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力(金堂县)
梨花沟来客
以生态旅游闻名的金堂县栖贤乡梨花沟,每年都会吸引许多外地游客。2014年春天从北京来的一对夫妻,带着他们5岁的孩子遍游了梨花沟后,决定留下不走了。这之前他们的足迹踏遍了大连、青岛、昆明、西安、重庆等许多城市,直到来到成都,到了以梨花古树闻名,远离城市喧嚣和污染的金堂县梨花沟,第一次产生了落地生根的念头。
这对夫妻的女主人白秀娜,当时还是北京方正集团的一名高管。她的老家在吉林,重庆大学本科毕业后考上河北工业大学MBA研究生,之后,白秀娜的工作顺风顺水,在北京安家落户,和做采购的高中同学马忠群喜结连理。婚姻、房子、车子,许多令人向往的元素全部满足了,但白秀娜的内心却有一种说不清楚的焦虑。
居住在北京五环,公司在北京中关村,上下班单边开车需要一个多小时,每天在拥挤的车流和城市的高压下生话,白秀娜感觉自己就像一只上满发条的闹钟。难以释放的心理负荷终于在怀孕生子后变得严重,她患上了产后抑郁症,第一次有了逃离大城市的念头。孩子四五岁时,她的这个念头更加强烈。孩子经常流鼻涕打喷嚏,医院的诊断很明确,过敏性鼻炎,但治疗效果就是不好,致病因素就是那些看不见的污染源。
白秀娜加速了逃离大城市的决心。她坐下来和丈夫商量,这是一次近乎壮士断腕的选择,离开北京,离开十多年打拼积累下的各种资源,离开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所谓成功,去一个世事难料,尚不知前景的地方,干什么,怎么干,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夫妻二人终于同心,辞掉北京高管工作,卖掉北京五环的房子,像一对新时代的徐霞客,带着孩子一边旅游,一边寻找目的地。许许多多的城市从他们眼前闪过,许许多多风景从他们心中路过,最后他们把落脚点放在了原生态保护很好的金堂县梨花沟。没有任何污染的土地让人心中充满憧憬,那是人类对土地一种天生的眷恋,没有种过地的北京高管来到梨花沟换了一种身份:当农民。
从高管到“农民”
白秀娜永远记得2014年开春播种时遇到的情形:周围农户得知从北京来的一对知识分子夫妻,在这儿流转了125亩土地种庄稼,都看笑话似的围过来看他们播种。一看这夫妻二人播种就是外行,种番茄种辣椒种南瓜种红薯等等,除了浇山泉水,化肥农药一概不施,甚至杂草都不除。特别是白秀娜,原先生活在大城市白白净净,现在晒得一脸绯红,都不知道她为什么要改变身份。加上白秀娜曾经是高管白领,对农事一片空白,农户们于是谑称她为“三白”庄主。
农户们看笑话是有道理的,多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户习惯了用化肥和农药,不然产量上不去,病虫害对付不了。而白秀娜的做法让他们不解,她把种子撒下去,不用农药、不施化肥,让蔬果们和野草一块生长,很多人笑掉大牙,担心他们会被饿死。
其实,白秀娜是有自己想法的,离开大城市,来到梨花沟,他们寻求的就是天人合一的生存法则。满足果腹是基本要求,追求天然无污染的高品质果蔬,让人的生活真正回归大自然,才是夫妻二人真正的企盼。他们在土地边修起简易的蒙古包居住,引来山泉水,一家三口守着土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朴生活。欣慰的是,种下的番茄、辣椒、南瓜都次第开花,红薯藤在野草丛中顽强地伸展,最高兴的是他们的孩子,到了梨花沟也像换了一个人,鼻炎很少发作。远离大城市后,全家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土地的回馈
2014年夏天,白秀娜的农作物开始有了收获,所产的番茄、辣椒和南瓜虽然个儿不大,形状也不太好看,但味道十分纯正,除了满足一日三餐,还小有结余。白秀娜请来金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站进行检测,给出了非常权威的检测报告,所有的农产品没有检测出任何农药。白秀娜一下有了想法,把产品拿到市场上试一试反映。
2014年秋天,白秀娜带着长相不太上镜的南瓜和红薯来到成都市华德福生态集市,这儿的所有蔬菜和食材都有质量保证,前来采购的市民不少,结果她带去的生态南瓜以15元一斤的价格被一抢而光,红薯每斤10多元的价格也供不应求。她的朋友圈天天有人追着要农产品,白秀娜和丈夫望着脚下的土地十分感慨,这是尊重了土地得到的回报啊。
经过两年的摸索,白秀娜从对农业一无所知,到敢为人先成为推崇自然农法的领路人,迈出的步子也越来越大。经过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综合考量,她在100多亩的土地上全部种下红薯,坚持的依然是不施肥不撒药不除草的自然农法,一年里半年耕种半年让土地休养,所产的红薯虽然亩产只有五六百斤,卖出的价格却十分惊人,普遍可卖到10多元一斤,而且大多通过网络销往北上广。2016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农副产品交易会上,白秀娜送去的红薯一度卖到了50元一斤,引起轰动。
让白秀娜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件事。2016年春节前,她带产品去参加四川省年货展销会,一位70多岁的阿姨尝了他们的红薯后特别激动,说终于找到小时候的红薯味道了。没想到第二天一位50多岁的大姐在会展中心转了好几个展馆,好不容易找到他们的展位,说昨天她妈妈买了一箱红薯回去后特别激动,今天让女儿特意从温江跑到会展中心再买一箱,并留下了联系方式。阿姨一家对生态农产品的认可让他们特别欣慰,后来这一家每年五六月份就在微信上询问今年的红薯什么时候上市,天天盼着吃他们的红薯。
白秀娜的生态农庄现在有个正式名称叫禧福农庄,她推崇的自然农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特别是原先看稀奇和笑话他们的周边农户十分羡慕,他们的红薯亩产大得多,可远远卖不到生态红薯几百斤的价格,都纷纷取经学习。白秀娜也欢迎大家加入,帮助大家统一规划和管理,做大做强生态产业。
回首走过的路,白秀娜和丈夫马忠群十分感慨,身为70后的两人几乎是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长大,同步见证了国家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巨大变化。白秀娜心怀感恩,深知今天的一切,都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扶持。禧福农庄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受到省农科院和市县农技专家的支持,而且他们知道,明天的路会越走越宽:那是一条带动周边农户一道,围绕生态农业而衍生出的生态旅游加康养发展的共同致富之路。
新闻推荐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赖芳杰)“四风顽疾要医治,根除松弛和涣散。群众利益是根本,形式官僚让人烦。老虎苍蝇都在打,百姓欢呼声...
金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