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财(右)希望获得资金支持。
农民工返乡创业
□本报记者 刘鑫 文/图
四川省农民工数量庞大,约占全国农民工的10%左右,达2400余万人。去年8月,四川省出台了《关于支持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力发展“归雁经济”,全面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
如今半年多时间过去了,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们干得怎么样了?
近日,记者深入四川省成都、宣汉、三台、广安、安县、雅安等多地进行了采访。
深入一线
农民工返乡创业到底有多火?
看数据
截至去年11月底,四川省共有4.2万名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同比增长约10%,共创办企业1.6万个,实现产值93.4亿元。
4月26日,成都市金堂县广兴镇,春日暖阳照耀下的该镇千亩芍药园,游人如织。镇干部郑迎告诉记者,这还是工作日的情况,一到了周末和节假日,整个金堂大道沿线两侧全都停满了车。
而这个占地千余亩,主要是种植食用牡丹、芍药等花卉为主的种植园,正是成都当地一名返乡农民工所创办。面对记者,这名返乡创业农民工始终不愿多谈,只是笑着说:“刚起步,还很难。”
不过,从郑迎口中记者得知,目前整个金堂县大力发展“归雁经济”,鼓励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从土地流转租金到政策资金补贴,再到银行商业抵押贷款等方面,几乎是“一路绿灯”扶持返乡创业。
“我出去打工,一年到头基本上能挣三四万元,但是刨除租房、水电,还有生活上杂七杂八的开支,基本存不了几个钱,最关键的是还无法照顾家。”在芍药园打工的一名姓陈的村民告诉记者,“现在我把土地流转给业主,自己在园区里摘摘花、除除草,做点儿活路,一年到头也能有两三万,比外头打工安逸多了。”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金堂县竹篙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竹篙镇被外界称为“中国打工第一镇”,各村各组几乎家家户户都外出打工。近年来,随着该镇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出台,以及扶持农村小微企业发展,加大信贷、融资、贷款、担保等方面的支持,竹篙镇正从“向外输”渐变成“往回引”。
竹篙镇劳动保障所主任夏逢利告诉记者,截至2015年12月底,竹篙镇由农民工返乡创办的各类实体2059家,其中私营企业103家(工业企业、制衣制鞋厂、农业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1956户,回乡创业总产值2.96亿元。“返乡创业,本地就业,正成为越来越多竹篙农民工的新选择。”夏逢利说。
离开经济较发达的成都地区。记者走进川东北大山区的小县城——宣汉县。以前,这里是川东北地区主要的劳动力输出地;现在,这里产业基地、创业园区、孵化示范点等一应俱全,全方位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着保障。
在占地2.4平方公里的宣汉县方斗食用菌产业基地里,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张辉荣笑着告诉记者,“现在家乡机会多,返乡搞农业产业,真的不错。”
这位当地有名的农民创业者,从20来年前的南下打工仔,摇身一变成为如今坐拥千万资产的食用菌老板,更响亮地提出“要在宣汉打造出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出来”。而类似他这样的返乡创业者,在宣汉县其他的农业产业项目当中,还有很多。
来自省农劳办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底,四川省共有4.2万名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同比增长约10%,共创办企业1.6万个,吸纳就业21.3万人,实现产值93.4亿元。
问题切片
杨老板的烦心事
听心声
不清楚返乡创业究竟有哪些资金项目可以申请,而且申请项目资金的手续太复杂,想要商业贷款又缺少必要的抵押物。
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脚步越走越快,越迈越实的同时,记者在走访中也了解到,尽管绝大多数返乡创业的农民工,通过先前数十年的打工生涯积累了不少经验和管理技术,以及部分起步资金。但后续资金缺乏等因素,依旧制约着他们前进的脚步。
在安县晓坝镇五福村,村头儿上一家川西民居风格的农家乐格外引人注目。
这家农家乐的老板,名叫杨学财,54岁,是当地有名的能人。8年前,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他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一直坚信天无绝人之路,没了房子,自己重建;失去收入,就地创业;没有手艺,现学烹饪……就这么,一路努力,他硬是靠自己一双手,建起了占地2亩多的农家乐,年收入超20万元,成为了当地有名的自主创业能手。
但现在他却遇到了瓶颈。去年开始,老杨的农家乐生意在村上峡谷漂流项目的刺激下,越来越好。这原本是件好事儿,可老杨却乐不起来。因为越来越多的客人或投诉或建议,夏天房间缺少空调、电力不够、水压也不行,农家乐面积太小,娱乐设施不够……“客人提出的要求也合情合理,但水压、电压,这些属于基建配套,我也做不了主;农家乐面积太小,娱乐设施不够,这些都需要资金投入。但我创业至今没有一分钱补贴,现在实在莫得办法了。我到现在都没整明白,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哪些资金扶持项目?又该怎么申请?”老杨无奈地吐着苦水。
