完善的西部创新第一城。
启明星辰之所以签约,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与成都科学城的产业定位一拍即合——信息安全是成都科学城布局的重点产业,而启明星辰的看家本领就是信息安全,在国内市场无论公司市值,企业影响力,都处于无可争议的龙头地位。
符合天府新区产业定位的龙头企业,正是招商引资的重点对象。“产业确定下来,我们的策略就是,招大引强,围绕龙头做工作,把它落实下来,利用其影响带来更多项目。”刘宇彤说。
怎么引来龙头企业?成都天府新区的一个办法是用市场换投资。当然,投资环境和服务水平才是根本。招商引资工作基本实现“全链条”管家式服务,力促形成开工建设一批、签约落地一批、洽谈促进一批的良好工作格局。于是,启明星辰来了,广汇能源来了,万达集团来了……越来越多的龙头企业鱼贯而入。
截至目前,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共签订各类重大项目合作协议52个,总投资达650亿元。
什么是高端?这就是高端;什么是龙头,这就是龙头。
而这只是一个开端。今年,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签约引进25个重大项目,签约金额450亿元。预计全年到位省外内资93.12亿元人民币,完成全年目标101.22%;预计实际利用外资1.83亿美元,完成全年目标101.67%。其中符合市上考核口径的重大项目16个,完成全年目标145.45%。
高端和龙头的引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强。
1城1区1带+3大产业园区
向产业链和集群要动力
产业是天府新区立城之本,但产业链才是产业成都的动力之源。
之所以要招大引强,很大程度上就是要用龙头来引导产业链。在刘宇彤看来,产业链就是抱团发展,不管是上游下游,左邻右舍,甚至是竞争对手,大家聚集在一起实现集群发展。因此,刘宇彤对启明星辰寄予厚望。作为国内网络信息安全的龙头企业,他希望启明星辰能把合作伙伴、上下游关联企业,都聚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对启明星辰来说,这同样是一件好事——它也希望能让配套企业聚在身边,形成规模效应。因此,当天府新区发出群体招商的邀请,启明星辰很乐意助上一臂之力。
问题在于:天府新区拿什么容纳产业链?又拿什么吸引产业链?
在“一城一区一带”基础上,有3大产业园区。天府新区成都片区重点规划建设新兴工业园、创新转化园、国际合作园“三个园区”,重点发展国际企业总部、国际文化产业、高端装备制造、高端智能制造业等战略新兴产业和先导性优势产业。但这些园区的基础设施及配套是短板,尽快补齐短板,变弱势为优势,是当务之急。因此,成都天府新区狠抓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
如今,天府大道南延线、梓州大道、剑南大道、武汉路“三纵一横”骨干道路体系基本建成,成都科学城、天府商务区的片区路网建设加快推进……
在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规划建设局副局长古利军看来,白纸画图反而是天府新区建设的一个优势所在。在传统城区已经难以改变城市形态,或者要付出很大代价的基础上,天府新区可以着眼长远,进行高标准的科学规划和打造。
董跃对此深有体会。启明星辰之所以选择成都科学城,绿波荡漾的兴隆湖畔,完善的配套,宽松的环境,完整的产业链,都是很大的诱惑。至于交通,“等到我们真正搬进去,地铁就快通车了。”
一条条的产业链正在形成,一个个的产业集群逐步丰满:2013年以来,重点引进中信戴卡项目等7个重大制造业项目向新兴工业园集聚,协议总投资超过50亿元……还引进汉之云“cookie触控式智能电视游戏机”、布法罗科技“康复可穿戴机器人”等12个智能制造研发项目,组成了智能制造研发项目集群。
产业链和集群的动力正在生成,蓄势待发。
5大孵化平台
+
100余家企业入驻
向创业和创新要活力
产业和产业链重要,但是人才更重要。因为,有人才就会有产业,尤其是符合天府新区科研定位的产业。
用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经发局局长雷霆的话说,“产业发展、企业壮大,人是核心资产。”
按照成都天府新区规划,到2020年,要形成以成都科学城为核心、覆盖全域、带动全省、辐射西部、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开放型区域创新创业体系,力争建成创新要素富集、创新能力突出、创业环境优越、创新经济活跃的国内一流创新创业高地。能否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关系到天府新区有没有发展后劲和活力。
作为中国西部人才和科技重要基地,成都市各类人才总量约为334万人,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四,西部地区第一。但是在配套还有待完善的情况下,怎样让更多的科技人才到成都天府新区创业,是一个现实难题和艰巨任务。
“针对当前直管区产业载体缺乏的实际情况,我们首先全力打造双创平台。”雷霆介绍称,目前新区已打造5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孵化平台,总面积约4.5万平方米,其中打造4个过渡期“天府创客”,1个永久性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引进了以千行集团、顺点科技、中联众投等为代表的创新创业企业119家,入驻载体51家。
另外,成都科学城正在打造的科学城创新中心,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总投资60亿元,建成后可容纳约500家企业入驻,就业人数超5万人,一期知名企业研发总部将于年底完工并于春节前交付使用,二期财富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和创客孵化器等将于明年年底交付使用。
在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科技宣传局副局长张虚怀看来,创业和创新还需要政策来扶上马送一程。他介绍说,直管区近期出台的《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关于支持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参考了全国各地好的做法,是一个集大成的整合和叠加政策,加大了对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扶持力度。
