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国艳 本报记者 黄国琴 文/图
12月4日,仁和区档案局办公室,工作人员正扫描一张张纸质档案,并在多番核对后,逐一录入电脑。
近年来,仁和区档案局做好档案保管、保护、开发利用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同时开展业务培训,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档案服务。
档案数字化 查询更快捷
6月4日上午,快下班时,仁和镇田坝村养殖专业户老何夫妇俩急匆匆地来到仁和区档案局,查找两人的结婚档案。
原来,老何夫妇的结婚证丢失多年,但眼下家里贷款又必要该证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夫妇俩来到了仁和区档案局。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老何夫妇补办结婚证,需要村组等单位开具证明,程序又比较多。如果在档案局能查到他们当年的结婚证存档,并以此便能直接到区民政局申请补办结婚证。
得知这一情况后,区档案局工作人员通过《仁和区婚姻档案全文数据库》查到了老何夫妇俩的结婚证存档,并复印给他们。当日下午,老何夫妇顺利补办了结婚证,完善了办理贷款所需的证件。随后,老何夫妇办理了贷款,解决了养殖场发展的燃眉之急。
2003年,老何夫妇租用村里的荒山建起了养鸡场。“起初,夏天怕鸡的瘟病,雨季怕鸡棚进水,冬天怕鸡受冻,还担心鸡蛋没有销路。”老何说,刚开始发展养殖业的时候,他们夫妻两人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直到2009年,养殖场才逐步走上轨道。
“鸡和鸡蛋卖到了成都、丽江等地,现在肉鸡养殖规模达到6000多只,但还是没办法满足市场需求。”老何说,针对这一情况,夫妇俩商量后,决定用夫妻二人的名义贷款扩大养殖规模。可是办理贷款手续时,因为结婚证已丢失多年,没有结婚证无法办理贷款。
现在有了贷款,看着改扩建中的养殖场,老何一脸笑意。“现在可以养到20000多只鸡了,来年收入会更高。”
近年来,仁和区档案局优先开展馆藏民生档案的全文数字化工作,形成了馆藏民生档案全文数字化体系,改善了传统手工查询方式,提高了查全率和查准率。今年1-11月,该局已接待查询者2314人次,有效查找所需档案3251卷(件)。同时,创新服务形式,开展节假日电话预约查档服务,尽量满足查询者的需求。
主动服务 为民排忧
上个世纪70年代初以来,平地镇水泥厂几经沉浮,先由地方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后又因国家产业政策关门歇业。其间的档案资料可能会流失。
对此,今年10月14日,仁和区档案局、经信局、平地镇政府组成联合工作组,深入原仁和区平地水泥厂,现场解决档案移交和安全保管问题。
通过实地查看,工作组发现近年来该厂无专人看管档案,档案室建设年代久远不能满足档案安全保管需要。随即工作组研究决定,由该厂原法人代表将档案装箱,移交平地政府保管,并办理完善档案移交手续。
主动服务,为单位、企业排忧解难,仁和区档案局一直在行动。
针对近年来辖区内大量增加的社保业务档案。今年初,仁和区档案局制定了《仁和区社保业务档案整理规范》。
通过实施,仁和区社保档案的查全率、查准率进一步提高,社保机关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也得到明显提升。今年,仁和区社保档案工作通过了市档案局、市社保局的检查验收,并以92.8分位列全市第一。
同时,仁和区围绕“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要求,加强社保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指导,制定《仁和区住房保障档案整理规范》、《仁和区公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关于开展2013年度新农村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工作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完善档案工作管理体制,提高企业档案工作管理水平,有效地推动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扎实开展。
仁和区档案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还将加强与辖区民政、教育、卫生、人社等部门交流配合,做好民生档案管理和利用。
加强培训 提高技能
今年10月底,仁和区档案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开班,全区30个单位35名学员参加培训学习,以进一步提高档案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
培训班主要针对区级机关、乡镇新上岗的档案员进行了培训。在课程设置上,重点安排档案法律知识、文书、科技、会计、照片、实物档案管理以及档案统计、《四川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操作方法》等内容。
“这次培训让我系统地掌握了档案工作,档案法律、业务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增强,对我以后的工作颇有助益。”一位参训人员表示。
仁和区积极提升档案人员工作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仅今年以来,仁和区档案局举办5期档案人员培训班,送省培训12人,参加市局培训3人。
新闻推荐
“苏嘎克米起啦吃咋瓦克萨,克米克拿喔吧喃呢蒲巴拉(来到这里多么开心,走到这里,看对面灯光闪闪)……”原生态悠扬的曲调,纯净又有极强穿透力的嗓音让听者如痴如醉。而歌者正是从西区格里坪镇大麦地...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