“村上和镇里,有没有组织返乡创业的农民工集中学习相关扶持政策?”面对记者的提问,老杨回答说:“每次学习政策,我都去;每次让我填表申请资金补贴,我都填。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也不知道为啥子。”
“最搞不明白的是,银行的商业贷款,建议提供房产抵押,我这一个农民,除了宅基地外,哪儿还有啥子房产可以抵押。”老杨说,不久前自己想把农家乐后院的地面抹平,也像前院一样装修成川西民居风格,顺带把剩下的七八间客房都装上空调,预计投入十万元左右,“但我一是不清楚究竟有哪些资金项目可以申请,二是觉得申请手续填资料既复杂还不一定批下来,三是也没有房产可以抵押商贷,所以就这么一直放着了。”
虽然老杨如今靠着发展农家乐,一年下来有20多万元的收入,但刨除水电、人工,以及创业初期向亲戚朋友的借款,分期还款的本金和利息等各项费用后,落在他手里的纯收入只有三四万元,他笑着说:“这其中还包括我和老伴儿,以及娃娃的一些日常开支,东除西减之后基本剩不了啥子钱。”
政策支持
既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
大力发展 “归雁经济”,吸引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单单鼓励可不够,还需要实打实的支持。
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虽然有一定原始积累,但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由此,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记者在走访了省人社厅、省农劳办等多部门相关负责人后,结合农民工的实际需求,梳理出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相关政策要点:
一、哪些人员可以享受返乡创业支持政策?
四川省 《关于支持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大学生和退役士兵等返乡创业人员参照执行该政策。因此,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农民企业家、大学生和退役士兵均可享受《意见》提出的返乡创业支持政策。
二、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一是享受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贷款个人可以申请创业担保贷款的最高贷款额度为10万元,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可申请最高贷款额度20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为2年;二是享受财政贴息支持。从2013年10月1日起,对个人从事微利项目发生的贷款,由财政按规定给予全额贴息,其中中央财政承担贴息资金的75%,省财政承担9%,市(州)和扩权试点县财政承担16%;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发生的贷款,按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贴息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各承担一半。
三、如何申请创业担保贷款?
符合条件的贷款申请者,向当地村(社区)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申请资料即可,然后逐级审批,推荐至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审核,担保机构审核通过后承诺提供担保,各金融机构按各自相关要求和流程审核办理,财政部门按照规定给予贴息。
四、农民工返乡创业可以享受哪些税收优惠政策?
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可以享受减征企业所得税、免征增值税、营业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税费减免和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
记者手记
让“归雁”留得住飞得高
以往,农民工为了生计,外出打工挣钱;如今,他们怀揣改变家乡面貌的心愿,返乡创业。
诚然,创业的道路,绝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经风雨。但如何帮助他们抵御风险,尤其是在众多返乡创业的农民工都关注的资金环节给予支持,这就需要政府,乃至整个社会,在继续做好优化返乡创业环境的同时,加强宣传、引导、执行等方面的力度,共同努力,让“归雁”在家乡留得住、干得好、飞得高。张辉荣在宣汉方斗食用菌产业基地里。
新闻推荐
6月13日,泸州市龙马潭区金龙镇的村民正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在高粱行间移栽海椒苗,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增收。金龙镇免费向村民发放了小尖椒(小米辣)秧苗15万株,并在农技专家邹才巨的指导下,利用高粱避...
金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