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东生前开庭审理案件金堂法院供图本报记者陈博
3月21日,周卫东遗体告别仪式当天,金堂数百名政法干警和群众自发前来悼念。当日凌晨,金堂法院微信群里,久久不能入眠的干警们表达着对他的思念之情。
从事审判工作31年,周卫东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他用生命书写着一名基层法官的执着和坚守,用生命诠释了“忠诚、公正、廉洁”的誓言。
背着国徽走山路
“坝坝法庭”成金字招牌
1999年,为了给群众提供诉讼便利,位于金堂县偏远地区的竹篙法庭率先启动了“坝坝法庭”。
一条红色的横幅,一副简单的桌椅,时任副庭长的周卫东将这个田间地头的法庭装扮得有声有色。“坝坝法庭”让老百姓在自家门口就能立案开庭,改变了过去翻山要走70里路才能到县城打官司的不便。
村民们都很喜欢“坝坝法庭”,但对法官来说,工作量却大大增加了。庭前调查、开庭审判、送达文书,一个案件法官至少要下乡三次。生铁做的国徽足有10余千克重,法官轮流挑着去开庭。
从随案讲法到庭审过程,再到主持调解和判后释疑,周卫东等法官们遵循着乡土文化中返璞归真的踏实与厚重,用乡村“大白话”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将乡风民俗、民情社情的温暖和煦融入法律条文的刚性铁腕,让一次次纠纷化解在田间地头。“坝坝法庭”曾被评为成都法院“十大亮点工作”之一,后来又被列为成都市文明办实施的重点工作项目。如今,“坝坝法庭”已从民事案件扩展到了行政、刑事案件,从农家院坝扩展到了机关、学校、社区,成了金堂法院一块“金字招牌”。
明察秋毫找问题
赴现场查明刑案真相
31年的审判工作,周卫东始终用求真务实的态度,让公正司法体现在每一件案件中。比如,2014年6月,他在办理一起抢劫案中就敏锐发现诸多疑点,从而改变了最终的定罪量刑。
凭借多年的办案经验,周卫东发现被告人唐某某选择的作案地点存疑:“店铺与被害人的居所到底是何格局?如果打斗行为发生在店铺而不是被害人居所,还能称之为‘入户\’吗?”
刑事案件无小事。后来,周卫东与该案公诉人取得联系,赴案发现场查明真相。经过查看,周卫东发现,行窃地点店铺与被害人的住所之间有一条约5米宽的公共通道,公共通道的存在阻却了店铺兼具居所功能的可能性,犯罪行为发生地被清晰地限定在非居住场所,入户抢劫应认定为普通抢劫,量刑也由具有加重情节的10年减少到5年。
在周卫东看来,法官不是司法加工流水线上的机器人,而是有血有肉的案件“把脉人”。对人情、人性的洞察,对法律正当性、合理性的认识,都影响着他对善与恶、罪与罚的理性判断。
加班加点看卷宗
体检一再推迟终酿悲剧
2014年,周卫东承办了一件重要案件,被告多达十几人,为此他连续加了几个通宵的班。有一天,他突感身体不适,因心肌梗塞被送往华西医院抢救治疗,医院曾两次向家属下达病危通知。
但出院后第二天,周卫东就准点出现在单位。自出院后,医生就再三叮嘱周卫东多休息。法院的领导和同事见到他夜里还在加班,也总提醒他要“注意身体”“多多休息”。
2015年开始,受经济下行因素影响,一起起案情复杂、牵扯利益面广的刑事案件涌入法院。为了将案件事实厘清,周卫东只能利用晚上时间加班加点审阅卷宗,无数次的通宵达旦。
今年2月,法院安排干警全面体检,周卫东因要处理一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的协调工作推迟了一次。3月,该院再次要求之前推迟的同志尽快安排体检。
直到3月18日上午,周卫东因为要赶在周一前处理好和当事人的联系工作,再次推迟了那天的体检,可就在这天上午,心肌梗塞复发的周卫东再也没能站起来。
而抢救之时,仍有当事人的电话不停打进来……
新闻推荐
7月14日深夜,新津法院执行局在该县花源镇、兴义镇等地集中开展夜间执行专项行动,依法对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郭某和田某实施司法拘留强制措施。记者曾昌文近日,成华区检...
金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