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金堂新闻 > 正文

一项菌袋制作技术 何以改进产业环保问题

来源:四川日报 2015-10-13 09:23   https://www.yybnet.net/

食用菌在金堂县有一个“大数据”:作为全国的食用菌大县,金堂县常年的食用菌年产量39万吨,每年需要5亿袋以上的菌袋,20多年的出口历史,使产品不愁销售。“不过,我们经常在制作菌袋的生产环节被卡住。”这成了金堂县食用菌种植大户们共同遇到的问题。

不过从10月开始,一条“食用菌工厂化集中制袋设备生产线”在金堂县食用菌种植大户郑永友的厂子里投入运转,并顺畅地装袋成功。“它解决了长久以来在制作菌袋时经常遭遇的卡壳问题。”就是这个叫郑永友的土生土长的当地农民,联合当地一位叫林培森的土专家一起发明了这套新设备。

解决产业前端问题

郑永友是金堂县的食用菌种植大户,他的家庭农场年出产食用菌45吨以上,每年需要60万袋以上的菌袋。

金堂的食用菌产业规模大,品种也较集中,主要以姬菇、平菇为主,其中姬菇的生产规模最大,金堂也被称为“中国姬菇之乡”。生产姬菇的菌袋,原料以草料为主,而草料很难被打得一样长,长短不一的状态进入机具搅拌,特别容易造成机具卡壳,这个技术性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造成了该产业前端生产环节的不顺畅。“菌袋的制作时间较集中,经常关键时候被卡得焦头烂额的,今年终于下决心自己和土专家一起动脑筋解决这个问题。”郑永友说,潜心钻研了几个月,这个解决卡壳问题的机器终于投入运转。

同时,通过技术改进,这套新设备每小时可装菌袋3500袋,一个月可装100万个菌袋。比起未改进的机具,在不卡壳的状态下5台同时开工,每小时总共装袋1700袋左右,效率提高了很多。

改变生产模式与环境问题

金堂县农发局副局长王衍光认为,“农民+土专家”琢磨出的这个新东西,或许会改变金堂县菌袋生产的传统模式,并推动解决菌袋生产环节的环境问题。

目前,金堂生产菌袋的模式基本上都是食用菌种植户自己买机具来生产菌袋。“原料存放空间占地面积大,堆放时间长,草料这些东西很容易产生粉尘。”王衍光说,一到菌袋集中制作的时期,制作场地的脏、乱、差特别明显。据了解,传统的单机机具,只有1个出料口,但需要4个人左右来操作,5台机具就需要20人。郑永友的新设备,通过技术改进,1台机器有5个出料口,且只需要5个人在出料口打包就行。“食用菌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现在人力成本高涨的情况下,我们的这个设备生产的菌袋,每袋可以节省1毛钱的成本。”郑永友提醒,“这1毛钱不是小钱,我一年需要60万袋,就省了6万块钱。”

节省成本是一个很好的信号——金堂正计划在未来3至5年内,以这种新设备为依托,全面推广集中制袋等生产设施化、机械化关键技术,引导其成为一个机械作业、标准化生产的环节,让菌农们以后都选择“买菌袋”而不是“自制菌袋”。“在这种模式下,也就会解决菌袋生产场地脏乱差的环境问题。”王衍光说。

□本报记者 冉倩婷 文/图

新闻推荐

依托蓉欧快铁 金堂油橄榄要打入欧洲

本报讯(记者冉倩婷)11月13日,2015四川省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分会场暨成都首届油橄榄节在成都市金堂县开幕。记者从会上获悉,依托蓉欧快铁,金堂油橄榄等优质农产品将被推向欧洲市场。当天签约了5个油橄...

金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一项菌袋制作技术 何以改进产业环保问题)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