在这个政策框架体系里,新区每年投入不低于10亿元的创新创业资(基)金,重点用于支持企业研发能力提升、人才引进培养、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科技金融融合发展以及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其中亮点包括:对院士层次的知名科学家给予最高500万元项目启动资金,对大学生进入载体领办孵化创业项目给予项目补贴和基本生活补贴;对众创空间、创新型孵化器给予最高100万元的一次性资助;最高可给予创业项目1亿元的股权投资支持等。
创新创业人才和要素资源正在加快集聚。今年上半年,直管区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349户,增长222.95%;新增注册资本655.15亿元,增长898%,可谓井喷似增长。
大众创业激情被点燃,万众创新氛围越发浓厚,这是一个朝气蓬勃的产业成都,这是一个活力迸发的产业成都。付克友
这里是新成都
这里是新未来
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这是最初的成都,以及成都为什么叫“成都”。
而今,距离获批国家级新区一周年。再造一个新成都,从蓝图进入建设,从梦想照进现实,已然轮廓初现,有目共睹。
但是,她不是简单重复历史的故事,也不是刻意再现从前的奇迹。她向前迈进,而不是向后观望。她代表着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发展的方向,要赋予成都和成都人民一个崭新的未来。
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的实践表明,无论从城市规划还是从城市建设,无论从城镇化模式还是从经济增长方式,这里就是新成都,这里就是新未来。
她施行了代表未来的城市规划新理念。
与传统城市规划理念中,先城市建设、后生态建设的路径不同,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将生态建设与基础设施同步推进,然后才是城市建设。这是新区建设“白纸画图”的优势,但更是一种主动追求,即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于是,我们看到,在近期着力打造的“一城一区一带”重点发展区域中,成都科学城围绕4500余亩湖面,临水而居、依水而建;天府商务区与成都科学城之间,鹿溪河湿地的规划面积达到7500亩;而锦江生态带,通过实施长10.8公里的锦江综合治理,打造融防洪、生态、休闲于一体的都市生态带。这样的“大手笔”,着眼长远,利在千秋。
她践行了代表未来的城市建设新逻辑。
过去的城市建设是“先有人后有城”、“先有房子后有路”,等到人多了、房子修满了,路却铺不开了。而城市功能分区不够合理,在空间结构上导致了居民生产生活的相互割裂,交通拥堵、配套欠缺等一系列“大城市病”由此而生。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建设,则交通先行、道路先行、配套先行。于是,我们看到,天府大道南延线、梓州大道、剑南大道、武汉路“三纵一横”骨干道路体系基本建成,成都科学城、天府商务区的片区路网建设加快推进。水、电、气、讯等市政管网建设同步推进,成都四、七、九中和实小、泡小天府校区等学校和医院配套项目,即将全面开工。这样的新逻辑,就是便利优先,以人为本。
她推进了代表未来的城镇化新模式。
“大城市病”源于“摊大饼式”的传统城镇化模式。城市越大,“大城市病”就越严重。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建设不是这样,她是再造一个城市核心,与成都市现有的中心城区呈“双核共兴”之势。她既与现有城区密切联系,但又功能完整、职住平衡、配套完善、相对独立;她坚持了产城融合的理念,每个产业单元用地规模20~30平方公里,让市民能够在相对独立的城市空间单元中实现就近就业、就近购物和就近休闲;她加强“小街区规制”规划建设,即由中小街道分割围合、街区规模在50亩左右、公共服务设施就近配套的开放街区模式。这样的新模式,体现现代化追求、国际化视野。
她实现了代表未来的经济增长新方式。
没有产业,就没有人,就没有城。问题是要什么样的产业?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经济的转型,意味着产业的升级。没有产业升级,就没有经济转型,更没有新的城镇化模式。再造一个产业成都,是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引领,集聚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产业成都。因此,成都科学城要坚持“创新为魂、科技立城”,要大力发展创新孵化、信息安全、互联网大数据、校院地协同创新、智能制造、创意设计、科技研发、新兴金融等新兴产业;因此,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正在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土,力争将成都科学城打造成为创新要素集聚、创新发展先行、产城融合发展、配套功能完善的西部创新第一城。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动力充沛、行之久远。
今年前三季度,直管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2亿元、增长12.5%,预计全年增长13%,一个“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新兴增长极”正在脱颖而出。
站在水波荡漾的兴隆湖畔,眼看成都科学城拔地而起,再造一个新成都并不遥远。
这样一个新成都,是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协调发展,城市生态、形态、业态、文态“四态合一”,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新成都。
这样一个新成都,是成都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新引擎,是成都和成都人民的新未来。
新闻推荐
创新务实理性开朗2015年11月18日星期三农历乙未年十月初七今日市区小雨转阴天间多云12~18℃北转南风1~2级国内统一刊号:CN51—0073成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成都商报社出版第7485期总编辑陈海泉值班副...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