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务公开不到位 村民心里有点气》追踪
高效的村务公开离不开严谨的监督。《四川省村务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村设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并定期汇报监督工作;村民委员会应建立本村村务公开档案并妥善保管,还应将公开事项报乡(镇)人民政府备案。
记者走访发现,在一些村,这些规定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有的建有村民监督小组,但监督小组未认真履职;有的留有村务公开的资料,但未归纳成专门的档案保管。
□赵荣美 本报记者 吴忧 阮长安徐莉莎 程文雯 庞峰伟 祖明远 文/图
村村都有监督机构但有的有名无实
在广元市昭化区元坝镇元坝村二季度财务公示信息表上,记者看到了手写的“已核:赵仔海”几个字。
赵仔海是村廉情委员会主任,他告诉记者,村廉情委员会是由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除他以外,还有另外两名委员。村里没有专门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但廉情委员会就承担着监督小组的职责。
像元坝村一样,记者走访的每个村都成立有村务监督机构,并承担着村务公开的监督工作,部分村监督小组运行情况较好。
在绵阳江油市新安镇新店村,57岁的村民肖庆林是村财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村财务监督委员会共有5人,每3年改选一次,每三个月对村上的资产、收支核查一次,包括发票、支出明细。“我们小组审核通不过,肯定进不了村里的账。”肖庆林说。
不过,也有一些村务监督小组有名无实,一些监督小组成员监督意识不强,履职主动性较差。
按照《条例》规定,需要公开的村务信息,都要经过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审查确认后才能公示。绵阳市三台县古井镇大碑垭村有3人组成的监督小组,但村委会成员透露,3人监督小组履职不积极,仅进行财务审核,而且往往是村委会成员上门入户请他们审查,监督小组很少主动介入其他事项,更没有定期向村民代表会议汇报工作。
村务公开资料都留存但归纳成档的不多
除村监督小组直接监督外,留档备查也是《条例》设计的监督方式之一。记者走访发现,多数村都有留档备查的意识,村务公开的文件和照片等材料都有留存。
在自贡市富顺县怀德镇新田村,村支书武国彬把每次公示时的资料照片都保存在村委会办公室电脑里。他在村委会干了9年,武国彬曾遇到“村委会公开了但村民说没看到”的情况,作为当事人他很委屈,却又拿不出证据。大约4年前,他开始保存每次公示的照片,以备村民查询。
武国彬说,新田村有一半村民在外务工,通过拍照留存公示资料,一方面可以保存证据,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微信、QQ等通讯手段,及时往老乡群里发,做到更大范围的及时公开。
在成都市金堂县福兴镇圆觉寺村,村委会文书孔祥凤向记者展示了该村留存的文字、图表和照片资料,其中包括公开的财务收支、会议记录等,记录得较详细。
不过,在一些村,留存的材料并没有归纳成档,在乡(镇)人民政府备案的材料也难以查找。
绵阳市三台县古井镇大碑垭村的村务公开比较及时,包括村财务在内的资料均在第一时间公布,但是,这些公开的资料没有独立归纳成村务公开档案。在村委会成员的手机中,留存有一些张贴公开材料的照片,一些公开过后留存的文件也分散在村委会各文件夹内。
古井镇党委委员杨福林介绍,在镇人民政府备案的材料中,村务公开并没有专门的档案,这些资料穿插在各个工作阶段、各个部门,需要查找的话可以在各部门查询到。
编后
对村务公开的监督涉及切身利益,为何监督人员没当回事?
自贡市新田村村支书一句话触发了编者,那就是“新田村有一半村民在外务工”。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在外,绝不是新田村的个例。乡村的“空巢”状态也许正是对监督“不积极”现象的一个解释。两张海报往村委大院宣传栏一贴,村务“公开”了,但实际上是“没有观众的演出”。
如何有的放矢?新田村的做法给出启示。在电子化办公已经相当普及的今天,村务公开也不该只有贴“大字报”一种形式。更新方式,才能让漂在外面的村民心里对家乡“有本账”,返乡创业还得靠他们。
新闻推荐
四川省探索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本报讯(记者兰楠)日前,记者从省政府网站上获悉,为破解执法机构权责交错,多头执法的乱局和尴尬,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
金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堂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