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场公益艺术讲座、55场综艺演出、20场剧目演出……上百场文化大餐,将为市民免费呈上。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文化大餐将邀请市民通过网络下单“点菜”,按需选择。昨日,记者从市文广新局获悉,今年年初,该局面向社会文化企业,组织精选了50场公益艺术讲座、55场综艺演出和20场剧目演出,市民只需打开“文化天府”网站或手机APP,在投票页面选择自己方便参与活动的辖区、场所和时间,以及自己喜欢的文化项目,就可轻松下单“点菜”。市文广新局将借助大数据统计市民的下单结果,把“菜”按时按地端上。
文化项目多 市民借助网络投票来选择
记者昨日在“文化天府”手机APP上看到,20场剧目演出正在邀请市民前来选择。记者发现,6月25日,四川师范大学音乐专业大一的学生李欣给自己点了《唱歌的艺术魅力》讲座,并希望这场讲座在自己学校所在的锦江区举办。李欣告诉记者,她不仅选了《唱歌的艺术魅力》讲座,还选了有关小提琴和川剧的讲座,“能在课余时间听到行业专家的免费讲座,对我们学音乐的学生来说太实用了!”7月6日,武侯区簇锦街道的刘小明在“文化天府”APP上完成了综艺演出的“点菜”,这种自主投票选择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让刘小明赞不绝口:“在手机上就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演出,而且演出还能来到自己家门口,很安逸!”
作为一名父亲,家在青羊区的赵杰为自己8岁的儿子点了儿童剧《海上的诺苏火布》这道“菜”,赵杰开心地说:“这部剧之前在锦城艺术宫首演时,我就想带儿子去看,可惜错过了那次机会,这次一家人都可以陪儿子去看了!”
大数据说话 各区域文化偏好一目了然
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此次提供的这份“菜单”,涵盖音乐、摄影、书法、美术、文艺鉴赏、生活美学、现代设计等各文化艺术门类的讲座,也有歌曲、舞蹈、小品、魔术等综艺演出,还有话剧《第一书记》、儿童剧《海上的诺苏火布》等。该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公益艺术讲座的“点菜”环节已结束,共收到了15600余票的“点菜单子”,其中,《油画艺术赏析》讲座收到1200余票,成为市民最想听的讲座;高新区以800多人的投票,成为想听讲座人气最旺的区域;《手机摄影的奥秘》讲座受到青羊区和武侯区市民热情追捧;金堂县的观众最想听《大众广场舞创作》讲座;新津县的观众则对《赏古代器物之美,看产品设计之创新》讲座给予了最多关注。
“通过挖掘这些大数据,我们能够更精准地将这些讲座服务推送到需求量最大的地方。”该负责人说,综艺演出的“点菜”还在进行中,截至目前,晚间时段以及演艺厅、文化场馆等室内场所获得的票数,分别是白天时段和室外场地的两倍,这说明很多群众已不满足于白天在街道广场看演出,他们对舞台、舞美的要求越来越高。
服务更精准 文化活动可按需灵活调整
“根据市民在‘文化天府\’网站和手机APP上的数据反馈,我们能快速准确地掌握市民的最新需求。”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精准文化惠民,他们已要求政府采购的5家综艺演出企业增加晚上演出场次,各区(市)县文广新局则全力保障好满足更多群众观看需求的演出场地。该负责人说,市文广新局今年调整了采购产品结构,增加了20场剧目的政府采购。根据社会文化企业的讲座供给力度和市民艺术鉴赏水平的提升,市文广新局还增加了生活美学、现代设计类讲座,并要求讲座人应为知名专家、学者、艺术家、行业领军人物等,职称为副高级以上或从事文化艺术相关行业20年以上且有成就者。
该负责人表示,市民“点菜”的数据体现了哪些艺术门类、哪些文艺节目、哪些文化场所更被大家喜欢,这些数据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灵活性,不断推进公共文化产品结构调整,促进文化类社会企业和社会组织提高自己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质量,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的精神需求。
本报记者 王嘉
新闻推荐
市防汛办启动 黄色汛情预警响应 成都第二次更新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11日晚上,市防汛指挥中心灯火通明。记者在市防汛办获悉,7月10日20时到11日16时成都市出现区域性暴雨天气,部分地方大暴雨,个...
金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堂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