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一道,绿色发展成为即将开篇的“十三五”关键词。
有机构预计,2020年家电节能产品的市场占比将提升至75%。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领军企业和家电行业龙头企业,长虹能否迎头赶上这一发展大势?
答案是肯定的。1997年研发出全国第一台无氟压缩机;上一轮以“节能”为核心的洗牌中,长虹提前布局绿色发展占得先机。经济新常态下,长虹更将绿色发展作为最浓重的发展底色,迎战新一轮的行业变局。
□董洲
A
产品 行业节能引领者
11月18日,在北京举行的2015中国国际节能低碳创新技术与装备博览会上,长虹展区迎来众人围观。“吸粉”的不是某位大腕儿,而是长虹的多线节能产品。
CHiQ系列电视、美菱0.1度变频空调、长虹冰箱……这些高端智能节能家电,均是家电行业的业界明星,更是行业节能标准的引领者。
据长虹相关负责人介绍,长虹电视产品自主创新拥有屏体节能、芯片节能和系统节能三大优势。长虹CHiQ电视Q2EU曲面超薄电视独创无关机系统,全程低能耗待机,整机待机功率仅为0.5W。
据了解,目前长虹黑电产品已全线达到一级能效以上,部分产品比新标准的一级能效指数还要高1倍。多年来,“长虹造”一次次改写行业节能技术标准,成为行业标准的引领者。
展会现场,不少同行对0.1度变频冰箱的节能效果感到不可思议。这个冰箱有多厉害?美菱副总裁钟明告诉我们,与普通冰箱相比,0.1度变频冰箱节能提高30%,保鲜效果提升38%,噪音低3dB。
在实现冰箱产品的全面环保节能的同时,长虹在冰箱前端产业压缩机上的节能创新同样显著。据了解,长虹华意是海尔、美菱以及惠而浦、博世—西门子、利勃海尔等国内外著名冰箱企业的主要压缩机供应商,因此被业内人士称为“世界冰箱的心脏”。其加西贝拉按照年产2000万台小型化节能压缩机计算,每年减少电耗29亿度;节约标煤36万吨;减少CO
2
排放97万吨。
白家电的另一品类——空调,一直被认为是家电中的“电老虎”。但在长虹这里,老虎已从“耗电王”变成了“节能王”。其精确变频6大技术和5大高效节能技术,在业界遥遥领先。其中,长虹0.1度精确控温荣获国家节能减排发明大奖。
在2014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长虹空调凭借《微通道管材与换热器制造技术及其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近3年新增产值27.61亿元,利润3.59亿元,税收3.02亿元,对推动空调产业升级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事实上,早在2012年,中国家电研究院院长邴旭卫就曾表示,“节能技术和产品已经成为长虹的标签”。长虹也就一直贴着这样的标签,迈向“十三五”。
B
低碳 新材料新工艺并轨智能制造
绿色发展不仅体现在长虹的产品中,更体现在低碳方面,长虹坚持使用环保材料实现绿色制造,加强对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深入研究环保节能材料。
2015年,长虹入选国家生态设计示范企业,长虹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潘晓勇受邀在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和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主办的“绿色化:生态设计论坛”上分享长虹绿色发展的经验。其中,“长虹造”的全生命周期资源循环的观念受到业内人士热捧。
据潘晓勇介绍,在产品开发设计方面,长虹从模块化设计、节能低碳设计、无害化设计、减震降噪优化等角度持续研究,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产品的生命周期结束时也便于拆解、回收。
在信息化平台的支撑下,长虹围绕研发、制造、营销和供应链推进系统节能减排,目前已进行了60余项的重大节能技改的工作,每年节约各项能源费1700万元以上。
高能效的节能产品进入消费者家庭并不是长虹节能之路的终结。2010年长虹在成都金堂县投入5亿元,成立了四川长虹格润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建起了四川省最大废旧家电拆解基地;并逐步建立起旧家电回收体系。目前,长虹与清华大学进行废旧家电再生资源回收科研项目的产学研合作,已能够实现废旧家电无害化处理。
面向“十三五”,对长虹来说,绿色发展的“未来时”,更蕴藏在中国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契机中。
《中国制造2025》指出,未来制造业要朝着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
相关机构分析认为,“互联网+”战略将加速中国家电传统制造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的跨界融合,智能化将是未来家电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2020年智能家电产品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白电、厨电、生活电器等智能家电的占比将分别达到45%、25%和28%,未来5年市场需求额将达到1.5万亿元。
面临崭新机遇,长虹又一次领衔川企。今年7月,长虹彩电智能制造入选全国首批试点示范项目。这是四川省唯一入选项目。该项目以“工业工程+信息化+自动化+可制造性设计”为技术核心,目的是为长虹建立一套敏捷、柔性、高效的智能制造系统。
位于绵阳高新区的长虹模具公司塑料四厂就是该系统控制下的信息化工厂。厂房里机器轰鸣,却没有工人的身影。一台浇口处理机器,根据指令剪除浇口,机械手随后挥舞长长的臂膀,将物料精准地放在指定位置。生产物料快用完了,系统会自动向后端发出信号,相应的物料便会通过传送带自动传送过来。
原来,这里进行信息化改造后,生产计划、设备、模具、物料等信息都是自动通过信息化采集并与后方进行信息共享,已经实现无人化管理和监控。更巧妙的是,一切的原料、配件需求,都通过信息化采集、大数据运算,供给“刚刚好”,大大节约了物料和能源损耗。
自2011年开始,长虹已在旗下7家子公司推广智能化工厂转型试点。4年间,“智能制造”为长虹创造了1.3亿余元的绩效,效率和场地利用率均因此提高了30%以上。
如果说,以往长虹的节能变革是在既有的生产技术上做加法,那么智能制造则是长虹生产力的革新,符合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大方向。
新闻推荐
成都举行首次工业“竞进拉练”活动——1月21日早上9点,成都气温4℃。两辆大巴车从成都市政府第一办公区开出。车上坐着各区(市)县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人,以及部分市级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一天内,他们要...
金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